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生物圈的动物
目前记录的动物种类大约有150多万,按照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柱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及探究实验,概述线虫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3.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列举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板块一:线虫动物的身体呈细长圆柱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6-77页,思考以下问题:
1、人蛔虫有哪些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
2、线虫动物的生活环境?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有什么?
3、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人蛔虫有哪些适于寄生生活的特征
板块一:线虫动物的身体呈细长圆柱形
(1)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2)消化道简单,有口、肛门。
(3)生殖能力强,产卵量大
主要特征:
通常生活在土壤或水域中,也有一些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
生活环境:
①身体细线形或圆筒形,两头尖
②有口有肛门
③体表有角质层
代表动物:
人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蛲虫
板块一:线虫动物的身体呈细长圆柱形
3、线虫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温馨提示:
同学们要讲好个人卫生,不喝生水,水果、蔬菜要认真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粪便要经过处理后,再做肥料使用。
(1)有益:如秀丽隐杆线虫,它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土壤中的线虫动物数量庞大,它们以土壤中的有机质或微小生物为食,能够促进物质循环,改善土壤结构。
(2)有害:少数线虫动物营寄生生活,对人、畜禽和植物有严重危害。
如人蛔虫,它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使人患病。人喝了带有蛔虫卵的生水,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水果,或用沾有蛔虫卵的手去拿食物,都可能感染蛔虫病。
板块一:线虫动物的身体呈细长圆柱形
习题演练
1、蛔虫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具有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其中不包括( D )
A. 体表有角质层 B. 消化管结构简单
C. 生殖能力强 D. 感觉器官发达
2、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而不被消化液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 体表有角质层 B. 身体细长
C. 生殖器官退化 D. 消化管结构复杂
D
A
板块二:环节动物具有相似的体节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78-79页,思考以下问题:
1、蚯蚓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2、环节动物的生活环境?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有什么?
3、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观察蚯蚓
1.如何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2.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推测蚯蚓的哪些结构参与了它的运动。
3.大雨过后,许多蚯蚓会钻出地面,解释其原因。
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
通过肌肉和刚毛配合运动
大雨过后,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依靠体表进行呼吸,会因缺氧而死亡。
板块二:环节动物具有相似的体节
板块二:环节动物具有相似的体节
1、蚯蚓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①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大多数体节上着生刚毛。
②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来运动。
③无呼吸器官,主要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④表皮分泌黏液,能保持体表湿润,这不仅有利于呼吸,还能减少运动时与土壤的摩擦
板块二:环节动物具有相似的体节
主要特征:
生活环境:
代表动物:
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和潮湿的陆地上
①身体分节。
②用体表呼吸
蚯蚓、医蛭、沙蚕
蚯蚓 医蛭 沙蚕
板块二:环节动物具有相似的体节
(1)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富含蛋白质,可做饲料和饵料,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
(3)有的具有药用价值。
3、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习题演练
1.下列关于“观察蚯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 B. 蚯蚓的刚毛位于身体背面
C. 离③远的①是蚯蚓身体的前端 D. 蚯蚓在玻璃上比糙纸上爬得快
2.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 )
A. 身体由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B. 生活在土壤中
C. 体温不恒定 D. 体表有角质层
A
A
节肢动物是生物圈中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无脊椎动物。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80-81页,思考以下问题:
1、蝗虫有哪些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
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有什么?
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观察蝗虫
1.蝗虫的身体分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2.蝗虫的足、触角和翅各有什么特点
3.推测蝗虫的气门和坚硬的体表有什么作用。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1.蝗虫的身体分几部,分部对它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蝗虫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身体各部分工明确,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2、蝗虫身体的各部有什么特点?
①头部着生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感觉器官,分节,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具有咀嚼式口器。
翅
②胸部有三对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宽大,适于飞翔。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2、蝗虫身体的各部有什么特点?
③腹部1-8体节有八对气门,中胸和后胸各一对,共10对气门。
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门向内连通气管,气管是蝗虫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④ 蝗虫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这是节肢动物适于陆上生活的重要原因。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主要特征:
①身体分部,附肢分节,使其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阔。
②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其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板块三:节肢动物具有分节的附肢
代表动物:
节肢动物
昆虫纲:蝗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蚁
甲壳纲:虾、蟹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线虫动物结构简单,体形微小,有利于营寄生生活。
(2)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会有粗糙和黏滞感,这是因为蚯蚓的体表着生刚毛、能分泌黏液。
(3)节肢动物分布广泛的重要原因是它们都有翅,运动能力强。
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中描绘的两种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内有骨骼 B.体表有鳞片
C.足和触角有分节 D.用体表呼吸
学业检测
C
√
×
×
3.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在形态结构上有明显差异,但在18世纪,瑞典分类学家林奈却把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等统称为蠕虫动物。
(1)林奈将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划分为一类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2)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哪些不同
类别 不同点
线虫动物 体表有角质层,身体无体节
环节动物 体表湿润,有黏液;身体分节,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身体细长、两侧对称、无附肢、能蠕动。
学业检测
4.夏季的草地上,蝗虫在飞来蹦去;湿润的土壤中,蚯蚓在缓缓蠕动。
(1)蚯蚓的身体呈圆柱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___组成,通过
__________和刚毛的配合来运动。
(2)蝗虫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胸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_____________运动。
(3)蝗虫、蟋蜂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
①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其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②昆虫有足和翅,运动能力强,能扩大其活动范围
环状体节
肌肉
头部、胸部、腹部
三对足和两对翅
跳跃和飞翔
学业检测
生活环境 结构特征 举例 代表动物结构特征
线虫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水或土壤中,少数营寄生
身体为细线形或圆柱形,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体表有角质层
蛔虫,蛲虫,线虫
人蛔虫:体表光滑,有角质层。
消化道简单,有口、肛门。
生殖能力强,产卵量大
水中、潮湿的陆地
身体分节,体表呼吸
蚯蚓、医蛭、沙蚕
蚯蚓:1.身体呈圆柱形,由环状体节构成,体节上着生刚毛。2.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来运动。3.无呼吸器官,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4.表皮分泌黏液,能保持体表湿润。
陆地、水中
①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②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其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蝗虫、蝉、
蟹、虾、
蜈蚣、蜘蛛
蝗虫:1.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有咀嚼式口器。3.胸部三对足两对翅。4.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气管是气体交换的结构。5.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