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 体会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蕴含的感情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 体会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蕴含的感情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2 14: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姓名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第25课《饮酒(其五)》
难点名称 体会《饮酒(其五)》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不单单只是一种感情,而是多种复杂的感情凝聚在一起,诗中蕴含的感情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隐晦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八年级的学生已学习和积累了不少诗,但诗的语言凝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诗中蕴含着多种复杂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就把握和深入体会。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饮酒(其五)》,品味诗中的关键字,关键句,逐步把握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 2、通过赏析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感情,深入了解陶渊明。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是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不戚戚于贫贱,他不汲汲于富贵,他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茅草屋内,带着微笑,安然离去。他的一生,看似平淡,但无比“繁华”。他的一生,看似无功,但无比“伟大”。因为他摆脱了我们无法摆脱的生活魔咒,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近陶渊明,走进《饮酒》!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品味诗中的关键字、关键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陶渊明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他远离了统治阶级,却更接近了下层文人和农民,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谈心赏文:“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朴实的农民共话桑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有邻里的相与宴饮:“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也有天伦之乐:“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二、体会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蕴含的感情。 陶渊明厌倦了官场腐败,在这里他过着归隐田园,超脱世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生活。做简单真实的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古往今来,也唯有一个陶渊明而已。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意境和感情,写一篇随笔《我心中的陶渊明》。200字左右。
小结 天地常在,人生无常,“变”才是不变的常态。只有让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才能笑看这人事变幻、沧海桑田,才会在每一次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