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地理课件: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地理课件: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27 09:23:11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1课时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了解各个阶段人地关系的特征及人类的认识;了解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能从类似的
案例材料中归纳人地关系的特点。 本课时课件以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时间阶段为主线,分别拓展讲述该时期生产力水平状况、主要环境问题及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中间拓展了关于美洲玛雅文明的概况和消失的主要原因,并且插入了一段小视频加入说明。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时间跨度大、理论性强,所以具体讲解时借助了大量图片,并对教材的探究活动做了相关回答,为下个课时的学习做了铺垫。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经历的三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1.崇拜自然阶段
时期:采猎文明
生产力水平:水平低下,发展缓慢
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改造能力微弱
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人类适应自然环境
2.改造自然阶段
时期:农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灌溉和耕作技术发展
主要环境问题: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趋于恶化
人地关系:环境科学萌芽(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 教材第91页案例: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主要原因: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玛雅文明小视频
3.征服自然阶段
时期:工业文明
生产力水平:发展速度惊人,较高
主要环境问题: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人类试图成为环境主宰
参考答案:
1、 开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修水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阻断了河水中生物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发展。
对水坝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容易引起滑坡等;
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水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易发生海水倒灌, 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建城市:首先是环境污染,其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
教材活动:P922、(1)分别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 。
(2)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
工业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3)略。然而,我们的地球已千疮百孔!课件23张PPT。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2课时记住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该课时课件以一小段视频(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作为导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图文并茂讲述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表现及其地区差异,引出可持续发展观念。用三幅漫画和相关问题阐述可持续发展观的三个原则。
本课时知识点依然较为抽象,所以讲述时加入了较多图片和漫画等鲜活素材,寓教于乐,贴近实际生活,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球变暖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小视频二、直面环境问题人类社会环境环境物质
能量废弃物反馈 作用影 响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也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又反馈给人类社会。人类生存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还必须占据一定空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问题资源短缺原因:资源索取 大于 资源再生表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破坏原因:过度砍伐 、过度放牧 、 过度捕捞 、不合理用水表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成因:排放 大于 净化表现: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存在地域差异乡村:生态破坏城市: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污染严重工业转移,污染转嫁;(1)说明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 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右图所示为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①②所示),通过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把物质和能量排放到环境中去(箭头③④所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⑤⑦所示),环境又把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⑥⑧所示)。(2)人类在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的时候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如果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3)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向环境排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类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4)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三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表现主要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可持续】长远的,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强调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程度国家之间的公平(代内公平)人类要发展,尤其穷人要发展
发展要有限度,要协调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三




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的条件社会可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维护平等自由,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生态可持续保护环境经济可持续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公平性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共同性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8月2日,著名球星姚明出席了由美国野生救援协会组织的“护鲨行动从我做起”活动。姚明在宣言中郑重地声明:“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们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时代在发展,面对金钱动力和口腹之欲,我们应该反省”。(1)姚明的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材料二 三幅漫画(如图所示)(2)图甲反映的问题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原则,其理由是公平性鱼类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类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衰退,影响后代人的生活质量,违反了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持续性原则。持续性臭氧层破坏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能有效保护臭氧层,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3)图乙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其理由是:(4)在解决三幅漫画表现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发达国家是世界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环境的污染者1. 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下列环境问题中,由人类排放废水引起的是( )
A. 我国某些地方的“粗脖子”病
B. 墨西哥湾海上油膜导致鱼类死亡
C. 秘鲁附近海域因水温升高而引起的鱼类死亡
D. 我国沿海近年频发的赤潮
2. 下列由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分类正确的是( )
①滥垦草地 ②大量施用剧毒农药 ③直接排放工业“三废” 
④使用含氟冰箱 ⑤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 ⑥捕杀濒临灭绝的动物
A.①②⑥,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⑥,②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DC3. 2013年南海伏季休渔于5月16日12时正式启动,整个休渔期至8月1日12时,为期两个半月。休渔政策的实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 共同性原则 B. 阶段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循环性原则2012年6月20日,“里约+20”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完成4~5题。4. 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②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③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④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CD5. 图中①②③④字母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A. ①生态系统 ②社会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 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 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 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