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30 14: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认识藤野先生的“伟大”,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特征,认识藤野先生的“伟大”,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三.教学难点:
结合相关背景材料,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同学们并不陌生,我们在七年级就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这本书同学们已经读过半年多了,有些内容可能已经模糊。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前7篇记叙他童年时代在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所写的就是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
青年鲁迅在仙台学医的时间是1904年至1906年,而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是1926年,也就是说鲁迅是在20年后写下了这篇回忆藤野先生的文章。20年时光已逝,鲁迅仍然时时记起,看来藤野先生对青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么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又对藤野先生有一份怎样的特殊情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要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梳理文章,把握先生的形象。任务二,结合背景认识先生之伟大。任务三,理解感激的原因,感受先生精神。
课前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通读文章,找出文章描写藤野先生的语句,概括相关事件。(此处可提前给学生设置课前预习任务)
(二)任务一 梳理文章,把握先生的形象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根据课前学习任务来进一步把握先生的形象。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发现文章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并不多,主要是第一次见面时简洁的几笔描写,勾勒出藤野先生的外在形象。
从这样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形象特征呢?
有的同学认为藤野先生迷糊,粗心大意,也有同学认为他生活不拘小节,你认为哪个同学说的更准确?
生活不拘小节是含有褒义的评价,写出了不拘泥于生活细节,与文章中的藤野先生专注于学术的正面形象相符合,而迷糊强调的往往是神智或视觉模糊不清,与藤野先生不在意衣着的细节形象不符合。两者相比较,生活不拘小节更好一些。
初步了解了藤野先生的形象。我们再来概括作者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了哪些往事?
1.先生帮”我“添改讲义
2.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
3.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4.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接下来,我们再细读品析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从“每一星期”可以看出先生给我填改讲义的频率高;“从头到末”“都”“不但...也...”“一一订正”可以看出先生给我填改讲义的范围广;“许多”可以看出先生给我填改讲义的数量多;“添改”“增加”“订正”可以看出先生给我填改讲义的方法多;“一直继续”可以看出先生给我填改讲义的时间长。从这些就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人。
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主要是通过对藤野先生的语言细节进行描写,先生先对我的解剖图句陈述现状,然后表示肯定安慰,接着再指出事实,最后再提出要求。“要全照着”,表明藤野先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特别讲原则。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位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的人。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同样也是通过语言细节来刻画,“又”可以看出先生关心我的频率高;“很高兴”“极有抑扬的声调”可以看出先生的热情;“很担心”“怕你”可以看出先生对我关系的程度深;“现在总算”可以看出先生关心的时间长。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位对教学充满热情,真诚关心学生。
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通过语言细节描写,如“听说”“问我”“看一看”,可以看出先生的求实精神;“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看出先生的专业志趣。
我们来小结一下,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是:
关怀备至、充满尊重
重视情感、珍惜情谊
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和蔼可亲、严谨严格
严谨认真、求实治学
通过概括人物事件,梳理人物形象,我们对藤野先生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藤野先生的形象。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上不拘小节,对学术严谨求实、一丝不苟,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的日本教师。
(三)任务二 结合背景,认识先生之“伟大”
从这样的概括来看,藤野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日本教师,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作者对藤野先生是如何评价的?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用伟大一词来评价一位普通的老师,合适吗?读到此处,同学们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接下来我们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用伟大一词评价这位老师?
先来看一看伟大的含义是什么?伟大一词。有下面三个义项,你认为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是哪一个义项?根据文章对藤野先生的描述,藤野先生没有卓越的成就,所以不能用卓越来描述,而雄伟宏大,多用来形容高山建筑场面不用于形容人,可见作者在这里使用的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这个意象。
我们再来梳理文章,看看藤野先生哪些形象特征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生活不拘小节,有这样生活习惯的人随处可见,更谈不上令人钦佩敬仰,对学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这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科学素养,也谈不上超出寻常。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是不是属于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
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结合背景材料,先来看鲁迅先生的个人背景,朝花夕拾中的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的,琐记是藤野先生的前一篇文章。在此文中写道: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 到外国去。
这是鲁迅对自己在南京矿路学堂学习三年的评价,一无所能。而此时鲁迅对自己的前途是迷茫的,处于迷茫之中的鲁迅只能到日本探索出路。
然而日本的情况又如何?在东京他看到的是不思进取,游玩赏樱的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还有不学无术,学习跳舞的清国留学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个也字,既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事实,也表达了鲁迅内心的失望气氛,没有志同道合的人,这让鲁迅深感孤独,
怎么办?到仙台去,鲁迅不敢与这些人为伍,于是他离开了东京,独自一人到了仙台一个没有中国学生的地方,我们可以想象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是何等的孤独无助。如果是你,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对关爱。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藤野先生走进了他的生活,关心他的学习,给他鼓励与安慰,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们再来看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种欢呼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的刺耳。
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又为什么会有刺耳的感受?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这样的,无论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还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是战败国,而日本都是战胜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中国子民到日本必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歧视。文中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就是这种歧视的体现。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藤野先生不但没有歧视他,还给一个中国留学生送上了真诚的饱含尊重的关心关爱与鼓励,这定然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伟大了。
下面我们再通过两个细节,具体感受这份伟大。
例如填改讲义的细节,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这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待遇,属于藤野先生对鲁迅超乎寻常的特别关照,而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定正,文法错误不属于医学教授的职责,更是超出寻常的关爱。
再看关心解剖实习的细节,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藤野先生用敬重鬼,而不是相信鬼,迷信鬼,相信鬼是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没有什么情感色彩,迷信鬼则带有贬义的情感,而敬重鬼,小而言之是藤野先生对我的尊重。大而言之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不仅是超出寻常,更是令人钦佩敬仰的伟大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尊重,与当时日本社会上那些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位心怀大爱的老师,给处于歧视漩涡中的中国学生送来了细致
(四)任务三 理解“感激”原因,感受先生精神
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中作者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情感,用文中的话说是最使我感激。作者为什么最感激藤野先生?
下面我们完成下一个任务,理解感激原因,感受先生精神。
文章第三十七段写道,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鲁迅当时身处异国他乡,但他最孤独、失望、迷茫,遭受歧视的时候,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给予了他真诚的关心,关爱,学业上的帮助、督促,让他感受到了温暖。所以鲁迅对这样的恩师充满感激。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感激的时间点在哪?对,这是20年前感激先生的原因。
可是对于回忆性散文而言,我们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因为回忆性散文中常常有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我,表达过去的情感,一个是写作时的我,表达写作时的情感。
我们前面分析了作者20年前感激现实的原因,要想知道20年后鲁迅写作时感激先生的原因,我们还需要研读37 38两段。
其中38段这样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从这段文字看,在鲁迅疲倦想偷懒之时,藤野先生又再次对他产生的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从文章内容看,这也是作者感激先生的一个原因。
然而20年时光已经过去,先生为什么能唤醒作者的良心?给他勇气,我们再来看37段的文字。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这是在20年后鲁迅先生写作此文时,对藤野先生作出的评价。
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这种为中国为学术的崇高境界是超越了国界的,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当下,都是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伟大。一个日本人都可以为中国为学术努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努力。这正是藤野先生让鲁迅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的原因,也是最使作者感激。
第二个原因,良心发现的是什么?良心,增加勇气又是做什么的勇气?我们当如何理解,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背景材料,思考这个问题。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担任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因此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通过这一段背景资料,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
从小环境看,鲁迅正处在遭受政治迫害的严酷环境中,从大环境看,鲁迅怀着救国的梦想回到中国,然而20年过去了,中国仍处于军阀混战之中,政治黑暗,国家的前途在哪里?鲁迅先生仍然很迷茫,很苦恼,在处于困顿中的他想偷懒之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对中国的希望,不由唤醒了他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了他给了他继续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抗争的力量与勇气。在此我们也再次感受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五)总结
讲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循着文章的脉络品味了生动的描写,感受了一件件真情往事,认识到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的恩师形象,也体会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时间洗不去心中的真情。二十年过去,作者仍时时记起恩师,只因藤野先生的伟大精神如明灯一般,照耀着作者勇敢前行,施恩难忘,应当谨记让我们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影响过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