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翻译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
3.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体会层层推理的论证方法。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情境导入
有一只青蛙不小心掉在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锅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这次水还没有煮开,青蛙觉得还挺舒服!结果呢?——青蛙熟了!
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安逸的环境最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使人享受安乐和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正如一句话说: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正如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继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思想家。他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成的,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
孟子
字音字形
孟子
畎亩( )
qu n
傅说( )
fù yuè
胶鬲( )
gé
百里奚( )
xī
空乏其身( )
kòng
曾益( )
zēng
法家拂士( )
bì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熟读课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在鱼盐贩中被举荐,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中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举,选拔、任用。
版筑,这里指筑墙。
捕鱼晒盐的鱼贩。
士,狱官。
海滨
集市
人物信息补充
舜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
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仲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
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人物信息补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痛苦。
使……劳累。
使……经受饥饿之苦。
使……财资缺乏。
使……不顺。
使……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
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用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加他的才干。
增加。曾,同“增”。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常常犯错误。
困惑。
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实力、地位相当的国家。敌,匹敌,相当。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整体感知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章开头运用什么样的修辞,列举了哪些事例?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历史上这六位名人的事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
2.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出身卑微,经历磨难,终成大器。
意在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农夫→天子
泥水匠→相
小贩→辅佐武王
监狱→相
隐居→相
集市→大夫
出身贫贱
历经磨难
终成大器
开头列举六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强调这六个人都在经历艰苦磨炼后成就了不凡的事业。
论证上:列举六个人的事例,具体阐述了“磨难出人才”的道理,引出下文的论述。
表达效果上: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4.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哪些方面经受艰苦磨难?经受磨炼的好处是什么?
思想——苦其心志;
生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培养其忍耐力,增强其能力)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什么?
先从个人主观角度正面阐述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
接着由个人说到国家,从反面指出,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实力相近之国的并存、威慑,没有外部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
最后得出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哪一句?怎样才能使国家生存发展呢?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有法家拂士,出有敌国外患。
论述个人和国家的内容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
不能。先论述个人成才,再论述治理国家,从个人到国家,从小到大,层层深入,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人要经历艰苦磨难,不能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这样才能增加才干,担当大任。(个人)
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国家)
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词语积累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发表;揭露。)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选拔,任用。今义:往上托,往上伸;选举 。)
④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对人的美称。)
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今义:判断词。)
⑥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⑦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集、征用。)
古今异义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
⑧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通过这些。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显露、流露)
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违背)
(动词,同“弼”,辅佐)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从)
(介词,给)
生于忧患
(介词,在)
一词多义
有时朝发白帝
(动词,出发)
国
国恒亡
国人道之
(名词,国家)
(名词,国都)
而
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①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④空乏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
⑤所以动心忍性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词类活用
⑧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动词作状语,在国外)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状语后置,即“傅说于版筑之间举”)
倒装句:
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