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昆明的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1 07:2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季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平淡自然的语言通过拾取生活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家介绍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昆明的雨》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鲜腴 青头菌 黄焖鸡
草茎 择净 炽红
缅桂花 绿釉 密匝匝
花骨朵 扳尖

jùn
mèn
jīng
zhái
chì
mi n
yòu


bān
(一)初探文本 明情感
速读课文,思考:
1.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2. 文中除了写雨,还写了哪些景物、人物及事情,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3.体会文中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
昆明的雨季
丰满、明亮、浓绿、使人动情
感知课文内容:雨中的……
仿句:
示例: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雨中极肥大的仙人掌。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雨中极肥大的仙人掌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各种各样的菌子;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滑、嫩、鲜、香的牛肝菌;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大而不酸的杨梅;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那卖杨梅的声音娇美的苗族女孩儿;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昆明盛开的缅桂花;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昆明热情友善的房东;
我思念昆明的雨,思念在昆明与德熙喝酒闲聊的美好时光;







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形散神不散
文中用不少笔墨写了多种植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属于侧面描写,衬托出昆明的雨季持续时间长、雨水均匀的特点。
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苗族女孩子、房东、德熙、乡愁,感觉有点散,但其中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
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我想念昆明的雨。
不使人厌烦。(不使人气闷)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
喜爱、想念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明确:作者写昆明的雨却不单纯写雨的特点,还写了昆明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物),写了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送花的房东(人)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样的写法符合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从昆明的雨写起,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和人们的生活等,雨中的景物衬托了昆明雨水的充沛,雨中的人和事使昆明的雨变得饶有情味。作者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不少有的宁静、恬然。
思考: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理清文脉
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概括出课文各段与题目的关系。
1-2段是引子,由一张画,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
3-5段写昆明的雨和雨季,总写雨季中景物的特点。
6-8段写昆明雨季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物、人。
9-10段写“我”雨中的生活经历,引发乡愁和诗情。
11段,总结和照应上文。
第一部分(①②):
第二部分(③-⑨):
由描述给宁坤的画入手,引出“我想念昆明的雨”,点明主题。
详细描写昆明雨的特点以及雨季的一些植物以及相关的人和事。
第三部分(10、11):
描写雨中的淡淡乡愁,再次点明“我”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二)沉入文字品深情
语言后面有文化的积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越高,他所传达的信息就会更多。汪曾祺的文学语言兼具南北神韵,打通古今脉络,才气学识与高超的文字功夫将现代中国文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现代汉语和文字的表达方法,自有一种超越古今的旷达和淡泊。他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从小视角切入,写凡人小事,论乡情民俗,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散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散文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下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语言的美不在每一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的字,说他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好看,甚至很不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汪曾祺的文学语言也是这样的。汪曾祺是一位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汪曾祺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主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汪曾祺散文
“我想把生活中的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自由朗读课文,从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四个方面中任选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昆明雨季的美好,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牛肝菌
青头菌

干巴菌
鸡油菌
滋味美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3.干巴菌和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
4.火炭梅一点都不酸!
1.“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如何理解句中的“格调”一词?
【答案】“格调”原指“人的品格或风格”,此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这样写,语言幽默风趣。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像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木炭梅”。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景物美
人情美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石阶边上,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房东……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着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温暖、感动、关怀、关爱
卖杨梅的都是梅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进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明确: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刻画雨中苗族女孩子卖杨梅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写出了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朋友到莲花池去,看了不一会儿,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肉,半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屋檐上站着。酒店院子里一架大木香花,爬上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氛围美
品析“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句中的“爬”“遮”字的好处。
【答案】“爬”“遮”等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也从侧面衬托昆明雨水的充盈丰沛。。
如何理解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沉沉”既是对漫天细雨的形象描写,也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中包含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留恋之情和对那种心境的怀念,以及作者淡淡的乡愁。
“情味”的内涵非常丰富:①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如:“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②也有雨引起的淡淡乡愁,如“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雨天,在小酒店小酌。“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
背景链接
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
“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
雨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了一种氛围,镌刻成了一段记忆。
作者这篇文章写作于1984年,作者曾于1939年到昆明西南联大求学,1946年离开昆明,整整7年多时间,昆明雨中闲适、恬然、淡中有味的生活让他想念。
“城春草木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
离开京城来到昆明的陈圆圆……
即使时隔四十年后,作者对离乱中难得的安稳与宁静也是如此的想念与珍惜。
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儿淡淡乡愁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朋友到莲花池去,看了不一会儿,雨又下起来了。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肉,半斤酒,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屋檐上站着。酒店院子里一架大木香花,爬上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到午后。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氛围美
闲适、淡定、从容、岁月静好、诗情画意
【答案】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时间长,以此可观昆明的雨的明丽、频繁而不连绵、丰满却颇具柔情。这篇文章本意不是写雨,而是由昆明的雨写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情感探究】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重难点小结
这些文字重点描写淡淡的乡愁,再次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作者笔触细腻,抓住生活中看似随意的细节,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情感。结尾段运用抒情、议论点明题旨,使文章浑然一体,无不显示出作者浓厚的文学底蕴。
昆明就像一壶酒一样,作者在西南联大求学的时候是新酿出来的酒,而在经过岁月的积淀以后就成了一壶“老酒”,别有一番味道。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能使人感情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儿,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汪曾祺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汪曾祺)

心:
中心:《昆明的雨》是一篇情韵别致的写景散文,文章以小见大,抒写了作者在昆明期间对雨季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对昆明浓烈的思念之情。
文中写了雨季中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以及对宁坤作画、与德熙酒店小酌等往事的追忆,想念的是昆明的雨,更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昆明的生活以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和恬然的追忆。
(三)精读文本,探究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
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
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第③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第2段从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独句成段,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抒写。
举一反三:课文第12段,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12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文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的视角切入,以细小琐屑的题材,写“凡人小事”,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美,发现诗意。
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的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妙笔生花诉真情
学习和借鉴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平实真挚的语言,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字,于凡人小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抒发浓浓的情怀。
可以是一事,一物,一人,一景,也可以是
一道难忘的美味。
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来的依旧重来,在沧桑的枝叶间,择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
——《人间草木》
推荐阅读
《昆明的吃食》
《昆明的果品》
《昆明菜》……
“这样一个集文、字、画、诗于一身的文人雅士,又通俗得那么优雅温暖,真是个异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代表着的中国大夫这个稀有品种也彻底绝种。汪曾祺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生命的温暖“,他一直在,而且一直滋养着一代代人。错过汪曾祺是你们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