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巩固练习(含解析)——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巩固练习(含解析)——高二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08 07:3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环境的稳态
1.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反应发生于内环境中的是( )
A.吞噬细胞在细胞间隙中吞噬细菌 B.病毒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
C.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D.泪液中的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作用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动态平衡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内酶促反应不会受影响
B.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将液体废物排出体外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人体内的ATP合成与水解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D.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内环境保持稳定不变
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的绝大部分属于内环境
B.内环境是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机体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神经、免疫调节的结果
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内环境稳定时,其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7.下列关于内环境组成与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 )
A.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C.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于内环境中
8.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下列有关该网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在该网络中具有调节快速、范围小的特点
B.体液调节是该网络的核心,处于主导地位
C.免疫调节能保证机体内环境一定不受病原体的影响
D.该网络保证了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恒定状态
9.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B.内环境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保持相对稳定
C.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
D.人体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10.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11.有关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个体稳态的实现完全依靠神经系统的调节
B.稳态是指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及含量不发生变化
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个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12.下列不会导致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
B.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C.肾脏功能障碍,血浆蛋白流失
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
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B.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占2/3
14.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影响酶促反应的进行
C.血液中CO2积累过多会使呼吸加快,以便CO2排出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导致血浆pH明显降低
1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B.细胞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进入血浆时,pH无明显变化
C.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病菌感染初期引起人体低热,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17.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4)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__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物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会增多____________,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6)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使内环境中的pH____________,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____________。
18.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据图分析:
(1)图中共同构成内环境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填标号)。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4)②与③相比,③中含有的成分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5)下列物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①血红蛋白 ②胃蛋白酶 ③尿素 ④ATP合成酶⑤载体蛋白 ⑥血浆蛋白 ⑦溶酶体酶
(6)某人因营养不良,②内的蛋白质减少,从而使_________的量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4个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________系统。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组织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故吞噬细胞在组织间隙中吞噬细菌过程发生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B、病毒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中发生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C、肠道与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故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不符合题意;
D、泪液存在于与外界环境相通的地方,不属于内环境,故泪液中的溶菌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A、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正确;
B、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B错误;
C、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C正确;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3.A
【详解】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细胞内的酶促反应会受影响,细胞代谢紊乱,A错误;
B、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紊乱,可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4.D
【详解】
A、人体主要通过排泄系统将液体废物排出体外,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质基质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错误;
C、人体内的ATP合成与水解均发生在细胞中,C错误;
D、机体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在各个器官、系统的调节下,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比例约为1/3,A错误;
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C正确;
D、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
A、稳态包括温度和pH的相对稳定,从而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A正确;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环时,代谢会紊乱,B正确;
C、当稳态遭到破环时,生物体的代谢会紊乱,可导致疾病的发生,C正确;
D、内环境稳定时,其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D。
7.D
【详解】
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正确;
B、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和淋巴,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B正确;
C、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低,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淋巴管堵塞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回渗受阻,导致组织水肿;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
D、食物中的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中,消化道与外界相同,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
A、神经调节具有调节快速,范围小的特点,A正确;
B、神经调节是该网络的核心,B错误;
C、免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绝对保证机体内环境不受病原体的影响,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稳定,不是恒定,D错误。
故选A。
9.D
【详解】
A、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渗透压、pH 和温度)等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内环境稳态的实质,B正确;
C、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
D、人体稳态的维持是以负反馈调节为基础的,D错误。
故选D。
10.C
【详解】
A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及免疫调节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恒定不变,A正确,C错误;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酶的活性手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B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C。
11.D
【详解】
A、动物不仅依靠神经系统,还依靠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活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
B、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非不发生变化,B错误;
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错误;
D、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D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少,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错误;
C、肾脏功能障碍,血浆蛋白流失,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不会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每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
B、红细胞、淋巴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淋巴、组织液, B正确;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约占1/3,细胞内液占 2/3 ,D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
A、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可能会遭到破坏,A正确;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如温度或pH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的进行,B正确;
C、血液中CO2积累过多会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以便CO2排出,这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例,C正确;
D、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血浆中有相应的缓冲物质,维持内环境中pH值的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D。
15.A
【详解】
A、内环境稳态包括其成分和理化性质的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A正确;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
C、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错误;
D、病菌感染初期引起人体低热,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力增强,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错误。
故选A。
16.D
【详解】
A、人体淋巴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流入血管,因此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的维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Na+、K+泵,该泵通过消耗能量把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把细胞内的Na+泵入细胞外,从而维持一个不平衡的状态,C正确;
D、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D。
17.
(1)②③
(2)6
(3)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③
(4) 7.35~7.45 缓冲
(5)③组织液
(6) 降低 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组织细胞,②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1)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图中的②③。
(2)
血浆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要穿过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膜(2层膜),进入线粒体内被有氧呼吸利用,共穿过了6层膜。
(3)
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血浆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的蛋白质,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即②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③。
(4)
正常人血浆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和磷酸氢钠等缓冲物质。
(5)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图中③组织液中的液体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水肿。
(6)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降低。内环境稳态的本质为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18.
(1)②③④
(2)②
(3)组织液、淋巴
(4)蛋白质
(5)③⑥
(6)组织液
(7) 正常生命活动 泌尿
【分析】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①组织细胞,②血浆,③组织液,④淋巴。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②③④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2)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4)②血浆与③组织液相比,组织液③中明显少的是蛋白质。
(5)①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分;②胃蛋白酶存在于胃液中,胃液不是体液,因此胃蛋白酶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尿素是血浆的组成成分之一,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ATP合成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⑤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⑥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⑦溶酶体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③⑥属于内环境成分。
(6)若某人因营养不良,②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则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组织液③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