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2 17:07: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的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一些字词的特殊用法,并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我来介绍作者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孟子曾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但由于当时诸侯国忙于战争兼并,其观点被认为是“迂阔”,几乎无人采纳。孟子晚年回邹国与弟子著书立说,作《孟子》7篇,共269章。《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又极富感情,具有磅礴的气势和强大的鼓动力量。
我来介绍背景
创作背景: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我来读课文
1、舜( )发于畎( )亩之中
2、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3、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
4、动心忍( )性
5、曾( )益其所不能
6、行拂( )乱其所为
7、入则无法家拂( )士
shùn
quǎn
yuè

rèn
zēng


我来读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来解释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被任用
于:从
畎亩:田间、田地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鱼盐:贩卖鱼和盐
士:狱官
市:集市
译文: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的,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百里奚是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的。
我来解释课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降:下达,降临 是:这样 必:一定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所以:用这种方式来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曾益:增加。曾,通“增”,益,增加(延年益寿)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挨饿,使他的身体受到贫困之苦,使他的所作所为颠倒错乱。通过这些(方式)来使他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我来解释课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恒:常常 过:犯错误 困:忧困
衡: “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表现 色:脸色 喻: 明白、了解
入: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出:在国外 外患:外敌入侵
亡:灭亡(逃亡、丢失 / 无) 然后:这样以后
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入侵者,这个国家往往会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沉迷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我来理解课文
思考:第1自然段列举的六位由卑微到圣贤的人,他们是谁?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这六人是: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作用:列举了六位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证明担负重任的人,事先必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为下文将要证明到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供了事实根据。
我来理解课文
思考:作者认为人要成才必须经历一些磨难,这些磨难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三个方面。
我来理解课文
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列 举 六 位 名 人 事 例
第二段
担当重任必先经过一番磨练
身处逆境须努力奋发
国无忧患易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个别)
(一般)
(客观)
(主观)
(个人)
(国家)
(中心论点)
(正面)
(反面)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方法: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据 —— 中心论点。
我来理解课文
思考:本文开篇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炼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坚强。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险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一段
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排比举例
推断
归纳
结论思想、生活、行为
人才
艰苦的磨练
我来梳理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二段
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磨炼的益处
个人
国家




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来梳理课文
我来整理归纳
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通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
__通___
3)困于心,衡于虑
__通___






增加
辅弼
受阻
我来整理归纳
词 类 活 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所以动:(使......惊动)
心忍性:(使........ 坚忍)
行拂乱:(使......受到阻挠)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出:(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我来整理归纳
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征于色,发于声
发闾左谪戍渔阳

----兴起,被任用
---- (花)开放
----表露,表现
----征发
一词多义:
我来整理归纳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
生于忧患

----从
---- 给
----在
----在
一词多义:
我来整理归纳
行拂乱其所为
无法家拂士

----阻挠,违反
---- 同“弼”,辅佐,辅弼
一词多义:
衡于虑而后作
而死于安乐也

----连词,表承接,不译
---- 连词,表并列,不译
我来整理归纳
⑴举于士
古义:
今义:
⑵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
今义:
⑶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
今义:
狱官
士兵
用这些方法
表因果的关联词语
这样
判断动词
古今异义:
我来设计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