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学情分析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主要通过对“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的分析而获得。初一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定位】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视教学的达成度要以学生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论教学的时效性也应以学生为主要的验证尺码。如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范围和性情趋向,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失去方向而变得徒劳,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准确、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分析是教师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和必要过程。
【基础分析】
虽然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这部分内容一般都安排到7年级上册讲述。学习的群体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可以,但是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
【心理分析】
初一学生心理活动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是易被学习中的障碍击退,学习中的依赖情绪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度,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学生热衷的层面这些都应是教师课前了解的方面。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效果分析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进行导入简洁高效,视频运用好。从课堂一开始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实验探究,建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呼吸作用的概念建构。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感性认知自然过渡到呼吸作用的概念建构。只是在最后的建构概念过程中,学生发言太少,有些仓促。
【拓展探究,完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结合教师的点拨,对呼吸作用的概念进一步完善。在拓展的过程中联系前面所学的细胞结构图,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进行前后联系,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去把握知识框架。
【联系实际,应用概念】学生通过观看“玉米的故事”,从中发现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发现呼吸作用的应用,再结合日常的实际,发现呼吸作用的生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知识在学生身上活起来。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主要通过对“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的分析而获得。初一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现实生活中,学生对呼吸作用的一些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类比能力。
3、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准备
1、准备学生分组实验用的萌发的大豆种子,广口瓶,温度计,蜡烛,燃烧匙,试管,饮料瓶,玻璃滴管,橡皮软管,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2、提前一天做好各项实验装置,甲组装置装入萌发的种子和乙组装置装入煮熟的萌发的种子(以下简称煮熟的种子),放置于同样的环境中。
3、制作数字短片“玉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感知概念。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课题: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建构概念。
问题引导:植物的呼吸是否跟人的呼吸一样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呢?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种子的呼吸过程,逐步建构呼吸作用概念。
1、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表,并推导相关的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甲瓶(萌发的种子)蜡烛__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蜡烛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消耗___________。
实验二
甲瓶(萌发的种子)石灰水__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石灰水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产生_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还产生少量的水。)
实验三
甲瓶(萌发的种子)温度__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温度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释放出__________。
科学证明:1、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含量减少;
2、有机物中储存能量。 萌发的种子释放的能量来自分解_________。
2、根据上表,关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过程共得到5个结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萌发的种子内的呼吸过程,建构呼吸作用的概念,同时引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三)拓展探究、完善概念
1、通过问题:“除了种子,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植物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同时通过实验引导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
2、不同器官的结构单位都是细胞,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结构图,分析线粒体的功能,推出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进一步完善呼吸作用的概念。提出呼吸作用的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进一步问题引导:我们以及其他生物的活动需要能量吗?引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四)呼吸作用原理应用
学生观看数字短片“玉米的故事”思考:在生产中农民播种前要松土,当幼苗长出后还要松土;当大雨过后,农作物被淹还要及时排涝;鲜玉米为了保存装入保鲜袋还要放入冰箱;粮食成堆时会产生大量热;当结下粮食后要及时晾晒;玉米的整个生命历程,呼吸相伴。引导学生结合呼吸作用,解释一下从播种到收获的这些现象或做法。同时引导学生将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进行两方面划分:抑制呼吸作用和促进呼吸作用。同时强调玉米整个一生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五)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对比
结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反应式,引导学生多个角度比较一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除了简单从知识层面进行总结外,对本节课生物学的探究方法进行总结: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引导学生课外利用科学探究方法拓展探究:养花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回扣本节课的导入问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分析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主要通过对“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的分析而获得。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类比能力。
3、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 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观评记录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简洁高效,视频运用好。从课堂一开始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师: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上课。很多同学的家中都养花,养花有很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我们通过视频一起来了解一下!操作(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觉得卧室之中为什么不能养花?
生:植物晚上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跟人争夺氧气!
师:为什么晚上花卉会跟人争夺氧气呢?通过本节课 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实验探究,建构概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呼吸作用的概念建构。
师:我们知道,人类呼吸时,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呼吸跟我们一样吗?下面我们主要以萌发的种子为例,来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师:为了大家更好的进行实验探究,我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和前期准备。大家看屏幕。
1.萌发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是萌发的种子; 另一份煮熟后冷却(以下简称为煮熟的种子)。
2.甲组广口瓶、饮料瓶、暖瓶装入萌发的种子;
乙组相同装置装入等量的煮熟的种子。
3.将甲乙两组放置于相同的条件下。
师:为什么不直接用普通种子煮熟,而用萌发的种子煮熟?为什么要用等量的种子,放置于相同的条件下?
生:形成对照,保证变量的唯一。
师:同学们对科学探究方法掌握的很好,那现在我们开始探究之旅,实验一:验证种子的呼吸是否消耗氧气。
1.(课件展示)实验一:验证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师;请看大屏幕(展示)
实验步骤:
1.点燃燃烧匙上的蜡烛;
2.将盛有煮熟种子的广口瓶的瓶塞拿下;
3.将蜡烛分别放入广口瓶内,观察燃烧情况;
4.对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要求:
师:在这个实验中请同学特别注意,一是实验中是注意合作,一名同学点燃燃烧匙中蜡烛。不要太早打开瓶塞,验证完一个再验证另一个。二是不要停留时间太长,每个瓶中停留5秒左右即可。验证一次 三、要特别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完成学案表格中实验一的内容,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师:好了,哪一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生:装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内的蜡烛熄灭了,而装有煮熟种子的广口瓶内的蜡烛没有熄灭。
师:很好,请坐。由此我们会得出种子呼吸时会消耗氧气(课件展示)。(板书:氧气)
师:人们在生活中利用这一点知识,有时候还可以避免生命危险,大家请看这个资料。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生:红薯等蔬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地窖内氧气少,蜡烛熄灭。
师:植物的呼吸时跟我们呼吸一样,都消耗氧气,那是否也产生二氧化碳呢?(是)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
3.(课件展示)实验二:探究种子呼吸时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师:(手拿两试管澄清的石灰水)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实验,老师手里拿的两只试管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现在请一位同学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会怎样呢?请一位同学来帮忙,谁来?
(一同学上前)
师:请你面向同学,试着轻轻地向石灰水内吹气。
(学生实验,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将试管交与老师)
师:很好,谢谢这位同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吹过的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变浑浊了。
师:对,我们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什么增多了?
生:二氧化碳。
师:由此可见,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就是二氧化碳的一个性质。现在我们就利用这一特性来证明——种子的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师;请看大屏幕(展示)
1.取下软管夹,将玻璃管伸入试管的澄清石灰水中;
2.一次性缓缓加力挤压瓶子;将气体排出;
3.先将玻璃管从试管中抽出再松开瓶子。
4.对比观察两根试管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教师演示)刚才实验中同学们合作的很好,这个实验更要加强合作:1、一名同学将玻璃管要插入试管石灰水底部;?2. 另一名男同学一次性缓缓用力挤压饮料瓶;最后时刻不要松手。3.第一名同学迅速抽出玻璃管后负责挤压的同学再松手。 如果提前松手会怎样?
生:石灰水会被倒吸回饮料瓶。
师:实验中要注意对比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完成学案表格中实验二的内容,得出实验结论。
师:现在大家开始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
师:我发现三组同学的现象最为明显,就有请三组同学起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现象和你们得出的结论。
生:(手拿变浑浊和没变浑浊的试管)将萌发的种子里面的气体通入试管内,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将煮熟的(种子)气体通入到试管内,它的没有变浑浊。
师:由此你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师:种子呼吸时确实像人类一样,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科学证明萌发的种子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还会产生水。(板书:二氧化碳和水)
除此以外,种子呼吸时还有没有其他现象呢?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一个实验。
3.(课件展示)实验三:观察种子呼吸时放热
师:我先介绍一下实验准备:1、取等量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萌发的种子2、分别装入甲、乙两个保温瓶3、装好后用带有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五分钟后记录温度计示数。
最初两支温度计示数都是一样的。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想请一个同学上来帮我一下。
(学生上台帮忙)
师:(手拿暖水瓶)你告诉大家,这个里面装的是萌发的种子还是煮熟的种子?
生:萌发的种子。
师:(投影)注意看,现在的温度是多少?
生:三十四摄氏度。
师:(拿起另一个暖水瓶)这个暖水瓶放的呢?
生:煮熟的种子。
师:我们看它的温度,多少?
生:三十度。
师:很好,谢谢这位同学。一夜之后,两个暖水瓶内的温度发生了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呢?
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种子呼吸时释放出了热量。
师:很好,呼吸时释放出了热(课件展示)。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说,种子呼吸时会释放出能量。(板书:能量)
这里我们为什么要用保温瓶呢?
生:防止热能的散失。
4.读图分析:种子呼吸时消耗有机物
师:种子呼吸时释放出能量的同时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曲线图”)。
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内的有机物在逐渐减少。
师: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光合作用,有机物中储存着能量。结合实验三,种子呼吸释放出能量!所以你能得出什么?
生:种子呼吸分解了有机物,释放出能量。(课件展示)
师:很好,请坐。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板书:有机物)
师:现在请你完成表格中的实验三以及表格最后一行。
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得到的关于种子呼吸过程中的结论,谁来给大家说一下。
生: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师:很好,那你能自己的语言综合5个结论,用一句话概括种子呼吸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吗?
师:那你能模仿光合作用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吗?
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萌发的种子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
【拓展探究,完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结合教师的点拨,对呼吸作用的概念进一步完善。
师:刚才我们主要是以萌发的种子探究了呼吸作用,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呢?我们进一步通过实验来探究。
师:黑色塑料袋中广口瓶中装有新鲜的菠菜的叶和煮熟的菠菜的叶,昨天已经做好,一夜之后我们看有什么现象?请一位同学来帮忙。
师: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新鲜菠菜叶的广口瓶中蜡烛熄灭,煮熟叶的广口瓶中蜡烛依旧燃烧。
师:这说明了什么?新鲜的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放在黑色塑料袋中?
生:避免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师:你很注重知识联系,真棒。新鲜的叶一直在黑暗的环境下,还说明呼吸作用在黑暗下也能进行。呼吸作用白天黑夜都能进行。
师:科学实验证明植物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
师:植物体的结构单位、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我们来看细胞图,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所以呼吸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呢?
生:线粒体
师:对,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师:通过上述这两个探究的结论,让我们来将刚才的概念完善一下。
(课件重新展示“种子的呼吸作用概念”)
生:我觉得既然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那么细胞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为细胞是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所以换成“细胞”更准确。
师:非常好,请坐。(课件展示)我们就把“种子”换成“细胞”,这就是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师:同学们继续思考,植物体为什么要进行呼吸作用呢?
生: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是为了给自身提供能量。维持各项生命活动。
师:很好,请坐。这就是呼吸作用的意义,(课件展示)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植物的呼吸作用实质就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师:那我站在这里,同学们专心的听讲,需要能量吗?
生:需要
师:对我们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也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课件展示)
师: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也广泛的应有呼吸作用原理,下面我们通过“玉米的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在观看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现象和做法用到了呼吸作用的原理,看谁记得多。(课件展示)
【联系实际,应用概念】学生通过观看“玉米的故事”,从中发现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发现呼吸作用的应用,再结合日常的实际,发现呼吸作用的生活应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知识在学生身上活起来。
师:你找到几处利用呼吸作用原理的地方呢?小组讨论一下,这些地方是如何应用呼吸作用原理的,看哪个小组记住的最多,解释的最清楚?(课件展示)
生:松土、排涝、保鲜、冷藏、晒干,热气腾腾,玉米一生呼吸相伴。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人们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很多,我们是否可以把应用进行简单分类呢?
师:有些促进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有些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你还能联系生活中的找到一些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吗?比如养花,
师:玉米的整个的生命历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但玉米的生长仅仅靠呼吸作用吗?还有其他重要的生命活动吗?
生:还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师:很好,你很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谁能说一下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生:谁来说一下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师:借助反应式,你能从多个角度比较一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吗?请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谁来说一下你的答案?
师: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原料的运输。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依存。
师:同学们都能很好的联系前后知识进行对比。现在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这节课的收获。
生: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反应式,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师:还有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除了知识层面,我们这节课用到哪些科学探究方法呢
生:实验法、观察法、测量法。
师:同学们对科学探究的方法都掌握的很好,希望课后利用这些方法探究一下:养花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师:天地之间,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呼吸作用,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动力源于自身的奋发努力!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评测练习
【概念练习】
1、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表,并推导相关的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甲瓶(萌发的种子)蜡烛__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蜡烛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消耗___________。
实验二
甲瓶(萌发的种子)石灰水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石灰水________。
萌发的种子产生_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还产生少量的水。)
实验三
甲瓶(萌发的种子)温度__________;
乙瓶(煮熟的种子)温度__________。
萌发的种子释放出__________
科学证明:1、种子萌发中有机物含量减少;
2、有机物中储存能量。 萌发的种子释放的能量来自分解_________。
2、根据上表,关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过程共得到5个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萌发的种子的呼吸过程,并仿照光合作用反应式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应用练习】
观看数字短片“玉米的故事”:在生产中农民播种前要松土,当幼苗长出后还要松土;当大雨过后,农作物被淹还要及时排涝;鲜玉米为了保存,装入保鲜袋还要放入冰箱;粮食成堆时会产生大量热;当结下粮食后要及时晾晒;玉米的整个生命历程,呼吸相伴。你能结合呼吸作用,解释一下从播种到收获的这些现象或做法吗?
【检测练习】
1. 植物体各器官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水作用
2. 久储的萝卜空心了,主要原因是( )
A.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B.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C.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 D.以上各项都不对
3. 刚收获的稻谷堆在一起会发热,这热量来自(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养料
4.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所有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B.不受光的限制
C.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 D.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反思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 路春强
此堂课本着新课改理念下对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解,在教学中我充分地相信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并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探究中发扬合作精神,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验探究中学会探索;在实验结果的合作展示中学会分享;在呼吸作用应用探究中学会质疑。
看到学生课堂完成实验过程中积极的热情、专注认真的神态,听到课堂上成功时那忘形的欢呼,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是精心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对学习的信心,萌生探究的渴望,使所有的学生都动了起来,使我的课堂更热闹起来。
作为新课改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有的同学说:“超市内新鲜水果用的保鲜膜也是抑制呼吸作用”。对植物六大器官呼吸作用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探究。从他们那渴望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对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可,学生的这种热情更增强了我继续探索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的信心。
可在本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以后改进和完善。例如:课堂时间有限,一些充分展现学生才华和能力培养的机会受到限制,课堂不能充分放开;对课堂时间控制不准;所以对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以把握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传统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主要通过对“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的分析而获得。在前面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又一植物体生理知识,同时也是集重点和难点为一体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提升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实质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呼吸作用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类比能力。
3、渗透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引导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光合与呼吸的关系; 实际应用的理论依据。
由表象呼吸的过渡到概念和实质。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标分析
淄博市临淄区第二中学路春强
本课“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材的编写是基于课程标准中“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中关于“呼吸作用”的概念学习要求,这部分内容集合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为一体。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联系和区别。要引导学生用描述概念内涵的方式来传递概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本节课中对植物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构,主要通过对“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实验的分析而获得。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概念的内涵,并拓展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