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0 20: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教学目标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
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
(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公元1071年暮春时节,欧阳修在轻舟短桨的节律中,将颍州西湖的淡远春意画,构成了词的上阕。这里有远景近景的呼应:“春草碧色,春水绿波”,掩映着绵长的堤影;有动静相随的交融:那柔和的笙箫在这湖光波影之中,随春风吹送,处处可闻,仿佛专为词人歌唱。作者用标红的这些美妙形容词为我们描摹了可爱的春色背景,接着他又聚焦眼前。
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更是金句频出。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湖面犹如琉璃般滑溜,大家看琉璃的色泽质感,是不是和靛青的湖面在视觉、触觉上都倍感贴切?
作者甚至还产生了不觉船移的幻觉,叫我们几乎相信,欧阳修一定是沉醉美景,忘乎船行了。其实,他早已留意到涟漪微动,他的细腻敏锐如同岸上沙禽纷纷拂岸飞去,给整个画面带来了活泼灵动的感觉。
(3)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感情。
欧阳修的头脑摄像机怎么这么敏锐呢?原来他此时已挂冠归隐,定居颍州,从容闲雅,心灵澄澈而明净,才能将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尽收心底、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小结:欣赏这幅画面,我们还需开动头脑摄像机的视听嗅触等多感官,将每一处景物纳入眼底,仔细揣摩每一个形容词带给人的体会和感受,充分还原画面,才能体会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同学们可以跟着传统吟诵调吟诵几遍,感受吟诵的悠扬婉转。
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和欧阳修一样,李清照也曾行船水上,惊起一滩鸥鹭。
(1)对比同学二“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李清照对动词的妙用。
溪亭晚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在荷花丛中误撞上水鸟,带有生活气息的欢快旋律已经谱在我们眼前。这画面是多么美好而令人喜悦呀!
这首小令与其他三首不同,仅有一阕。李清照却用三十几个字讲述了一个曲折的故事。小依同学的描写喜悦有余,波折之趣不足。我们能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清新别致的巧思?
首先常记溪亭日暮的“常记”,表明这是一次美好的回忆,时时浮现在作者心中。“沉醉不知归路”透露出作者沉醉山水,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尽”“误入”两句自然流畅,既与“不知归路”呼应,正因为不知归路着急回家才划错了方向;又误入藕花深处,带来荷塘泛舟的意外之旅,略有惊讶之感。一连两个“争渡”生动刻画了作者想着奋力把船划出去的急切,又引出水鸟惊起振翅纷飞的灵动场景。同学们,你发现了这些关键词的共同点了吗?它们都是动词。作者精选动词,前后关联呼应,才带来了奇妙曲折的故事。在故事情节的词作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动词所透露出的作者情感,再现画面时以作者心情为线索,才能真正分享作者创造的风景之美与心灵之趣。
(2)学习《如梦令》传统吟诵调。
这支曲子曲调婉转,凡是关键动词处,皆有曲调变化,我们可以唱好这些地方,传递作者的情感。
3.方法点拨
在第一个活动中,复现词作画面时,我们仿佛开启了头脑中的摄像机。有时紧随作者视线,镜头高低俯仰,呈现多重变化;有时则如长镜头旁观,把作者举动尽收眼底。
当我们诵读写景类词作,应首先圈出景物,勾画形容词等,仔细揣摩景物特点背后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
具有故事性的词作,则须关注动词的前后关联呼应,理解作者心情变化,体会作者创造的画面与情节之美。
吟唱这两首词时,我们也要对其中的关键词加以吟哦婉转,使得吟诵更有感情。
二、活动二:给我一首词的时间。
当然啦,也有很多词作,今天我们无法复原当年的音乐,不妨试着配上合适的音乐来吟诵词。本课的第二项活动是给我一首词的时间,请大家自选一首词,配上喜欢的音乐,吟唱出来。
1.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1)和老师一起朗读《浣溪沙》。
(2)关键意象和思路讲解
晏殊是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在明媚春光里,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看似闲情雅趣,(换ppt)他却在夕阳西下之时,感受到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细品“几时回”三字,词人企盼时光、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都蕴含其中。朗读时,我们可要细细把握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微妙变化。特别抓住“夕阳西下”四个字。“夕阳西下”勾起了晏殊对于时光流逝、落花无情的感慨,自然规律令人“无可奈何”。但他并非一味感伤,这暮春天气中,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独自徘徊在花香满径的小园之中,虽孤独落寞,品味生命无常,但作者也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之中领悟到生命的永恒循环。
(3)古韵新声吟诵欣赏
如此敏感细腻的观察,如此深沉隽永的哲思。让我们听听来自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同学如何吟唱的吧。
同学们选用的是歌手牛奶咖啡歌曲《蝶恋花》中的副歌部分。这支曲子有两点好处。首先,刚才配乐吟唱的乐句叠唱两次,正好符合这首词的特征——双调:也就是分为上阕和下阕。音乐与词的思路相契合,才能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其次,上阕末句所配音乐正好略有变奏,契合两段衔接的关键。《浣溪沙》中,夕阳西下是作者情思变得深沉隽永、富有哲理的转折处。唱好“夕阳西下”一句,才能引出下阕种种情思。
2.学习《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掌握了这一方法,让我们到《相见欢》一词中领略扣住关键意象读词的妙法。
(1)和老师一起朗读《相见欢》。
(2)关键意象和思路解读
仔细观察这首诗中的意象,你发现了什么?没错,也有夕阳,而且夕阳也出现在上阕的末句。只是,这一次夕阳垂地,较之夕阳西下,构成一幅宽广宏大的画面,更显得落寞苍凉沉郁。我们可以围绕核心意象的意蕴,想象词中出现的各种景物,体会作者的心情。联系上西楼、倚清秋,这些悲秋、抒怀常见举动,在北宋灭亡,仓皇南渡的秋色里,朱敦儒登楼远望,夕日欲颓,长江诉说,大地悲泣。他感慨的不仅是个人情怀,而是山河破碎,国家兴亡。由夕阳这个关键意象展开,下片转为抒情,诗歌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一个“乱”字,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无心抗敌的心理。“几时收”的发问,既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悲慨。
(3)古韵新声吟诵欣赏
如此深切的忧思,如此无望的感叹,同学们会配上什么样的乐曲唱给朱敦儒听呢?
同学们选择了《关山酒》一曲的副歌。上阕所配音乐在夕阳大江之中显得低沉,下阕音乐在悲风吹泪中高亢起来,表达深沉哀思,令人叹惋。
小结:同学们选配音乐吟唱诗词,要关注曲风与词情相配,在关键意象处能有音乐变化衬托,更能突出作者情感。同学们也可以相互听听,从这两个角度评价自己的配乐。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先启动头脑摄像机解读写景为主的词作《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浮现词作画面,围绕景物,仔细品读形容词、动词,从而体会两首词中作者心情;接着又摁下核心意象键品读由景抒情感的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勾连景与情,构造意境,衔接上下阕,从而领会作者哲思与深情。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诵,我们才能有底气对听众说一句:请给我一首词的时间,为您吟诵一曲古韵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