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 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 习题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3 11: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 消息二则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重点)
2.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重点)
3.理解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气势如虹的英雄精神。(难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题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渡江已取得了胜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语言简洁,概括性强,叙述了这则消息的核心内容。“百万”写出数量,气势磅礴,“横渡”锐不可当,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内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的胜利,为我军进军华南、西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22日夜,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了这两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
新闻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学,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生难字
溃退(kuì) 泄气(xiè)
督战(dū) 要塞(sài)
业已(yǐ) 摧枯拉朽(cuī)(xiǔ)
锐不可当(dāng)
(yīn)殷切
(yān)殷红
多音字

(sāi)塞子
(sài)边塞
(sè)塞责

签(qiān)签订
鉴(jiàn)鉴赏
形近字
溃(kuì)溃退
馈(kuì)馈赠
摧(cuī)摧残
璀(cuǐ)璀璨
歼(jiān)歼灭
纤(xiān)纤维
①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②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③歼灭:消灭(敌人)。
④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⑤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词语释义
近义词
词语 渡过 度过
同 都是动词,二者都有“过”的意思。
异 主要指空间上过了一段距
离,与水有关,如“渡大
渡河”等。 指时间上过了一些时候,如“欢度春节”“度过假期”等。
例句 ①只要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渡过难关。
②这个五一假期我们将在海上度过。
中考变式问
1.(福建莆田中考,T10)请结合语境,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经营”一词的妙处。
“经营”有筹划、组织并管理的意思,在这里是褒义贬用,意在嘲讽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反衬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
2.(浙江衢州中考,T7)结合语境,将“大军”改为“军队”是否合适 简述理由。
3.(湖北鄂州中考,T23)文章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不合适。如果改成“军队”,既没有气势,又缺乏感染力。
议论。画线句子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原因,由此使读者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灭亡的命运,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4.(河北中考,T14)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三路军情况的?请简要说明。
从全文结构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各路军的进展情况来安排文章顺序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1.怎样理解《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中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消息虽然强调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但并不排除用词上的情感倾向。本文中,作者态度分明,爱憎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如“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英勇”,“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一句中的“英雄”,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句中的“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象地描绘了敌人溃不成军、不堪一击的情形,充满了嘲笑和讽刺。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评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将少数战犯同广大国民党官兵进行比较,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也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不能颠倒。我军的英勇善战必须加以充分肯定,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来看,也应该这样安排。
1.语言准确,报道及时,内容真实。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报道了长江北岸中路军首先渡江成功的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全面地报道了整个渡江战役的概况。从电头的发稿时间和文中事件的发生时间可以看出,报道非常及时,对作战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结果交代真实、准确。
2.详略得当。
第一则消息重点报道我中路军的胜利情况,对敌军情况一笔带过。第二则消息描述各路军的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对中路军的报道是一句话总结,对西路军的战况则写得比较详细,并且插入了一段简要的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原因,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报道中路军的战况比较简单,一笔带过;报道西路军的战况比较详细,还加入一段议论。在写作时要采用详略得当的方法,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合理安排。①要找到目标靶向。文章的详略是由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所以,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即详写的目标。②要做到“取”与“舍”。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要详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要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要舍弃。
名师支招
人们说,秋天的香山是美丽的。人们还说,香山的景色如同一幅画。前几天,我和爸爸一起去那里游览了一番,果然名不虚传。
……
我们一直向上攀登,在彼此挨得很近的黄栌树中穿行着。最后,终于到了香山的最高峰“鬼见愁”。这是鬼见了都发愁的地方,我都登上来了,可真棒啊!这时,爸爸叫我:“明明,快来看哪!”我急忙跑过去,眺望这香山的大好风光。只见山上山下漫山遍野都是红的,从上面看,更
妙学范本
觉得这景色是那么迷人,那么壮丽。在那密密的红叶间,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个小亭子的亭顶。向远处望,那西山连绵起伏,消失在缭绕的云雾中……我看得如痴如醉,禁不住再一次叹道:“啊,真是美极了!”
身手小试 学了名家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你一定有什么想法吧,那就从身边的一件事来写吧。
我那样做,确实是有危险的,不过后来报上发表我的死讯,说是“已遭土匪杀害”,那又太夸张了。但是多年来关于共产党暴行的恐怖故事层出不穷地充斥于中国那些领津贴的本国报纸和外国报纸,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旅途上很少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的。说实在的,除了带着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我只要找到他就行了。这要经过怎样的冒险呢?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面对国民党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封锁,人们对这支新生的力量知之甚少。如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的社会党人有哪些相像,又有哪些不同?是不是留着长胡子,是不是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是不是在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等。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冒着被种种势力迫害的危险走向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把一个“全新的”中国共产党介绍到西方。
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是美国作家斯诺的哪部著作?
【参考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情节引入
中考微链接
为新闻拟写标题
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电头,用来注明新闻的采集时间和报社名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符合新闻考查要求的文章。本篇新闻的标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剩下的是“主体部分”,背景和结语都渗透在主体部分中。近年来,对新闻的考查是各地中考试题中经常涉及的。拟写新闻标题是考查的知识点之一。
为新闻拟写标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一个重点。对这类题考查的主要形式为:为新闻拟写标题。(题目不超过××个字)
为新闻拟写标题,首先要找出新闻材料中的导语,在此基础上,再筛选有效的信息。如果材料只有一段,那么导语就是第一句;若是两段或两段以上,那么导语就是第一段。一般来说,导语比较长,所以我们在拟写标题时,就必须对导语中的重点信息进行筛选、概括,注意题干中对字数限定的要求。
(河南中考,3分)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作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成就因为它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示例二】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