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地理课件: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5地理课件: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2-27 18:35: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能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
3.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4.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本课件以课本图片导入新课,分析中国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的形成原因;分析重大灾害地域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图文分析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的分布特征,并列出图表总结。最后分地理区域讲述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差异。
在讲述重点知识点时,运用大量表格和课本图片逐步分解和梳理重点难点知识。图2.1 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中的位置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②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形成原因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问题: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问题:
我国因灾死亡牲畜比较多的省区有哪些?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讨论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黑河腾冲人口密度大,
以种植业为主、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严重灾情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灾种:雪灾、旱灾、虫灾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西北部东南部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探究问题: 根据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哪6个灾害带? 各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哪些?形成原因是什么?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1、海洋灾害带 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2、东南沿海灾害带:
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3、东部灾害带: 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4、中部灾害带: 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5、西北灾害带: 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思考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致灾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次频发海洋灾害带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成灾特点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重东南沿海灾害带东部灾害带中部灾害带西北灾害带青藏高原灾害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