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一课时
1.举例说出体液调节除激素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各自在维持稳态上的优势。
3.以体温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学习目标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问题探讨
过山车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同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也使心跳加快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问题探讨
过山车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当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加强时,心跳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与此同时,交感神经也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增加,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心脏,也使心脏加快,这属于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往往相互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1)定义:
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主要只细胞外液(血液、组织液等)
有哪些其他非激素物质?
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以及一些代谢产物(CO2)等。
非激素:
【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思考:体内CO2怎样参与调节作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
的CO2
含量升高
呼吸
中枢
呼吸
运动
加强
排出较
多CO2
维持体内
CO2含量的
相对稳定
感受器
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体液因子
注意:CO2超过7%时,动脉血CO2陡升,使呼吸中枢等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适用范围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具优势。
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变形虫
草履虫
水母
海星
3、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联系、彼此协调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射弧
较缓慢
迅速
较广泛
准确、
比较局限
比较长
短暂
体
液
调
节
神
经
调
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并彼此协调的呢?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
讨论1:人体的体温为什么总是需要维持在37℃左右?
体温恒定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死亡。
讨论2:人体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原因是什么?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和散热的机制是什么?
实例1:体温调节
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P58-59,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安静或运动时,人体分别主要通过哪些器官提供热量?
问题2.散热的主要器官是?该器官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散热?
问题3.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问题4.温度感受器分布及其种类?
问题4.人处在寒冷或炎热环境中时,人体又是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呢?
问题5.尝试构建体温调节模型
实例1:体温调节
人体热量
产热
散热
主要来源
主要器官
代谢产热
皮肤
安静
运动
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通过气体来交换热量
如汗液的蒸发
1.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代谢产热主要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来完成;
*除皮肤可散热外,呼气、排尿、排便等过程亦可;
尝试分析以下情况下,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关系:
体温正常
持续高烧38.5℃
体温从36℃上升到38℃
体温从38℃下降为26℃
产热等于散热
产热等于散热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小于散热
当产热>散热,体温升高;
当产热<散热,体温降低。
实例1:体温调节
只要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体温即相对恒定
注意: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实例1:体温调节
2、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结构
问题3.温度感受器包括?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体温感觉中枢位于?
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体温的调节中枢大脑皮层
问题4.温度感受器包括?
包括: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
种类
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感受温度变化的传入神经末梢
实例1:体温调节
汗腺
汗腺产生汗液,汗液蒸发散热。
皮肤血管
舒张,促进热量散失收缩,减少热量散失
皮下脂肪
隔热,
减少热量散失
3、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4、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实例1:体温调节
皮肤冷觉感受器
你身体的反应:
前往温暖的环境
添加衣物(暖心包)
使用空调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血管收缩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实例1:体温调节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尝试构建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模型: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寒
冷
局部
体温
低于
正常
体温
皮肤冷觉
感受器
体温
调节
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垂体
TRH
TSH
增加产热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寒
冷
局部
体温
低于
正常
体温
皮肤冷觉
感受器
体温
调节
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体温正常
减少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垂体
TRH
TSH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增加产热
实例1:体温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通过神经影响激素的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方式。
拓展延申
旁栏思考1: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活动,会使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
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5、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实例1:体温调节
你的反应:
汗腺分泌量增加
血管舒张
减少衣物
使用空调
皮肤热觉感受器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炎热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热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
汗腺分泌增多
传入神经
增加散热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等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
传出神经
实例1:体温调节
主要是神经调节
血流量增多
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实例1:体温调节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旁栏思考2: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拓展延申
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
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这属于体温升高有利的一面。
另一方面,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降低体温又成为一种医疗手段, 尤其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思考:人具有体温调节的能力为什么还会出现失温的现象?
实例1: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有限
实例1:体温调节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过久
停留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
③破坏内环境稳态;
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调节能力有限
实例1:体温调节
(1)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在炎热环境中,产热少,散热也少。
(2)体温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为“温度的变化”而不是绝对温度。
(3)在发高烧时,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如果体温保持不变,则产热仍等于散热。
(4)参与体温调节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关于体温调节的四点易错点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均为非条件反射
1.调节方式:
2.体温调节中枢:
3.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4.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5.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关系:
神经-体液调节
课堂总结
1.对于高热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适当撤减衣服 B.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2.健康人处于0℃、30℃的环境中产热量分别为a1、a2,散热量分别为b1、b2。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酶的活性
B.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中,皮肤血管会舒张,汗腺分泌增强
C.从0℃的环境进入30℃的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a1≈b1,a2≈b2,a1
D
B
课堂检测
3.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人体皮肤血流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若①为25 ℃条件,则②可能为0 ℃环境,
其产热量大于①
B.在时间②内,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
战栗来增加产热
C.正常情况下,体内酶的活性①②③相同
D.在时间②内,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非条件反射,减少散热,散热量小于①
课堂检测
4.如图是健康人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的体温调节模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B.图中①→③→④→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X代表的主要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增强
D.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速率明显大于散热速率
课堂检测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3章 体液调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说出水盐平衡的调节的过程。
2. 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
说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
2019北京国际长跑节暨北京半程马拉松比赛4月15日举行,在男子组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洪亮战胜两名肯尼亚选手,以1小时05分24秒打破赛会纪录的成绩夺冠
1、如果赛后他想和水,你推荐他喝以下哪种呢?为什么?
水和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物质,机体如何调节水和盐的平衡稳定呢?
问题探讨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水的来源和排出
摄入的水量/mL 排出的水量/mL
来自饮水 1200 由肾排出(尿液) 1500
来自食物 1000 由皮肤排出(汗液) 500
来自代谢 300 由肺排出(呼吸) 400
- 由大肠排出(粪便)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表3-2 正常成人一天(24h)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注:这是指一个体重为70kg的成年人在25℃、活动量不大、以及中等饮食的情况下
正常机体:水的摄入量 = 排出量,使机体保持水平衡
水的主要来源
肾排尿是人体排水的最主要途径
2.无机盐(以Na+为例)的来源和去向
(主要)
食盐
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
肾(尿液)
皮肤(汗液)
大肠(粪便)
人
体
内
的Na+
(主要途径)
正常机体:Na+的摄入量 = 排出量,使机体保持盐平衡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Na+浓度,对于维持 的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对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是基于保持________________,即保持细胞外液 不变。水盐平衡调节即渗透压调节,包含了________和 调节主要通过___来完成。
细胞外液
渗透压
细胞外液Na+浓度
肾
盐平衡
水平衡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多少与水的产生和排出都有关系。
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液量增加。
旁栏思考题1:一般情况下,同等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
3.尿液的形成过程
思考1: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尝试画出形成过程示意图。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3.尿液的形成过程(视频)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3.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单位
血 液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原 尿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
99%的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重吸收
终 尿
(排出体外)
(1.5升/天)
(150升/天)
水、无机盐、部分葡萄糖、全部尿素滤出
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
4. 水平衡的调节——相关结构和激素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①水平衡调节中枢:_____________
②渴觉中枢:_____________
③渗透压感受器分布:________
相关激素:_____________
下丘脑
大脑皮层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产生、分泌部位:
释放部位:
靶器官:
作用:
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垂体后叶
肾脏(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4. 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
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下降
减少
(-)
(+)
刺激
(-)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思考2: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是什么?
注意:产生渴觉不是反射,到主动饮水才是反射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饮水过多、盐分丢失过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 .
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_____
尿量 .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
(一)
刺激
释放_____
下降
减少
减少
增加
下丘脑
小组讨论思考,当饮水过多或者盐分丢失过多,尿量也会增多,请阐述原因并将完过程图补充完整。
4. 水平衡的调节过程
醛固酮
①产生、分泌位: ;
②化学本质: ;
③靶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用: 。
肾上腺皮质
类固醇
肾小管、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Na+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5. 盐平衡的调节——相关激素
信号传导途径
原尿
Na+
Na+
Na+通道
钠钾泵
醛固酮
醛固酮受体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5. 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
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
+
血钠含量升高时
-
-
血钠
浓度
降低
(+)
血钠
浓度
上升
(-)
由以上内容可知,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_____和_________实现的。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尿量
尿的成分
细胞外液量减少
Na+含量降低
细胞外液渗透压减少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重吸收Na+
(+)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垂体
释放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
尿量减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
(—)
(+)
重吸收水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小结
一、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6. 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意义
思考3:人剧烈运动、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或患某些疾病(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都要补充适量淡盐水,通过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原因?
剧烈运动、高温工作、患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
严重失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钠盐)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
及时补充生理盐水缓解症状
由此可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的稳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旁栏思考2: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不吃饭会使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不喝水会导致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失衡。
大便和小便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的重要途径,如果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引起中毒或其他病症,损害健康。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完成的,不仅仅是摄入和排出的平衡,不能靠禁食禁水和减少排便来保持。
水中毒,指当机体所摄入水总量过多,
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
程度较轻者,停止水分摄入,排除体内
多余水分后,即可纠正,严重者可导致神经
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每人每天需要摄入多少水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为2000-2500ml
每天饮用超过4L水可能引起水中毒
联系生活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资料1:人在恐惧、剧痛、失血等紧急情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出瞥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物质代谢加快、呼吸频率提高和心率加速等应激反应。请析在这个例子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等激素
靶
细胞
分泌
兴奋
作用于
产生相应反应
交感神经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资料2:幼年时缺少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当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据此尝试说说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
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
影响
脑的发育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人体内环境
感知变化
调节校正
恢复稳定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一致
各项生命活动正常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意义: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配合,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二、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水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的调节
水的来源和去路:
尿液的形成:
水平衡的调节: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课堂总结
1.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D
2.下列关于醛固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以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B.醛固酮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C.醛固酮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就是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D
课堂检测
3.如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结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中
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运
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感,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D
课堂检测
4.下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D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与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