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3-09 22: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
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学过程: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图4、16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通过读图4.16,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大兴安岭两侧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垦、过伐、过牧严重。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草场退化严重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过牧严重。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人口密集,过垦严重
D.E
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F
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
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
地质条件复杂
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导致。
G
青藏高原
高寒地区
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生态十分脆弱。
思考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自然背景。
点拨:A.大兴安岭西侧, 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C.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D.E.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    F.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    G.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 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案例⑤
通过对案例⑤的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生态破坏给新疆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新疆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主要表现。从而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②管理不力
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防治措施:

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阅读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了解以下内容:
①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情况;
②工程区域涉及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省市区分布范围。
③实施天然林工程的深远影响。
(提示:应指导学生结合中国地图阅读)
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思考结合本节课丈、图片和相关知识,你认为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善本地的生态环境?
点拨:可结合乡土地理来学习。
板书提纲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
1.巨大的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地区名称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A
B
C
D.E
F
G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恶化原因
2.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