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张PPT。保护我们的听力杭州市求是(星洲)小学 舒俊波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活动一
听一段声音,说说你的感受。活动二
听另一段声音,说说你的感受。如果是凌晨1点的时候,你很想睡觉,别人大声放这段钢琴曲,你什么感受?活动三
小组讨论: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控制噪音?活动四
1.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能发出声音。
2.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说说下面图片中
人们是怎样控制噪音的课外链接——电子助听器
策划:屠元成 斯苗儿 郑少艾
制作:舒俊波
审核:喻伯军
责编:朱卫国 余菲
资源引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www.cbern.gov.cn
浙江教育资源网 www.zjer.cn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时间:2011-11-20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保护我们的听力》
使用范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7课
作 者:舒俊波
作者单位:杭州市求是(星洲)小学
撰稿时间:2011.8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在周围的生活环境里,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声、鸟鸣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儿童怎么能在声音的王国里体验和感悟呢?他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他们能感受到它并能提出很多关于声音的问题。
在本单元的前半部分,学生将探索一些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音的振幅与音量的关系的基本规律。在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运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莫大的关系。
很多人喜欢长时间使用耳塞听声音很高、很强的音乐,但并没有意识到这正在对他的听力产生伤害。在听力伤害中,绝大多数是由于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对鼓膜或耳内的其他组织持续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的。因此,保护听力就是避免我们的耳朵受到过强或过高声音的侵害。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就是控制噪声。从前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远离噪声
在课堂上,播放较低或弱的噪声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并通过学生们对以前听到的噪声的描述,来认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音乐是不是就对我们的听力没有危害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不要去听过高、过强的音乐或长时间使用耳塞听音乐。所以,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来自于体验、阅读或经验的积累。本单元后的资料库为学生提供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一文可供学生在学习时阅读。
第二部分:控制物体发声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领会“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让学生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发声罐”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这些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经历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有助于对减少噪声方法的理解。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多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前面的阅读和减轻“发声罐”发出声音的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噪声对听力的危害和如何通过控制声源和阻碍声音传播的办法来减小声音。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减少噪声的方法,也为这些方法的使用提供了依据。轻声细语和洪亮嗓音应该运用于不同场合。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影院、医院等场所为例,对轻声细语和洪亮嗓音的优缺点应该适应什么场所进行讨论、交流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以免对周围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生状况分析
在听力伤害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对鼓膜或耳内的其它组织持续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的。因此,保护听力就是避免我们的耳朵受到过强或过高的声音的侵害。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就是控制噪声。把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学生来讲是个难点。知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如何在整理、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人如何听到声音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如果这些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对于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体验低或弱的噪声,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保护听力的重要性,体验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并知道保护听力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想出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本单元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材料。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塑料罐或空易拉罐、几粒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物体发出声音,经过物体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就听见声音了)
听一段噪音(说说自己的感受)。PPT2
二、远离噪声
1.讨论:你什么时候听到这样的声音?(大街上、下课时、菜场……)
再听一段乐音(钢琴曲)。
讨论:听完这段声音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凌晨1点的时候,你很想睡觉,别人大声放这段钢琴曲,你什么感受?
2.讨论并小结:什么是噪音?什么是乐音?(板书)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噪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科学上的乐音是指有一定的振动规律,噪音是指没有振动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3.噪音有什么危害。
讨论:噪音会有什么危害?(影响心情、损害听力……)PPT3
应该如何来对待噪音呢?(减少噪音污染,如何减少引出下一个环节)
三、控制物体发声
1.制作发声罐。 PPT4
教师可以在塑料罐或易拉罐里放入几粒黄豆,做成一个“发声罐”。摇晃“发声罐”让学生感受发出的声音。告诉学生,每个小组都要做一个这样的“发声罐”(出示制作“发声罐”的材料和其他材料)
2.讨论如何可以让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PPT4)
让学生充分思考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然后通过操作检验自己的想法,学生动手做。
3.归纳和小结。
师生将各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几种使“发声罐”声音变轻的主要做法,再通过比较这些方法的相同和不同,归纳出控制噪音的两种方式。
减少噪音的一般方法: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
4.简单应用。
简单讨论:生活总最需要安静的场所。(PPT6)
出示几幅生活中减少噪声方法的图片,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是怎样减少噪声的道理进行分析。布置学生课后对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进行调查,使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周围事物产生的现象。
我们应该做什么?
引导引导学生以电影院、医院等场所为例,对轻声细语和洪亮嗓音的优缺点应该适应什么场所进行讨论、交流和分析,使学生形成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声音的意识。
四、保护我们的听力
关闭声音,播放一段有情节和对话的短片,感受声音的重要性。
接下来,让学生阅读本单元后面“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后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怎样保护听力?就如何使用耳塞等进行讨论。
介绍电子扩音器和助听器等产品。(PPT11)
五、简单小结本节课,简单小结本单元
六、作业
详见PPT及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7.保护我们听力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
噪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
保护听力:远离噪音
控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
教学心得:
本节课是对《声音》单元的相关知识的一次应用,把知识运用到具体事物中去。学生对噪音污染的危害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视频加深认识。控制发声实验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更多可以控制“发声罐”音量大小的方法。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在最后一节课中,让学生能认识到噪音污染和控制发出声音的方法,最后引伸到学习、生活当中,对学生有一定的触动,课堂记录也更容易掌控。
不良的用耳习惯、洗澡等外界因素,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自行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引用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四年级下册。
2.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http://www.cbern.gov.cn。
3.浙江小学科学论坛http://www.zjxxkx.com/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