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有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有解析)——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24 15:4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生活的环境——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课时优化训练
一、单选题
1.人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如图表示人的不同体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情况,其中I~V分别表示人的不同体液,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代表对应体液的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I~IV中,生活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是Ⅱ、Ⅲ
B.Ⅱ~IV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Ⅱ中蛋白质含量高
C.题图能真实反映出人体细胞内液量与细胞外液量的关系
D.题图不能完全反映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
2.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多细胞动物的所有细胞均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下列因素中一般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 )
A.毛细血管壁的破损 B.淋巴循环受阻
C.摄入大量蛋白质 D.患肾小球肾炎
4.下列关于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都是通过组织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B.消化液属于体液,属于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外液
C.组织液主要由淋巴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
D.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5.图一、二分别为两位同学所作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一中的②④⑤和图二中的甲、乙、丙均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
B.②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C.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胞内液的体积
D.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更高
6.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据此,对 Mn2+的作用正确的推测是( )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B.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对硝酸还原酶发挥功能有重要作用
C.Mn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Mn2+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
D.硝酸还原酶发挥作用需要被激活,Mn2+是该酶的活化剂
7.“酸碱体质理论”曾在国外甚嚣尘上。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和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请根据所学内环境稳态的知识,选择下列表述正确的组合是( )
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2CO3,其次还有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以保持碱性体质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改变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8.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血浆渗透压是使组织液回流到毛细血管的一种力量。组织液中的渗透压升高或血浆中的渗透压降低,均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迁移造成组织水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
B.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液的量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淋巴液进入组织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
D.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9.从某种意义上说,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DNA解旋酶、Cl﹣、尿素
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胰岛素、糖蛋白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
D.Ca2+、载体蛋白、胃蛋白酶、DNA聚合酶
10.“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而某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经检查后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会使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所造成
11.“酸碱体质理论”有两种错误观点:其一,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维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关于人体酸碱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pH大致相同,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2CO3等物质有关
C.丙酮酸在组织液中转化成乳酸会导致人体血浆的pH略有降低
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
1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组织液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3.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流经肝脏后,其中的CO2含量会降低
B.甲中的水分子进入乙至少需要穿过2层细胞膜
C.葡萄糖进入乙中某些细胞的方式可以为被动运输
D.甲、乙、丙中的物质均可以相互交换
14.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与Ⅰ交换气体
B.①可表示Na+、Cl-等无机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二、多选题
15.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A、B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Ⅱ是消化系统,食物中的大分子在Ⅰ中被水解成小分子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
B.Ⅲ是呼吸系统,O2和CO2通过Ⅱ在空气与内环境间进行交换
C.Ⅳ是泌尿系统,细胞的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主要通过该系统排出体外
D.Ⅴ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该器官的分泌物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
16.下列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稳定不变
C.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17.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不需要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
B.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向右
D.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
18.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细胞③为脑细胞,⑤处的O2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
C.图中①处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后,①中的H2CO3,可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三、判断题
19.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__________
20.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________
21.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维持________
22.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一、解题思路题图:I是细胞内液;Ⅱ是组织液;Ⅲ是血浆;IV是淋巴。
二、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A、组织液和血浆及细胞内液中可以相互渗透,而淋巴只能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因此I是细胞内液,Ⅱ是组织液,Ⅲ是血浆,IV是淋巴,在I~IV中,生活有大量淋巴细胞的是Ⅲ、IV,A错误;
B、Ⅱ~IV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但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B错误;
C、细胞内液(I)约占体液的2/3,因此题图不能真实反映出人体细胞内液量与细胞外液量的关系,C错误;
D、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Ⅲ血浆和Ⅱ组织液,因此题图不能完全反映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CO2虽然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但是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血液pH的调节,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及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
D、多细胞动物部分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例如蛙的皮肤细胞可以直接从外界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毛细血管壁的破损使毛细血管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组织液增多,造成水肿,A不符合题意;
B、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不能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造成水肿,B不符合题意;
C、摄入大量蛋白质,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相对而言组织液的渗透压较低,因此不会造成组织水肿,C符合题意;
D、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减少,组织液渗透压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解析:A、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仅仅是通过组织液, 如红细胞就是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A错误;
B、消化液不是体液,既不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也不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人体体液之外的液体,B错误;
C、组织液来源于血浆,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C错误;
D、组织液中大部分又透过毛细血管壁,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进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流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图一中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⑤是血浆,图二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因此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A正确;
B、②是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
C、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因此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胞内液,C正确;
D、⑤是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接近,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BD、由题干信息可知,植物利用硝酸盐需要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Mn2+可能是硝酸还原酶的激活剂,体现了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AB错误,D正确;C、Mn2+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①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①正确;
②当人进行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但血浆中有缓冲对,因此不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②错误;
③人体内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H2CO3,其次还有,③正确;
④酸碱体质理论可信,日常要多喝弱碱性水不会保持碱性体质,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对,使pH近中性,为7.35-7.45之间,④错误;
⑤酸碱体质理论不可信,食物虽有酸性碱性之分,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内环境酸碱度改变,⑤正确。
因此正确的是①③⑤,B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造成的,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回流减少,导致组织液过多形成水肿,A正确;
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双向渗透,血浆中的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组织液的量增多会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组织液进入淋巴液减少,导致组织水肿,C错误;
D、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D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DNA解旋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唾液淀粉酶存在于消化道中,糖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二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K+、血浆蛋白、性激素、脂肪酸均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D、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胃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DNA聚合酶位于细胞内,三者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发生“醉氧”反应是由于平原地区氧气含量较高,会导致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A正确;
B、“醉氧”可导致严重腹泻,若发生严重腹泻,会使无机盐离子丧失,导致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B正确;
C、进入高原后呼吸困难会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C错误;
D、肺水肿是由于血浆中的蛋白质等渗出到肺部组织间隙中,导致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血浆中有缓冲物质,能将正常人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不会因食物的酸碱性而剧烈变化,A正确;
B、正常人血浆pH的维持与它含有/H2CO3、/等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
C、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成乳酸,C错误;
D、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基础,D正确。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组织液,并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
B、肝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因此其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
C、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高于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因此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
D、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乙为血浆,乙流经肝脏后,肝脏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其中的CO2含量会升高,A错误;
B、甲是淋巴液,乙为血浆,甲中的水分子进入乙需要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和毛细血管壁,因此至少需要穿过4层细胞膜,B错误;
C、葡萄糖进入血浆中的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
D、组织液、血浆之间是可以相互交换,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单向,淋巴液和血浆之间单向,D错误。
故选C。
14.答案:B
解析:A、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中心器官,肺部的气体与内环境之间只隔着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因此,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Ⅱ是小肠,①过程表示营养物质等的吸收过程,其中Na+、Cl-等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内环境,B错误;
C、结合解题思路可知,②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具有分泌功能,D正确。
故选B。
15.答案:ABD
解析:A、由图可知Ⅱ、Ⅲ、Ⅳ、V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被吸收到内环境中,即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发生在Ⅱ中,A错误;B、Ⅲ是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是从外界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O2需通过肺泡壁细胞和毛细血管才能进入血浆,实现气体交换,B错误;C、Ⅳ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代谢废物、水和无机盐等主要的排出途径,其中涉及的主要器官是肾脏,C正确;D、Ⅴ表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分泌物是汗液,汗液分泌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D错误。
16.答案:AB
解析:A、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B错误;
C、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C正确;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D正确。故选AB。
17.答案:BD
解析:A、图中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体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参与,A错误; B、由图可知,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正确; C、若①表示水和无机盐,则①处的箭头方向应该为双向,C错误; D、④与⑤的箭头方向均为双向,即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交换;②③的箭头方向均为单向,组织液渗入淋巴,淋巴液汇入血浆,D正确。
故选:BD。
18.答案:ABD
解析:A、细胞呼吸会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若③是脑细胞,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⑤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浓度相反,A错误;B、若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③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据图解题思路,①处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C正确;D、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①血浆中,与①血浆中的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错误。故选ABD。
19.答案:×
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故与Na+和Cl-均有关。
20.答案:×
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血浆中存在维持pH相对稳定的缓冲物质,因此血浆pH不会明显降低。
21.答案:×
解析:机体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CO3/维持。
22.答案:×
解析:无机盐离子可以通过细胞膜排出细胞,不会引起细胞内液量的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