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第四章 海—气作用第 节1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1.运用图表,掌握海—气水热交换的基本方式与过程。
2.应用图表,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自主学习区1.能量来源: 。
2.过程太阳辐射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然后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漂浮在海洋表面的水分子,从太阳辐射中获得热量,蒸发变为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的降水直接落回到海洋。海水的蒸发使海水失去热量,这些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中。当水汽凝结时,将它从海洋吸收的热量释放出来,这是海—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一、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自主学习区3.结果:海洋通过 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
适当的条件下 ,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
洋的水分交换,同时也实现了 的交换。
4.水热交换活跃区: 海区和有 流经的海区。5.影响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 效应
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 蒸发凝结热量低纬度暖流滞后和缓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自主学习区1.基础:大气环流和 。2.过程水、热
平衡不同纬度间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大气环流
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季风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和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大洋环流3.水平衡
(1)基础: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
(2)途径:海水运动、 。大洋环流大气运动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自主学习区(3)过程:海水蒸发的水汽随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落到陆地上,然后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4)影响:由于水的循环运动,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基本保持
。平衡二、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自主学习区4.热量平衡(以北半球为例)
(1)途径:大气运动、洋流。
(2)内容
a.0°~30°N地区:海洋输送的热量 大气输送的热量。
b.30°N以北地区:大气输送的热量 海洋输送的热量。
c.50°N附近:海洋把相当多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
高纬度输送。超过超过思维活动自主学习区1.为什么热带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答案 首先,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区所占海洋面积最大;第三,热带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自主学习区2.海—气相互作用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思维活动答案 由于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三圈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3.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答案 地球上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的。 探究活动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互动探究区 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W/m2),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潜热长波辐射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________(热带或温带),为什么?答案 热带 首先,热带范围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区所占海洋面积最大;第三,热带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热带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也丰富。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3)海洋热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洋流,据此描述20°N~40°N和40°N~60°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热量的差异,并说明原因。答案 20°N~4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反思归纳(1)框图法理解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小少大多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影响滞后28小大和缓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迁移应用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的温差看,在中国的四大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解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近海的等温线图为载体,考查海水温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据图可知,2月、8月温差较大的海域是渤海,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之一,三面被大陆包围,所以,水温受大陆的影响最大。答案 渤海 渤海伸入内陆(内海),海域面积小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2)2月,黄海的等温线呈舌状自南向北凸出,原因可能是( )
A.径流的影响 B.大陆的影响
C.暖流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解析2月黄海等温线自南向北弯曲,水温比两侧高,应判断是一股自南向北的暖流影响。C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3)8月长江口外有一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解析 8月份长江口河水水量大,长江水受陆地影响大,水温较高,因此表现为高温水舌伸向东北。径流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4)2月的水温与8月的水温相比较,水温梯度最大的是________月,请简述你的判断依据及主要的形成原因。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答案 2 2月的等温线远比8月密集,说明2月的水温变化大,梯度也大(或:2月南北水温相差28 ℃,而8月只相差5 ℃)。2月代表冬季水温的变化情况。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近海地区的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白昼时间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变短;而冬季风对北方近海海域的影响又远大于对南部海域的影响,这又加剧了南北海域的温差。解析 2月等温线密集,原因一方面是太阳高度的差异导致的,另一方面是受冬季风的影响。(5)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答案 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海洋使大气的温度变化比较和缓。解析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要小,因为海洋比陆地的热容量大。在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体系,分析这个系统时,可按“过程—结果—活跃区”的思路进行。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大西洋上南北向大气环流形成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2)东亚季风形成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海洋和陆地对大气加热(3)为何说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4)为何全球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答案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可以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保持平衡。答案 大气运动通过风力吹拂海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水运动,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并在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反思归纳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如下图所示:太阳辐射量加热风平衡密度风季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迁移应用2 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大气环流(③④⑤⑥)示意图”及“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A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的多少。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解析 低纬度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相反。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________,为什么?答案 C 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解析 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要比同纬度大陆小。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4)①海域热量收入________(大于/小于)热量支出,为何从长远看①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答案 大于 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②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______(大/小)一些。小课堂小节互动探究区12354自我检测区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2题。1.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该题组以海—气相互作用模式
图为背景,考查海—气相互作用的过
程。海—气间热量传输的主要途径是海水蒸发和水汽凝结。B自我检测区2.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 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A12354自我检测区读“世界局部海陆分布图”,完成3~4题。3.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 该题组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第3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海区。C12354自我检测区4.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A12354自我检测区5.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曲线为___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热量收入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越高,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越少。解析 根据a、b曲线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量收入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12354自我检测区(2)a曲线为___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热量支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 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晴天多,蒸发量大解析 热量支出的分布规律是以副热带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副热带热量支出最大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12354自我检测区(3)c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2354自我检测区解析 通过图示可知热量收入与支出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热量盈余;同理e区域热量亏损。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使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答案 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 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 大气运动和洋流12354自我检测区(4)海域a~e中,向大气输送水分最少的海域是______,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多的海域是________。de解析 向大气输送水分最少的海域是纬度最高的海域。(5)海域e是如何向更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的?答案 海洋把相当多的热量输送给大气,再由大气环流向更高纬度输送。解析 可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回答12354课件36张PPT。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 节2自主学习区互动探究区自我检测区第四章 海—气作用1.了解沃克环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2.举例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一、沃克环流自主学习区1.含义: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
的接近东西向的 。
2.成因及意义:沃克环流的 ,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
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热力环流强弱变化上升下沉信风自主学习区1.含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 的现象。
2.影响
(1)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 ,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
频繁,洪涝成灾。
(2)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
水 ,旱灾严重。
(3)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3.成因
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东南信风减弱时,
南美洲西岸的寒流被 取代,从而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异常升高上升减少东南信风暖流二、厄尔尼诺现象三、拉尼娜现象自主学习区1.含义: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 的现象。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 ,沃克环流增强,
同样会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3.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联性: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 。
4.减轻和预防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带来危害的途径
(1)加强对二者的 。
(2)加强 的合作。
(3)研究并预测其影响。降低增大监测与预报之后地区与国际间思维活动自主学习区1.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受灾严重的有哪些地区?答案 受灾最重的地区就是太平洋和环太平洋地区,由于太平洋东南信风的消失和西太平洋热水东流,使得太平洋西部地区变得不仅风平浪静,而且炎热、干旱,草木枯萎,易发生火灾。此外,受厄尔尼诺影响的另一个地区是南美大陆的中纬和低纬地区,因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减弱或消失,甚至带来上升气流,给这里带来狂风暴雨。自主学习区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两岸地区,分别会引发水灾还是旱灾?为什么?答案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出现旱灾加剧,主要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而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会引发洪涝灾害,主要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思维活动自主学习区3.拉尼娜现象对我囯天气有何影响?思维活动答案 (1)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在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信风比常年偏强,海水温度偏低,云量减少,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高。
(2)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海平面气压比常年偏低。
(3)拉尼娜现象发生期间,由于大气环流以及副热带高气压的变化,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明显增强,强劲的夏季风将大量暖湿空气带到内陆,使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增多。
(4)西太平洋的“赤道暖流”温度偏高,使热带风暴能量充足,因而台风发生的次数比常年要多,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也相应增多,台风的移动范围向西增加。 探究活动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互动探究区(1)在图上画出箭头,形成完整的热力环流。答案 标注略。(顺时针方向)(2)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旱?为什么?互动探究区答案 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因盛行下沉气流而以干旱气候为主;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的气候以湿润为主,主要是受上升气流的影响。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3)该环流减弱时,出现___________现象。互动探究区厄尔尼诺(4)请分析赤道附近大西洋东西两岸能形成沃克环流吗?答案 由于赤道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同样受信风带的影响,大洋东岸海水也会上涌,加上寒流的影响,海水温度要低于同纬度的大洋西岸,因此在该纬度的大西洋东西两岸海洋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有差异,大洋西岸近海面大气的温度高于同纬度的大洋东岸近海面的大气温度,因此同样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即同样存在“沃克环流”,只不过要比太平洋中的沃克环流微弱。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 反思归纳沃克环流的形成互动探究区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信风驱使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在东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同时,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寒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的温度较低。在西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通过海—气的热量交换,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热力环流,称为沃克环流。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 迁移应用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下面“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解析 沃克环流实际上就是赤道太平洋海区的一个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在该热力环流中,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故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故正确答案为C。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1)在沃克环流中( )
A.甲地为高压 B.乙地为低压
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 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C(2)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 )
A.温和少雨 B.炎热多雨
C.寒冷干燥 D.火警级别提高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解析 正常年份,甲处盛行上升气流,炎热多雨。B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3)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方 ③北美南部 ④印度尼西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D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 沃克环流 探究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M处海面水温为5 ℃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
D.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D(2)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称为_________现象。互动探究区拉尼娜(3)下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图是___图。厄尔尼诺对南美西岸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增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甲 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互动探究区(4)在上图中首先在甲、乙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答案 甲:厄尔尼诺,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乙:拉尼娜,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互动探究区(5)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答案 秘鲁渔场。 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反思归纳互动探究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增强减弱强弱西暖强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互动探究区减少减少后增加增加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迁移应用2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指出,太平洋温度在前几周里愈发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据此回答(1)~(2)题。
(1)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说明( )
A.沃克环流即将形成
B.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形成
C.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
D.沃克环流已经削弱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解析 太平洋温度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均说明沃克环流增强,受沃克环流增强的影响,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C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2)受“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的影响( )
A.秘鲁西海岸出现暴雨的几率增加
B.秘鲁渔场减产几率增加
C.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增加
D.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减少答案 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海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C课堂小节互动探究区12354自我检测区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秘鲁沿岸更加干旱
B.秘鲁渔场渔业产量增多
C.印尼境内热带雨林易发生大火
D.澳大利亚东部暴雨成灾解析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会造成以下影响: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有的地区可能导致洪水泛滥;温暖的海水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C自我检测区2.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往往( )
A.盛行上升气流 B.干燥少雨
C.海水温度升高 D.多雨解析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加剧,干燥少雨。B12354自我检测区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气候异常与拉尼娜无关
B.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渔业遭受严重损失
C.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秘鲁发生旱灾,印度、澳大利亚发生水灾
D.2011年春季我国北方连续多次受沙尘天气的影响,根据科学家研究,与拉尼娜现象有密切联系B解析 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引发旱灾。12354自我检测区4.目前人类为减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人工降雨 ②监测和预报 ③国际合作
④控制和疏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解析 加强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监测和预报、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研究并预测其影响,是人类当前为减少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带来的损失采取的主要措施。12354自我检测区5.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出)。12354自我检测区解析 该题以太平洋部分海区的两幅水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热力环流可根据海平面气温高低绘制,气温高的海域上空气流上升,近海面形成低压;气温低的海域上空气流下沉,近海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答案 见下图12354自我检测区(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_____,海面水温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解析 从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温度高海面蒸发旺盛,气流以上升为主,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150°E附近)受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南美洲西岸(80°W附近)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盛行上升气流较多较高12354自我检测区(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类型与成因:类型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上升补偿流解析 从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温度高海面蒸发旺盛,气流以上升为主,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150°E附近)受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南美洲西岸(80°W附近)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旱。12354自我检测区(4)厄尔尼诺年,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可能盛行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等异常天气。多降水赤道逆流 升高上升解析 厄尔尼诺年,赤道逆流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还使南太平洋两岸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导致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出现严重旱灾,秘鲁沿海洪水泛滥。12354自我检测区(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 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解析 厄尔尼诺年,赤道逆流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温暖的海水“杀死”了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还使南太平洋两岸大气环流发生变化,导致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出现严重旱灾,秘鲁沿海洪水泛滥。1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