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向与风速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一、风向与风速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3-08 14:54:28

文档简介

风向与风速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风的观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看到风,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本课分为两部分。
? 第一部分:风向和风向标。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他们不清楚该是把风吹来的方向确定为风向,还是把风吹去的方向确定为风向。教科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指导。需要指导学生明确: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描述。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还可以用简易办法测量风向,比如红旗飘动方向,树枝摇动方向等。
第二部分:风速和风速等级与怎样描述风速。风的速度是以每秒风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而蒲福风力等级比较复杂,小学四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和区分。所以采用观察吹动红旗的状态来估计风速,把风速分为无风,微风和大风三个等级,并以此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由于四年级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本课通过形象的课件图片和学生亲身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抽象的“风”。同时本单元第二课中要求在这一个月中观察记录“天气日历”,而作为四年级学生还不能够做到长期坚持观察天气,记录“天气日历”,所以在课堂中要适当引导并提示学生观察记录风向和风速,培养学生养成坚持做观察记录的习惯。
本课教材内容安排偏多,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或者将制作风旗作为课前准备性作业,以利于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风向标制作、风向和风速测量的自主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过程与方法:
(1)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
(2)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2)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理解风向的定义,并能正确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风向标和小风旗的制作与使用,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1.为每小组准备:制作的风向标的材料: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吸管、两张卡纸、大头针、透明胶、剪刀和小刀;指南针。
2.教师准备:自制风向标,小风旗,电风吹,指南针,收齐每小组已经做好的小风旗,写有“风的大小的简单等级表”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小游戏“我是哪里人 ?”。
请5个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介绍是来自哪里,比如来自山东就可以称为“山东人”(为“风向”的定义作铺垫)。今天,我还想介绍一位每个人都认识的老朋友,看每个图片里都有它,猜猜它是谁?
[PPT2~6] 出示:风吹柳枝,女孩子飘扬的头发,国旗飘扬,烟囱的烟,在晒着的衣服等。
2.这个老朋友是谁?(预设:风)你们看见“风”了吗?说说理由。
[PPT7] 之前几幅图缩小在一页上。
预设⑴ 生:烟囱的烟歪了,国旗展开了,柳枝歪曲了等。
是啊,我们只看见这些物体歪曲了,歪斜了,但是还是没有看见风。
预设⑵ 生;物体都被风吹得歪斜弯曲了。
3.[PPT8] 小结: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感受它的变化。
二、探究过程
1.认识风向和风向标。
(1)认识风向。
①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时常能感受到,它也是天气的一个特征。天气预报工作人员是怎么预报风的情况呢?
(预设:东风,西风,北风,西南风,微风,大风,等。)教师板书
② “东风、西风、北风”等的称谓,是描述风的哪方面特征?
(预设:方向。)
③风是有方向的,我们用“风向”来描述,(板书:风向。)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有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有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PPT9]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的“来源”。
这也像我们课初的介绍,来自哪里就称“哪里人”一样。
④天气预报从几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呢?
(预设: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师出示风向图,示范风向符号的画法。风向图中,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风向符号一般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请学生也画一画。
⑤生活中,有办法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吗?
预设⑴ 生:衣服,国旗,柳枝的飘扬方向来判断风向。
预设⑵ 生:风向标。
(2)制作、使用风向标。
①出示自制的风向标,观察风向标在风的吹动下,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哪里。
教师左手拿风向标,右手拿电吹风吹,同时讲解使用风向标的注意点:风向标要拿平稳,平行于地平面,不乱动。
[PPT9]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我们用它测量风向。
②指导学生制作风向标。
[PPT10] 风向标的制作方法:A.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1厘米的缝隙;B.用硬纸板剪一根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C.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安全提示。
提醒注意:A.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1cm的缝隙;B.安全使用剪刀和小刀。
③小组制作风向标,教师巡视指导。
④如何用自制方向标测量风向?
预设:A.到教室外,宽敞的地方。
B.要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PPT11] 出示要求:A.迅速排好队进入操场并保持安静;
B.进入操场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测量风向;
C.两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
D.教师吹哨时,整队集合。
(各小组已做好的小风旗做好记号,在课前收齐并带去操场。)
⑤学生进入操场。明确方位后,学生开始测量。
⑥汇报交流:描述实际的风向。
2.用小风旗测风速。
(1)国旗在风的吹动下,有时旗面全展开,有时候旗面却是下垂,这是为什么?
预设:风的大小。
(2)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的大小也可以用小风旗测量。
为了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记录得简单又方便,我们把“风的大小”简单分为三等级。
讨论确定:用小风旗的旗面变化表示风力的大小。
如:旗子不动,表示无风,用“0”表示;旗子微动,表示微风,用“1”
表示;旗子展开,表示大风,用“2”表示。
(3)举起小风旗,判断实际的风速。
3.认识风速于风速等级。
(1)风的大小用风速来描述。(板书:风速。)
[PPT12~13] 风速: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它有3~4个风杯,连接在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轮子的辐条上,辐条在风吹的时候带动中间的轮轴转动,安装在轮轴上的示速器就显示出风速。
[PPT14] 动画视频:风速仪是怎么测量风力大小的?
(2)刚才,为便于观察记录,我们用无风,微风和大风表示风速。事实上为有统一的标准,气象学家用风速仪来测量风速,并且确定了如下等级。
[PPT15] 蒲福风力等级表
(3)参照《蒲福风力等级表》,确定室外测量的风速,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三、课堂小结
[PPT16]
1.今天有哪些收获?
2.课堂练习:[PPT17]
(1)、风向是指风( )的方向,如:北风、西风、东南风、东北风。
(2)、风向标是测量 ( )的仪器。
(3)、风的速度是以风 ( ) 来计算。
(4)、风速仪是测量( )的仪器。

四、作业
配套作业本。
【附】室外教学所用的小黑板
我们对“风的大小”的等级划分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板书设计:
风向和风速
东风、西风、南风、东南风…

西北 北 东北
东南
西南 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作了一些调整,是为了让整节课更舒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以谈话引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哪里人”,虽然简单,但与课文的概念之一“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吻合,让这个容易让学生记混淆的概念深深地记住心里。
其次,为了实现本课目标:用自制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和记录天气日历的两个重要数据——风向和风速, 把“使用小风旗”这环节紧接于“风向标的使用”,在操场观测与教室学习间合理转换,避免了学生来回教室的时间,为后续风速和风速等级的学习争取了更多的时间,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学习无处不在。
本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对“风向和风速”展开了探索。本课还通过学生亲自制作风向标和小风旗进行测量和记录,从而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测量记录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件18张PPT。风向与风速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这个老朋友是谁呢?你看得见风吗?风,是看不见的,但是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感受它的变化。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制作方法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1厘米的缝隙;
用硬纸板剪一根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安全提示: 使用剪刀和小刀时,要注意安全哦!活动要求:①迅速排好队进入操场并保持安静;
②进入操场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散测量风向;
③两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风向;
④教师吹哨时,整队集合。风的大小是指风的什么?用什么描述?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风 速: 风速测量仪器:风速仪。蒲福风力等级表 本课小结
1.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2.今天开始我们的天气日历表又多了两项天气特征,你们打算怎么记录上去呢?1.风向是指( )的方向,如:北风、西风、东南风、东北风。
2.风向标是 ( )的仪器。
3.风的速度是以风 ( )来计算。
4.风速仪是( )的仪器。
风吹来 测量风向 每秒钟行进多少米测量风速 这些问题你知道了吗?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