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亢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身体消瘦
②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③刺激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
④言语区的W区和V区受损,人不能写字也不能看懂文字
⑤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升高时,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多,维持血钠平衡
⑥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协同作用
⑦遇险时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关激素调节机体活动,此时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⑧养殖鱼类时,可以给鱼饲喂促性腺激素,来促进卵和精子的成熟,从而进行人工育苗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2.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B.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涉及神经调节
C.大量饮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
3.临床上,发热是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体温调节活动,机体在发热前后体温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其中枢位于脑干
B.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产热
C.体温上升期冷觉感受器兴奋.而体温下降期热觉感受器兴奋
D.人体处于高热持续期是机体产热量基本等于散热量的结果
4.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体温下降幅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炎热季节过于激烈的运动导致散热长时间远大于产热,也可能出现失温症
B.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所致
C.重度失温时,患者会有脱衣现象,此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D.轻中度失温时,可通过适当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5.为研究三种含钠量不同的运动饮料的补水效果,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有关运动后补充水分的实验。实验过程为:让参与者进行运动直至流失1500mL水分,然后把他们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饮用2000mL含有0mmol/L(对照组)、50mmol/L(实验组一)和100mmol/L(实验组二)钠的三种运动饮料,之后6h内,每隔1h收集尿液,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实验过程中三组参与者的净体液量曲线(体液量与运动前体液量差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量增大,该过程主要由神经调节参与
B.运动过程中参与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C.对照组饮用功能饮料6h后净体液量出现负数是因为其体内渗透压低于正常值,通过尿液流失的水量大于500mL
D.饮用2000mL含有100mmol/L钠的功能饮料能够使参与者尿量排出量较少,身体保留较多水分
6.2024年5月26日,主题为“龙舟集美行,两岸一家亲”的2024年第十七届海峡两岸龙舟赛总决赛在厦门集美龙舟池举行。下列关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生理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过程中,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B. 激烈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脑等器官的活动
C. 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乳酸、尿素、血红蛋白等内环境指标会发生剧烈改变
D. 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失水,机体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7.癌症患者通常伴有发热症状,这可能是患者体内产生的致热源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而导致的。下丘脑中的冷敏神经元(局部温度降低则放电频率增加)和热敏神经元(局部温度升高则放电频率增加)放电频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即为体温调定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使下丘脑产生热觉
B.调定点发生变化不意味着机体体温调节紊乱
C.发热病人感到冷时可能伴有皮肤血管收缩的表现
D.体温维持在38℃时,机体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8.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X代表CO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
B.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
C.如果X代表血糖,则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D.如果X代表性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性腺
9.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
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10.人们吃辣的时候会大汗淋漓、满脸通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该过程
B.汗腺分泌增加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引起脸红
D.与平常相比,此时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
11.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A→B→C→D→E来实现,E为肾小管和集合管
B.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其调节过程以通过A→B→C→D→E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当人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当受到高血糖刺激时,其调节过程只能通过A→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12.节食减肥是一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等现象,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低血钾、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人体记忆力,也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B.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更新影响较大
C.低血钾可能使人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
D.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时,将会出现全身组织水肿
13.如图表示人体水盐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B是由下丘脑细胞合成的,经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
B.A是大脑皮层,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C.C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接受激素B的信号后会减少排尿
D.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和Cl-
14.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核心体温迅速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射病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B.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升高导致代谢紊乱
C.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兴奋
D.意识障碍及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是细胞代谢紊乱导致
15.健康人在进行长跑比赛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相对稳定
B.大量出汗会使得血浆的pH明显下降
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健康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二、多选题
16.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病毒引起机体产生1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其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热觉感受器兴奋
B.使用地塞米松降温时,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产热小于散热
C.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
D.长期服用地塞米松会导致机体皮质醇分泌增加,炎症反应减轻
17.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会出现体温上升、水分和电解质丢失等现象。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中体温上升是自主神经系统使机体产热量升高、散热量降低所致
B.运动中机体血糖下降时,下丘脑会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机体水分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降低的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多
D.躯体的运动和体温维持过程中均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18.肾小管、集合管细胞主要通过水通道蛋白从管腔中吸收水分。如图是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调节机制。集合管细胞膜上有多种水通道蛋白(AQP),抗利尿激素(ADH)能通过调控AQP2的数量来调节对水的重吸收,①~③表示体液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时,a过程将会增强
B.若肾小管腔液的渗透压偏高,则会导致排尿量增多
C.若“某种刺激”引起尿最减少,则此过程中垂体分泌的ADH增加
D.集合管细胞之间通过封闭小带紧密连接,有效防止组织液(②)与集合管内的原尿混合
19.动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有多种表现形式。下图是不同气候地带的部分动物(括号内标注为体重)基础代谢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产热增加多的动物如红狐,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比北极狐强
B.北极狐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等增加是其适应寒冷环境的主要方式
C.冷水中站立的水鸟的趾部温度可能较低,但身体核心部位温度依然维持较高
D.有些动物可通过集群等行为减少散热,以适应寒冷环境
20.下图表示小鼠从25℃的环境转移到10℃的环境中后机体的热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变化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B.若小鼠处于安静状态,则t1~t2时间段小鼠所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C.相比t1时刻,t2时刻小鼠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程度高
D.降低环境温度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三、填空题
21.发热是体温大于37.4℃的情况,是一种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被病原体感染时,某些病原体会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平衡调定点升高,从而导致下丘脑发出错误的信号使体温升高。某同学因感染了流感病毒,持续高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后,此时调定点温度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7.4℃,该同学皮肤表面的血管_______________,四肢皮肤会变得冰凉;骨骼肌战栗,使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_____。
(2)当该同学的体温稳定在39℃时,该同学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有同学建议可以通过盖厚棉被使身体出汗的方式降低体温,该方法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体温调定点恢复,但体温仍为39℃,此时皮肤血管_______________,汗液分泌_______________,机体的散热量_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产热量,最终体温恢复正常值。
22.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当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使心跳加快;而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心跳减慢。回答下列问题:
(1)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是小分子化合物,则其从轴突末梢释放的方式为_________,这种释放方式的作用是_________。
(2)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中的__________。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支配心脏的_________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状态时若服用了药品阿托品可能会使人的心跳加快,试解题思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作用于心脏的副交感神经由_______(填“脑干”或“脊髓”)发出,该部位的生理作用还包括_________。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一般相反,其意义是_________。
23.据报道,一产妇因“捂月子”中暑身亡。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的致命性疾病,患者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引发器官功能障碍,回答下列体温调节的相关问题。
(1)在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_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_________________(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从而增加散热。
(2)若炎热环境使人体产生热觉,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缓解热射病症状,医生建议应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4.在马拉松等长跑运动中,运动员的多项生理指标都与平静状态下不同。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奔跑中血糖的主要去向是___________,在奔跑中调节血糖相对稳定的主要激素有___________。
(2)奔跑过程中机体大量产热,位于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发送信息,引起______ (写出两点),使机体散热增多,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运动员奔跑过程中机体损失大量水分,若饮水不足,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 (填 “升高”或“降低”),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______的细胞重吸收水,导致尿量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25.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________________感受器兴奋,机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2)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来保证能量的供应,但是机体的血糖浓度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剧烈运动导致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机体产热增多,散热也随之加快。请写出人体通过下丘脑体温中枢的调节增加散热的主要途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故甲亢患者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①错误;②只有胰岛素一种激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②错误;③科学家发现,刺激人体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③正确;④言语区的W区(写字)和V区(阅读)受损,人不能写字也不能看懂文字,④正确;⑤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平衡,⑤错误;⑥胰岛素(降血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升血糖)在提高血糖浓度上具有拮抗作用,⑥错误;⑦遇险时交感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关激素调节机体活动,此时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⑦正确;⑧性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和发育,促进性腺产生性激素,促进卵子和精子成熟和排出,因此为了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因为促性腺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只能注射,不能饲喂,⑧错误。综上,③④⑦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A、根据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知,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既需要神经调节(反射弧)的参与,又有抗利尿激素的调节,因此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实现的,A正确; B、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此过程中只有神经调节,B正确; C、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被抑制,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C错误; D、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作用,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D正确。
故选:C。
3.答案:A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4.答案:C
解析:A、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所以在炎热季节过于激烈的运动导致散热长时间远大于产热,也可能出现失温症,A正确;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所致,B正确;C、重度失温时,患者会有脱衣现象,此时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C错误;D、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C时出现的各种症状,轻中度失温时,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来抵御寒冷,可通过适当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
5.答案:B
解析: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汗液量增大,该过程主要由神经调节,A正确;运动过程中参与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B错误:据图解题思路,对照组饮用功能饮料6h后净体液量出现负数是因为其体内渗透压低于正常值,通过尿液流失的水量大于500mL,C正确;解题思路图甲和图乙可知,饮用2000mL含有100mmol/L钠的功能饮料能够使参与者尿量排出量较少,身体保留较多水分,D正确。
6.答案:D
解析:A、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
B、激烈运动中,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B错误;
C、血红蛋白为红细胞的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丢失水分的同时丢失了无机盐,机体中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同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减少尿量排放,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A错误;B、调定点发生变化,但体温仍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的体温调节仍是正常的,B正确;C、发热病人感到冷时,可通过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等活动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D、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实质是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若体温维持在某一固定值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D正确故选A。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血糖调节、水和无机盐调节以及呼吸调节机制的理解,综合性强。 A、CO2是调节人体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在c→d段随着体液中CO2浓度增大,需要排除,呼吸作用会增强,A正确;B、如果X是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机体对水分的重吸收相应增多, B正确; C如果X是血糖,b→c时段血糖含量下降,主要是胰岛素发挥作用降血糖的结果,C错误;D、如果X代表性激素,人体可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完成分级调节,维持机体稳态,D正确。
9.答案:B
解析: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
10.答案:B
解析:A、在吃辣椒过程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
B、吃辣椒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吃辣椒时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引起脸红,C正确;
D、吃辣椒过程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同时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通过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器官,A正确;B、体温调节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也可以通过A→B→>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C、人手被针扎属于神经调节,通过A→BE来实现,C正确;D、当受到高血糖刺激时,其调节过程可以通过A→C→D→E来实现,也可以通过A→B→E来实现,此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错误。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情绪低落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人体记忆力,也会导致免疫力下降,A正确;B、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对膜面积较大的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较大,B正确;C、醛固酮促进钾盐的排出,低血钾时通过反馈调节使醛固酮分泌减少,C错误;D、过度节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引发全身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D
解析:A、热射病患者体温稳定时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升高时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由于体温高于正常温度,因此机体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增加散热量,A错误;B、高温会导致酶活性丧失,因此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降低或丧失导致代谢紊乱,B错误;C、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高温环境下细胞内酶活性丧失,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引起意识障碍及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D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保持相对稳定。血浆中葡萄糖是内环境中的成分,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相对稳定,A正确; B、内环境稳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大量出汗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机体可通过减少排尿来维持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不会使得血浆的pH明显下降,B错误;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是内环境中的一种成分,可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因此健康人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D正确。
16.答案:BC
解析:A、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37℃左右,因为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由于在发热初期体温低于此时的调定点水平,机体首先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故感染病毒后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过程中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而非热觉感受器,A错误;
B、临床上常用皮质醇类似物地塞米松进行降温,降温的实质是指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散热使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从而降低体温,增加散热的主要方式为机体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B正确;
C、依据题干“皮质醇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并使体温调定点下调”、“引起机体产生1L-6引发炎症反应,IL-6可提高环氧化酶(COX)的活性使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机体发烧”,推测皮质醇可能通过抑制IL-6相关基因的表达减弱炎症反应,C正确;
D、地塞米松为皮质醇类似物,与皮质醇性质、作用类似,由于皮质醇的分泌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推测长期服用地塞米松可能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机体皮质醇分泌减少,炎症反应并不能减轻,长期使用反而没有疗效,D错误。
故选BC。
17.答案:A
解析:A、运动中体温上升是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但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所致,并非散热量降低,A错误; B、运动中机体血糖下降时,下丘脑会通过交感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升高血糖, B正确; C、机体水分丢失使细胞外液量减少、血钠含量降低的同时,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C正确; D、躯体的运动和体温维持过程中均存在分级调节机制,例如体温调节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D正确。
故选:A。
18.答案:BD
19.答案:CD
解析:A、北极狐在温度降低时基础代谢率不变,说明调节能力强,更适应寒冷环境,A错误;B、温度降低,北极狐的基础代谢率基本不变,说明其产热没有大幅度增加,骨骼肌没有战栗,甲状腺激素基本不变,B错误;C、冷水中站立的水鸟的趾部由于接触冷水温度可能较低,但身体核心部位温度依然维持较高,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C正确;D、有些动物可通过集群等行为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以适应寒冷环境,D正确。故选CD。
20.答案:ACD
解析:安静状态下,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B项错误;t2时刻的环境温度低于t1时刻的,因此t2时刻小鼠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程度高于t1时刻的,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降低环境温度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D项正确。
21.答案:(1)大于;收缩;增加
(2)等于;不科学;此时体温严重高于正常值,这种做法会导致机体散热量减少,体温会进一步升高
(3)舒张;增加;大于
解析:(1)病人由于被病原体侵染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而成为致热原,使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造成体温升高,“体温调定点”上升。因此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后,此时调定点温度大于37.4℃,该同学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四肢皮肤会变得冰凉;骨骼肌战栗,现寒战,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2)体温稳定在39℃时,该同学的产热量依旧等于散热量。通过盖厚棉被的方式降低体温,是不科学的,原因是此时体温严重高于正常值,应立即增加机体散热量来降低体温。
(3)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体温调定点恢复,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机体的散热量大于产热量,最终调节体温恢复正常值。
22.答案:(1)胞吐;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准确
(2)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副交感;阿托品占据了M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阿托品阻止了乙酰胆碱的释放、阿托品加快了乙酰胆碱的分解、阿托品增强了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3)脑干;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4)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析:(1)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都是神经递质,都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通过该种方式释放的作用是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快速准确。
(2)传出神经包括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中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心跳减慢,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此状态时若服用了药品阿托品可能会使人的心跳加快,可能是阿托品占据了M受体与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
(3)支配“心跳减慢”的副交感神经由延髓(脑干的一部分)发出。脑干具有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的作用。
(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3.答案:(1)自主神经系统;①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②汗液分泌增多
(2)不能;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3)产热大于散热;代谢产热
(4)患者大量出汗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可以快速恢复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解析:(1)在炎热环境下,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兴奋,该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进而通过白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最终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散热。
(2)若炎热环境使人体产生热觉,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3)“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大于散热。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代谢产热,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
(4)患者大量出汗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无机盐,因此饮用淡盐水或电解质水可以快速恢复内环境的渗透压平衡。
24.答案:(1)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下丘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
(3)升高;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
解析:(1)运动员奔跑过程中,血糖主要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机体大量产热引起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3)如果饮水不足,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25.答案:(1)下丘脑渗透压;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2)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来维持血糖浓度
(3)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解析:(1)运动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一情况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就加强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排尿反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
(2)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葡萄糖,但是机体的血糖浓度仍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稳定,其原因是机体可主要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来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来维持血糖浓度,以保证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所需的葡萄糖。
(3)剧烈运动导致细胞代谢速率加快,机体产热增多,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最终使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