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储备,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当了解到每个人和自己的父母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后,对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八年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性情上好玩、好动,可抽象思维能力欠缺,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知识时,难以理解和接受。由于这一节知识抽象,以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不容易深刻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到比较困难。因此,在学生以往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基础上,通过ppt、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本节内容人性化、直观化,层层深入,利于学生的理解。
本节课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大幅度提高,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置的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对概念的学习和伞藻的嫁接实验活动,提高思维能力,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教学难点: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出示图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随着孩子呱呱落地,他们具有了世上最割舍不断的关系----血缘关系?“血”是指血管里奔流的血液吗?它与什么结构有关呢?孩子为什么长得像父母但又有差异?哥俩之间为什么很相似又有不同?这些神秘的问题都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导入本章课题。
婴儿和父母之间是子代与亲代,婴儿与哥哥是子代个体,他们之间的相似现象就是遗传。
他们为什么具有相似的特征?那是与他们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关。导入本节课题。
学生思考问题,激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从生活现象切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引出遗传和变异现象,导入章题。
用概念图建构遗传的概念。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遗传的控制中心:
探究实验:伞藻嫁接实验
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动画演示实验过程,列表呈现实验结果:
操作
现象
换伞柄
伞帽形状不变
换假根
伞帽形状改变
学生分析:
1.实验证明伞帽形状由哪部分控制?
2.伞柄和假根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你的启示是什么?
得出结论:细胞核——遗传的控制中心。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探究的过程,重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
过渡:细胞核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微观世界,蕴藏着什么秘密呢?
由细胞核图引出染色体概念
出示图片,通过对果蝇和人的染色体进行分析:不同种生物和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染色体的化学成分
结合图片,用自制教具演示染色体的组成。
学生看图分析。
从具体生物到一般规律,得出:
不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不同;同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
观看教具演示,说出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引出染色体这一概念,认识染色体。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DNA ----主要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和DNA谁是遗传物质呢?
动画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问题:
1.噬菌体注入到细菌内部的是什么?结果形成了什么?
2.此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什么?
通过实验看到:噬菌体的增殖是在DNA的作用下完成的,充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阅读相关链接,思考问题:
1.遗传物质除了DNA还有什么?
2.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由此可见,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什么样的呢?
讲解DNA的发现及意义。
观察DNA模型和图片回答问题:
1.DNA分子由几条链构成?
2.它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3.一条染色体上有几个DNA分子?
4.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少个DNA分子?
用自制教具展示,便于学生理解
学生观看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链接,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模型,小组同学思考问题,讨论交流。
引起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
了解科学发展史,激发学习兴趣。
观察模型使学生对DNA的立体双螺旋结构加深理解。
基因----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
人的一个体细胞中有46个DNA分子,这46个DNA分子就决定了人的所有特征。
人的不同特征是与DNA分子上的某个片段有关。DNA上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做基因。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不同的特征。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观察图片、理解概念。
引出基因概念。
探究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认识了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学生表达四者的关系,进行归纳知识。
此外还可以用身边的材料建构模型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进行实践。
小组合作
学生课外实践。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表达能力。
学以
致用
1.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出的一定是人吗?为什么?
(同种生物所含的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相同,因此细胞内包含的基因也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生物子代和亲代之间具有稳定的遗传信息,维持物种的稳定性。)
2.你了解克隆羊多莉是怎样诞生的吗?
出示多莉诞生的过程
思考:多莉长得跟哪只羊一样?为什么?
3.出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资料,分析:为什么同卵双胞胎长得几乎一样?
(同卵双胞胎来自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内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因此特征也是相同的)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看图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明确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板书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核----遗传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
DNA ---- 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发育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揭示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本节课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个层次,阐述其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遗传和变异的奥秘奠定知识基础。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关注和热爱,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其中回顾学习“细胞核是遗传控制中心”目的是引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学习“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目的是解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问题,从而能够清晰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主要有两个: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 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及冷场,教师要有智慧来冷静处理,不可搪塞过关。这往往既是考验教师的能力,也是激发学习求知欲的一个契机。
2.教师提问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仅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冷场问题就可避免。
3.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对各小组的展示情况从知识、技能与课堂气氛两方面来评价,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4.整堂课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但是课堂参与度还不够,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5.教学过程虽然突出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但时间分配上还把握不够。
6.虽然这堂课突出了学生的活动,但教师在引导时过多地干预学生,把学生的疑难引到教师设定好的样式进行。
1.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 打洞, 这说明了生物的( )
A. 进化现象 B. 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2.克隆牛时,选用甲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选择乙牛(雄性)的耳缘细胞培养,取出细胞核植入甲牛的去核细胞中,移植到丙牛的子宫中,出生的克隆牛将( )
A.肯定是雄性 B.肯定是雌性 C.可能是中性 D. 无法确定
3.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有DNA组成 B.染色体主要有蛋白质和DNA组成
C.染色体有DNA片段组成 D.染色体有一条链状DNA组成。
4.下面能正确反映所列各概念间关系的是( )。
5.如果将一个细胞看作一个工厂,那么“信息调控中心”是 (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 细胞核
6.基因的确切位置在( )
A.生殖细胞内 B.细胞膜上 C.DNA上 D.细胞核内
7.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D 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B.基因位于DNA上
C.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DNA在基因上
8.下列关于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事( ) ?
A.一个DNA分子中包含一个基因 B.DNA分子上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C.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D.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9.(1)从图中可以看出,嫁接后伞藻B长出的伞帽形状与原来的形状_______。
伞帽形状发育是否受嫁接部分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对伞藻A和伞藻B相互进行细胞核移植,移植后的伞藻A长出的伞帽形状与______________一致。
(3)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