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浙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课件(共22张PPT) 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浙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24 08:4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1.2 内环境的稳态
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
1.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2.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分析霍乱弧菌对内环境的影响
致病原理:
讨论:
上述资料中,内环境的哪些物理化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对人体造成怎么样的影响?
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如钠离子含量下降、水分减少、血浆含量减少、PH下降、渗透压的改变等,从而导致人体无法与外界环境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理化因子的变化使组织细胞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O2等,影响细胞代谢,需要及时医治。
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如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 和理化性质 在不断发生变化。
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细胞代谢也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36.4 36.7 37.1 37.4 37.0 36.8 36.7
父亲 36.2 36.6 36.9 37.2 36.9 36.6 36.6
自己 36.5 36.6 37.2 37.3 37.1 36.9 36.8
36.87
36.71
36.91
课外实践: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同一人的体温一日内有变化,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尽管环境气温波动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内环境
变化
外界环境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动态平衡
调节作用
动物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机体内部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血浆pH:7.35-7.45、
体温:约37 ℃、
渗透压:770 kPa、
葡萄糖浓度80~120mg/dL
稳 态
不仅体温如此,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浓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呢?
血糖浓
度下降
胰岛α
细胞
刺激
胰高血糖素
分泌
作用于
肝细胞等
释放葡萄糖
血糖浓
度升高
血糖浓度调节:
血糖浓
度升高
胰岛β
细胞
刺激
胰岛素
分泌
作用于
肝细胞等
利用葡萄糖
血糖浓
度下降
主要依赖体液调节(内分泌系统)实现
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体温调节:
气温
降低
引起
骨骼肌战栗
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
神经系
统兴奋
引起
主要依赖神经调节来实现,体液调节也共同参与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减少散热
增加产热
维持
体温
对抗病原体:
当外界病原体入侵机体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会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免疫调节
总结: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内环境稳态需要各种细胞共建,又由各种细胞共享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能力有限(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
2、重要意义:
(1)正常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适宜的温度和pH等能保证酶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内环境理化因子保持稳定对机体的重要意义
病例研究是医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病可以
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例A:女,30岁,自诉3天前开始出现咳嗽、咽痛症状。今日因体温38.9 ℃入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诉浑身肌肉酸痛,伴乏力。
感冒
发热是机体对感染因子
的一种全身性防卫反应
三、活动——病例分析
1.分析病例,描述病例中患者内环境理化因子的变化
2.分析内环境理化因子偏离正常范围对机体造成的影响
体温升高,伴随咳嗽、咽痛,很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
体温升高后,影响酶的活性,从而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导致乏力
肌肉非正常代谢积累乳酸以及一些细胞分泌物刺激神经,引起酸痛
病例B:男,52岁,因昏迷前来急诊。自一个月前患者妻子去世后,情绪逐渐低落。其妻在世时,患者只是适度饮酒,但近几周饮酒量明显增大,并且进食量很少。周六女儿回家探望他,发现其躺在客厅沙发上,失去知觉,桌上有两个空酒瓶。经检查发现,其不能被唤醒,呼吸深而有声,呼出气体可闻及酒精味,体温35.5 ℃ 。
酒精中毒
低血糖
抑制肝脏糖异生
乳酸代谢异常
酸中毒
血管扩张,散热增加;
呼吸变缓,产热减少
内环境偏离稳态,机体生命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便会出现病症。
珍爱生命,养成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外界环境
细胞
物质交换
物质交换
内环境
器官系统协调运行
细胞膜
稳态
基础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调节机制
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与共建
1.体液包括_______液和________液;其中的 _______ 就是内环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
A.血浆 B.血液
C.组织液 D.淋巴
3.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的关系下列哪项正确 ( )
A. 血浆 组织液 B. 血浆 淋巴
淋巴 组织液
C. 血浆 组织液 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外液
B
A
4. 下列对内环境稳态实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内环境中血糖浓度、温度、pH等理化因子呈现动态平衡
C.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D.是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B
5. 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通过肝可升高或降低血糖含量
B.通过肺呼出CO2和吸入O2
C.肾将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D
6.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在心脏和肝脏细胞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会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B
7.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体温调节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B.病原体侵染并不一定会引起人体患病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仅需要神经、内分泌、免疫三种系统的参与
D.细胞依赖于内环境稳态,也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