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渡荆门送别
李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了解诗人信息
了解诗人信息,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阅读赏析
通过诵读法、知人论世法,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体会情感
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录
目
自主学习
壹
诵读赏析
贰
合作探究
叁
总结练习
肆
自主学习
壹
自主学习
壹
姓名:
成就:
身份: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诗人,号青莲居士。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诗仙”之称。其诗风飘逸奔放,其诗风飘逸奔放,别具一格,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作者简介
自主学习
壹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此次李白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自主学习
壹
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曾是楚国的战略门户,被称为“蜀楚咽喉”。
船过荆门一带,长江才真正流入江汉平原地带,水面骤然变得宽阔,江流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别是一番景色。
知识链接
诵读赏析
贰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诵读赏析
贰
题目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并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其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渡荆门送别
疏通文意
诵读赏析
贰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疏通文意
从:往。
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
诵读赏析
贰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疏通文意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 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怜:喜爱。
诵读赏析
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荆门”是地点,“渡荆门”点题。
“楚国游”交代到楚地游览,是事由。
首联点题,以叙事(叙述)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诵读赏析
贰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随”字化静为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使景物富于动态。“入”渲染出江水奔腾,流入无边无际的原野的气势。
诵读赏析
贰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 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以静观的角度描摹近处的江上美景:水中映月图,澄净明澈;天边云霞图,变幻多姿。 将水中月影比作明镜,用海市蜃楼形容江中云霞之美,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诵读赏析
贰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表现出诗人对故乡依依不舍和思念之情。
合作探究
叁
合作探究
叁
1、这首诗的题目中有“送别”二字,那这是一首送别友人或亲人的诗吗?请说明理由。
不是。这首诗是青年李白出蜀时所作,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陪伴诗人万里护送的动人情景。所谓“送别”,是故乡山水送别诗人自己。
合作探究
叁
2、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合作探究
叁
3、诗人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做到情景交融的?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蜀地,乘船沿江游览楚地。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四句写景层次分明,且景中寓情,反映出年轻的李白离开蜀地追求理想的喜悦与热情。
结尾两句,诗人发出心声:这长江是故乡的水啊,所以它才不远万里为我送行,抒发了诗人爱自然、爱故乡的深挚感情。诗中写的长江之水,是来自故乡的水,它在蜀楚交界的荆门山送别诗人,把诗人送入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之中。
这一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依恋和思念。
合作探究
叁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想象大胆奇特,画面雄奇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总结练习
肆
总结练习
肆
全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秀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由高山、江流、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想要实现远大抱负的豪情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眷恋的真挚感情。
总结归纳
总结练习
肆
思维导图
渡荆门送别
写景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渡荆门
颈联
首联:叙事
喜悦
颔联
激动
总结练习
肆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记叙
目的
地点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总结练习
肆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 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 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