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学会翻译并理解文意。2、通过“大丈夫”的评选活动,理解“大丈夫”的内涵,理解孟子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不同时代“大丈夫”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境导入
人们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们能再举几个关于“大丈夫”的俗语吗?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
大丈夫是理想的化身,是情感的寄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给“大丈夫”定义的?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是一篇论证严密的驳论文。
写作背景
读准节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
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人物小传
学历:师从鬼谷子
官职:分别两次拜相秦国、魏国
业绩:凭三寸之舌戏弄天下诸侯
相关故事:楚怀王十六年,为了分裂齐楚“两座大山”,张仪来到楚国实施计谋。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之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在与齐国断交后,张仪出尔反尔,称秦国只答应给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三战皆败,于是走向没落。张仪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后代,纵横家。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
迫使魏献上郡,入秦为相,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用连横之策,使秦占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帮助秦国夺取楚汉中地区。封武信君。
人物小传
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张仪、公孙衍、苏秦、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相关资料
纵横家
合纵——合众弱以功一强
连横——事一强以攻诸弱
①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
②妄人为之,则便辞利口,倾危变诈,至于贼害忠信, 覆乱家邦。
真正,确实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发起怒来,诸侯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太平无事。
害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 大丈夫哉!“
用景春的话提出论题,为下文孟子的批驳树立靶子
熟读课文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怎么,哪里
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教导、训诲
不仅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夫家。女通“汝”,你
丈夫
谨慎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译文
把顺从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
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治家之道、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以“妾妇之道”的例子类比,指出公孙衍、张仪顺从君意,没有独立人格,称不上大丈夫。
居天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住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履自己的主张。
赏析:阐述“大丈夫”应有的做法,要合乎礼仪之道,要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之间,与“妾妇之道”形成鲜明对比。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淫: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屈:屈服。使动用法。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译文
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武不能压服他的志,这就叫作大丈夫。
整体感知
《富贵不能淫》一文,孟子通过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做事都要合乎礼义,不失节操。
文章结构与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景春的大丈夫观。
第二部分(第2段):驳斥景春的错误观点,阐述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为“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内容为反驳景春的观点,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是“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驳论)
第二层为“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内容为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立论)
问题探究
[探究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
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
[探究1]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问题探究
[探究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
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
[探究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 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探究5]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主旨归纳】
本文义正言辞的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景春: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树靶子)
板书设计
孟子
1.驳公孙衍和张仪为妾妇之道。(类比)
2.坚守“仁、礼、义”
3.立大丈夫标准
是大丈夫
︵树标准︶
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