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
刘桢
乱世中的坚守
——《赠从弟》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年诗人,刘桢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后人将他与曹植并成为“曹刘”,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曹丕曾称赞他“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但作品流传很少,仅存十五首。代表作有《赠从弟》三首。
刘桢
作者简介
赠从弟
题意:这是诗人刘桢写给堂弟的诗。
赠:就是送,给予的意思。
从弟:堂弟。古人称共曾祖父不共父亲(属平辈)的亲属中年幼于己的男性为从弟,即堂弟。
古体诗
咏物诗
文题解说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朗读诗歌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jìng
sè
zhēn
lí
níng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多么猛烈,而松枝是多么刚劲!
形容风声。
挺拔的样子。
严酷
诗意:任它满天冰霜严酷,松树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吗?(是因为)松柏天生有耐寒的本性!
遭受严寒。罹,遭受。 凝寒,严寒。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多么。
终年,一整年
刚劲
猛烈。
梳理诗意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说说一、二句中叠词的妙处。
运用叠词,声韵和谐,富于音乐美。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之声突显松的高洁之态。
分析诗歌
2.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请赏析这两句诗。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猛烈,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猛烈衬托青松的雄健挺拔,表达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分析诗歌
3.请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特性以及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美好品质,表达对松柏的赞美之情。
分析诗歌
4.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赞美了松柏不畏严寒、坚贞自守的品格,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高耸挺拔 刚劲有力 端庄刚正
分析诗歌
5.为什么诗题为“赠从弟”而全文都在描写松柏的美好品质?
本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自勉并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刘桢“本不期于咏物”,而在于“赠”人。一诗一咏,诗面上看似处处咏物,其精光射处,却都与从弟相关:从弟出身寒门,又身罹乱世,诗人即以松柏之抗凝寒为喻,勉其常怀坚贞之节,寄托了诗人对从弟的深情勉励和殷殷期望。 ——节选自《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分析诗歌
全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全诗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是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诗歌主旨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其中以“山上松”的坚忍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以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来象征一种高洁、坚贞的情怀。
C
当堂练习
赠从弟(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诗歌大意: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拓展延伸
以蘋藻为喻,勉励堂弟即使出身微贱也要做一个品质高洁美好的人。
赠从弟(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诗歌大意: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我的心不满足,不气馁,奋力地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正是为了不与世俗之辈同流合污,我才不避勤苦、投入搏击风云的斗争生涯的。问我什么时候降临 到了明君临世的时候,我就将万里来归!
拓展延伸
以凤凰为喻,鼓励堂弟要有凌云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