人教版必修2地理课件: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地理课件:1.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26 20:53:46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能说出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深入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的效应;学会剖析特定时期的人口迁移案例。 本课件以一段《下南洋》的小视频导入,引出中国人口迁移这个知识点。简单讲述了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等,重点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的迁移方向、形成原因、特点等知识点;其次讲述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拓展了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讲述新中国的人口迁移时,不仅图文并茂地讲述两个阶段的迁移特点、方向和原因,并用适量例题深化和延伸。近代中国的三大人口迁移潮之一:下南洋知识点一:人口迁移定义: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A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出、入分别表示人口
迁出地和迁入地。A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B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B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1.左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A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2.下列对我国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D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政治文化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或地区之间出现巨大的收入差距
③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国家的优惠政策①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大省是民工主要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工矿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
②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③流动不稳定;
④文化素质偏低人们习惯上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东北人口的迁移叫做“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这种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②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③对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C1.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C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B人





化分类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二战前:二战后:1949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以后: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对迁出地:对迁入地:1.(2014·广东文综) 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C解析: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减少了春运长途客运量,故选C。2.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A地和B地 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 D.B地和D地解析: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地和B地符合此特征。A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问题。3.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容易吸引“移民就业”说明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图丙中工资比重较高,为劳动密集型产业。C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