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28 18: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佃农(diàn)  仪陇(yí)  溺死(nì)  私塾(shú)
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 和蔼(ǎi) 旱灾(zāi)
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mán) 瞒着(mán)
D.不辍(chuò) 妯娌(zhóu) 周济(jì) 豌豆(w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祖藉  劳碌  红薯饭  无可耐何
B.害病  分派  捣蛋鬼  任劳任怨
C.慰勉  继续  吃大户  勤劳简朴
D.聊叙  隔绝  标本式  结衣缩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土改时,政府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根据人民的意愿,进行了狠狠的打击。
B.大伯身有残疾,家庭条件不好,为了供孩子上大学,不得不节衣缩食。
C.身为班里的劳动委员,却在全班大扫除时不积极参加劳动,因此受到了同学们的批评,他心里有愧,只能任劳任怨,不敢反驳。
D.爷爷是个地道的中国农民,直到八十岁时,他依然不辍劳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夸张)
C.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夸张、拟人)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比喻、拟人)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 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7.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作者:_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
②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应是( ) 从以下答案中选出一项:
A、西安 B、吴起镇 C、瑞金 D、延安
8.学完《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之后,班级开展了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组织编排】请结合活动主题,拟写一段开场白。
【美文共赏】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母爱的精品美文,并写70字左右的推荐词。
阅读理解
(一)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各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9.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子:
10.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11.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12.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13.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小城况味,多是从悠长悠长的小巷里荡漾出的,这是九岁的我就已经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当母亲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进不知名的巷道时,一种淡淡的情绪笼上我的心头。后来,我学会了描摹那种情绪:忧伤。
③事实上,九岁的我,和忧伤是不搭界的。三十八岁的母亲,似乎也看不出忧伤的样子。天生的好皮肤让她显得比同龄人年轻十岁,同样一件的确良白衬衣,穿在她身上,就有了时装的味道。母亲齐耳的短发,刚刚遮住耳朵,当她俯下身子给我整理衣服的时候,我看见清晨的阳光投在她的脖颈 上,让她的耳朵有了透明的质感,粉嘟嘟的耳垂让我忍不住伸手去摸。母亲笑一笑,随手拂过脸颊的发梢,一段白皙的脖颈上也落下一片阳光。
④这是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
⑤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⑥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⑦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⑧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⑨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过长沙,长沙的合欢看见过,一个十九岁的白衣少女仰面躺在火车站广场的草坪上,合欢就在她的头顶,默默看她。
⑩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有删改)
14.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作者对合欢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失望→ →
概括“我”第一次见到的合欢树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16.第⑥段和第 段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有什么作用
17.理解文中各个人生阶段有关合欢的叙写,探究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用什么报答母爱
周国平
①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家庭博览》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②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平平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并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很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景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贵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仿佛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③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习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上插曲也在岁月中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海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④最近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而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已经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的一生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儿子,我很想做一些能够使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要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很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
⑤母亲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18.阅读文章第②③段,文中“我”借杂志约稿的机会,跟母亲“唠”了哪些家常?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情感
回忆家庭相册里的照片的故事 (1)
(2) 对当年辜负母爱的愧疚
19.在“我”心中,母亲的一生简单体现在哪里?不简单又在哪里?

20.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的认识更正确?

21.请你对文章结尾段画线句进行分析。

2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用什么报答他的母亲?

写作
23.本文作者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了一位勤劳能干、聪明善良、宽厚仁慈的母亲。请你也拿起笔,运用典型事例写一段文字,表现某个人某方面的特点。200字左右。
答案
1.B 2.B 3.C 4.C 5.C 6.B 7.(1)《西行漫记》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 D。
8.示例(1)母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身体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宁静。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唱响对母亲的赞歌。“感恩母亲”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我推荐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优美的散文,道出了天下为人父母者久郁于心而又难以表达于外的心声,在两代人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9.她勤劳一生
10.C
11.民族 人民
12.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13.“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
14.喜欢 茫然 悲伤
15.特征:高大深沉,柔美宁静,香气沁人。象征意义:母爱、温暖与庇护。
16.①第一次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是实写,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写出了“我”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第二次是想象,是虚写,“我”人到中年,而母亲卧病在床,表现了对母爱的眷恋与回忆。②结构上呼应前文,丰富了母亲的形象,突出了主题。③这种重复行文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氛围,烘托了内心的情感。
17.①合欢树是“我”最早的人生记忆,是走出童年忧伤的美好回忆,合欢是母爱的象征,值得永远珍藏怀念。②在仓促茫然的青年时代,“我”漂泊异乡,合欢是亲情的温馨慰藉和对故乡的思念。③如今人到中年,而母亲卧病在床,“我”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眷恋。④文末“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是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
18.(1)对少女时代母亲的赞美和欣赏;对感受到母亲青春梦想的窃喜。
(2)母亲喜欢带“我”上街而“我”却要和她保持距离。
19. 母亲的一生“简单”,体现在结婚生子后便做起了家庭主妇,一生的全部事业就是带孩子,人生经历(轨迹)简单;不“简单”体现在她也曾年轻过,有过自己的梦想;婚后拉扯五个孩子长大;将养育孩子的辛苦认为是天经地义,从不抱怨;有胜过“我”的更通达的人生智慧。
20.因为母亲更了解儿子,比儿子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精神层面的天伦之乐远比物质层面的名利更长久,这也是“我”在有了自己的女儿之后才能深刻体会的。
21.结尾画线句是文章主题的升华,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恩,理解身为父母希望孩子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富足和平安的一生。
22.表面上看,是写这篇文章以弥补、报答自己的母亲;从深层角度体会,作者以“唠家常”的方式,向母亲表明了(1)自己少年的叛逆对母亲的愧疚,现在将以爱和陪伴作为报答;(2)明白了母亲的苦心,将按照母亲的心愿过好自己的人生。
23.(写作示例)有一次,一个书包上的小猫图案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的心痒痒的。我吞吞吐吐地跟妈妈说:“妈妈,我的书包的背带断了,给我买这个书包吧。”妈妈说:“背带断了,缝起来可以继续用,这样扔了多可惜!”我撒娇道:“太难看了!”妈妈固执地说:“这样吧,我把买这个书包的钱给你,你自己存起来,好吗 ”我知道,妈妈这是在考验我理财的观念和能力。妈妈就是这样,在生活中她让我节约资源、珍惜物品,并教会了我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