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科学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历史
初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初中地理
初中生物
初中音乐
初中美术
初中体育
初中信息技术
资源详情
初中数学
浙教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3章 实数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3章:实数能力提升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实数能力提升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04 21:28:30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实数能力提升测试题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温馨提示:每一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
1.答案:D
解析:A.故A选项不正确; B.故B选项不正确;
C.故C选项不正确; D.故D选项正确。
故选择:D
2.答案:C
解析:∵,故A选项不合题意,
∵,故A选项不合题意,
∵,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择:C
3.答案:C
解析:A. 81的平方根为 ,不符合题意;
B.的算术平方根是 2 ,不符合题意;
C. = ,符合题意;
D.64的立方根是4,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4.答案:C
解析: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它的立方根相等的数为:1或0,
故选择:C
5.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
所以,的算术平方根是 6 .
故选择:.
6.答案:C
解析:从O到A刚好是半圆周长为,从A到长为2,
∴到长为,
故选择:C
7.答案:D
解析:∵从数轴可知:c<﹣1<0<a<1<b,
∴a﹣1<0,b﹣1>0,c﹣1<0,a+1>0,b+1>0,c+1<0,
∴(a﹣1)(b﹣1)<0,(c﹣1)(b﹣1)<0,(a+1)(b+1)>0,(c+1)(b+1)<0,
∴只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选项A、B、C都错误,
故选择:D.
8.答案:C
解析:2024的两个平方根是和,
,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 ,
∴,不符合题意;
B.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
∴235的算术平方根比15.3大,不符合题意;
C.根据表格中的信息知:15.52=240.25<n<15.62=243.36,
∴正整数n=241或242或243,
∴只有3个正整数n满足,符合题意;
D.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无法得知16.12的值,
∴不能推断出16.12将比256增大3.19,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解析:∵81的4次方根是±3,
∴A选项的结论不正确;
∵当n为奇数时,-5的n次方根随n的增大而增大,
∴B选项的结论正确;
∵32的5次方根是2,
∴C选项的结论不正确;
∵当n为奇数时,5的n次方根n的增大而减小,
∴D选项的结论不正确.
故选:B.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
11.答案:
解析:的相反数为:
故答案为:
12.答案:8.
解析:由题意得:
9☆
,
故答案为:8.
13.答案:4
解析:设截去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则
由题意得,
解得.
答:截去的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
故答案为:4.
14.答案:
解析:数轴上表示2,的对应点分别为、,
,
点是的中点,
,
点表示的数为.
15.答案:1013
观察可得:
,
,
…,
∴,
∴
∴
∴.
故答案为:1013.
16.答案:
解析:由图中数的排列规律知,第一排:1个数,第二排2个数.第三排3个数,第四排4个数,…第(m﹣1)排有(m﹣1)个数,从第一排到(m﹣1)排共有:1+2+3+4+…+(m﹣1)个数,且每四个数一个轮回,
(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是,
∵前11排共有11×(11+1)=66(个).
∴(12,3)表示第12排从左向右第3个数是第69个数,每4个数一个循环,
∴69÷4=17……1,
∴(12,3)表示的数是1,
∴两数之和是1.
故答案为:1.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温馨提示:解答题应将必要的解答过程呈现出来!
17.解析:(1)
(2)
(3)
18.(1)解析:-27,-12,-3这三个数是“绝佳组合数”,理由如下:
∵,且18,6,9都是整数,
-27,-12,-3这三个数是“绝佳组合数”;
(2)解析:其中有两个数乘积的算术平方根为12,
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44,当-2m=144时,则m=-72,
∵,此时符合题意;
当-8m=144时,则m=-18,
∵,此时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m=-72或-18.
19.(1)解析:由题意可知a2=69(a>0),
解得
(2)∵a2=69 ,64<69<91
即
m=8,n=9
(3)
20.解析:(1)∵小正方形面积为1,
∴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是:5×1×1=5,
边长=,
故答案是:5,;
(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以数轴上表示﹣1的点为圆心,
∴A点表示的数是,
故答案是:;
(3)∵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为6,
∴拼成的新正方形的面积是6,
∴新正方形的边长=.
故答案是:.
21.解析:(1),
,
的整数部分是3,小数部分是;
(2)的立方根是3,的算术平方根是4,是的整数部分,
,,,
,,,
,
的平方根是.
22.解析:操作一,
(1)∵表示的点1与﹣1表示的点重合,
∴折痕为原点O,
则﹣2表示的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2;
操作二:
(2)∵折叠纸面,若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
则折痕表示的点为﹣1,
①设表示的点与数a表示的点重合,
则(﹣1)=﹣1﹣a,
a=﹣2;
②∵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8,
∴数轴上A、B两点到折痕﹣1的距离为4,
∵A在B的左侧,
则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5和3;
故答案为:①﹣2,②﹣5和3;
操作三:
(3)设折痕处对应的点所表示的数是x,
如图1,当AB:BC:CD=1:1:2时,
设AB=a,BC=a,CD=2a,
a+a+2a=9,
a,
∴AB,BC,CD,
x=﹣1,
如图2,当AB:BC:CD=1:2:1时,
设AB=a,BC=2a,CD=a,
a+a+2a=9,
a,
∴AB,BC,CD,
x=﹣1,
如图3,当AB:BC:CD=2:1:1时,
设AB=2a,BC=a,CD=a,
a+a+2a=9,
a,
∴AB,BC=CD,
x=﹣1,
综上所述:则折痕处对应的点所表示的数可能是或或.
故答案为:或或.
23.解析:(1)∵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由图可知所得到的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
∴ 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故答案为:;
(2)由(1)可得该正方形对角线的长为,
∴点A到表示数1的点的距离为,
∴点A到原点得距离为,
又∵点A在原点得左边,
∴点A所表示的数为;
故答案为:;
(3)解:∵大正方形的面积为5,
∴正方形的边长为,
∵小长方形的对角线作了大正方形的边长,
∴小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如图所示,
24.解析:(1)∵,
∴的“青一区间”为;
∵,
∴的“青一区间”为;
故答案为:,;
(2)∵无理数“青一区间”为,
∴,
∴,即,
∵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
∴,
∴,即,
∴,
∴,
∵为正整数,
∴或,
当时,,
当时,,
∴的值为2或.
(3)∵
∴,
即,
∴,,
∴,
∵,
∴的“青一区间”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章:实数能力提升测试题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温馨提示:每一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2.下列无理数中,大小在3与4之间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81的平方根是9 B。的算术平方根是4 C.与相等 D。64的立方根是
4.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和它的立方根相等,则这个数是
A.1 B.0 C.1或0 D.1或0或
5.若实数、、满足,则的算术平方根是
A . 36 B . C . 6 D .
6.如图,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到达点,则点对应的数是( )
A. B. C. D.
7.如图,A,B,C三点在数轴上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b、c,根据图中各点位置,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8.若2024的两个平方根是和,则的值是( )
A.0 B.2024 C. D.4048
9.根据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x 15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
x2 225 228.01 231.04 234.09 237.16 240.25 243.36 246.49 249.64 252.81 256
A. B.235的算术平方根比15.3小
C.只有3个正整数n满足
D.根据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出16.12将比256增大3.19
10.一般地,如果(n为正整数,且),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81的4次方根是3 B.当n为奇数时,的n次方根随n的增大而增大
C.32的5次方根是 D.当n为奇数时,5的n次方根随n的增大而增大
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
11.的相反数是
12.定义新运算:对于,有☆,如4☆,根据定义新运算,计算:9☆
13.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000,现在要在它的8个角上分别截去1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截去后余下部分的体积488,则截去的每小正方体的棱长是 cm.
14.如图所示,数轴上表示2,的对应点分别为、,点是的中点,则点表示的数是____
15.,,,…,则
16.将1、、、按如图方式排列.若规定(m,n)表示第m排从左向右第n个数,则(5,4)与(12,3)表示的两数之和是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温馨提示:解答题应将必要的解答过程呈现出来!
17.(本题6分)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18(本题6分)我们知道,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但对于三个互不相等的负整数,若两两乘积的算术平方根都是整数,则称这三个数为“绝佳组合数”,例如:-9,-4,-1这三个数,,其结果6,3,2都是整数,所以-1,-4,-9这三个数称为“绝佳组合数”.
(1)-27,-12,-3这三个数是“绝佳组合数”吗?请说明理由;
(2)若三个数-2,m,-8是“绝佳组合数”,其中有两个数乘积的算术平方根为12.求m的值.
19.(本题8分)如果一个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69.
(1)求正方形ABCD的边长a.
(2)正方形ABCD的边长满足m
(3)m,n在满足(2)的条件下,求的值.
20(本题8分)如图1,纸上有五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纸,我们可以把它剪开拼成一个正方形.
(1)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边长 为.
(2)如图2,以数轴的单位长度的线段为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以数轴上表示﹣1的点为圆心,直角三角形的最大边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 .
(3)如图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若把阴影部分剪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新正方形的边长是 .
21.(本题10分)材料:,,即,的整数部分是2,小数部分为.问题:已知的立方根是3,的算术平方根是4,是的整数部分.
(1)求的小数部分; (2)求的平方根.
22.(本题10分)数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数轴上的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揭示了数
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基础.小白在草稿纸上画了一条数轴进行操作探究:
操作一:(1)折叠纸面,若使表示的点1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2表示的点与 表示的点重合;
操作二:(2)折叠纸面,若使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示的点与数 表示的点重合;
②若数轴上A、B两点之间距离为8(A在B的左侧),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则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 ;
操作三:在数轴上剪下9个单位长度(从﹣1到8)的一条线段,并把这条线段沿某点折叠,然后在重叠部分某处剪一刀得到三条线段(如图).若这三条线段的长度之比为1:1:2,则折痕处对应的点所表示的数可能是 .
23.(本题12分)如图,有这样一个探究: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可以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试根据这个研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所得到的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原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因此可得小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 ;
(2)由此我们得到一种在数轴上找到无理数的方法:如下图,以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以数字1所在的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A,B两点,那么A点表示的数为 ;
(3)通过动手操作,漠子同学把长为5,宽为1的长方形进行裁剪,拼成如图所示的正方形.请借鉴(2)中的方法在数轴上找到表示的点P.(保留作图痕迹并标出必要线段长)
24(本题12分) .新定义:若无理数的被开方数(T为正整数)满足 (其中n为正整数),则称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同理规定无理数的“青一区间”为.例如:因为,所以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的“青一区间”为 ;的“青一区间”为 ;
(2)若无理数(a为正整数)的“青一区间”为,的“青一区间”为,求
(3)实数x,y,满足关系式:,求的“青一区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大小比较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
2.5 有理数的乘方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7 近似数
第3章 实数
3.1 平方根
3.2 实数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第4章 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4.4 整式
4.5 合并同类项
4.6 整式的加减
第5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一元一次方程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
6.1 几何图形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6.3 线段的长短比较
6.4 线段的和差
6.5 角与角的度量
6.6 角的大小比较
6.7 角的和差
6.8 余角和补角
6.9 直线的相交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