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上册
第2单元·B提升测试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8分)
1.(本题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辞(cí)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陌生(muò)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2.(本题3分)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凝惑 劳碌 好意难却 谆谆教诲
B.真谛 小憩 黯然失色 举步唯艰
C.丑陋 酝酿 筋疲力尽 颔首低眉
D.熔液 沸腾 诚惶诚恐 器宇轩昂
3.(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4.(本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5.(本题3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一句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母亲的聪慧能干、善持家务,表达了对母亲巧于持家的敬佩之情。
D.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6.(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和修辞运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战斗机着舰的惊险)
B.“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里鲁迅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讽刺“清国留学生”)
C.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托尔斯泰目光的凶狠)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吕伟跳水技术的高超)
二、基础知识综合(共12分)
7.(本题6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________) 胡髭(________) yǒu(________)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8.(本题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jì(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给拼音写汉字,给汉字注音。
油光可鉴( ) 发jì( )
(2)“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一词你怎样理解,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这种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共13分)
(本题13分)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 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9.(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其妻怪之 ( ) (2)子第语我 ( )
(3)王语之故 ( ) (4)于是皋人感之 ( )
10.(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高德溥之义 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 D.于是皋人感之
11.(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12.(3分)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13.(3分)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
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
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本题12分)阅读下面《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可以抄一点。”
④“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⑨……
⑩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14.(3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三件事。
15.(3分)阅读选段中A、B两处画线句,分别指出其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16.(3分)“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种不安和感激。”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
17.(3分)课文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伟大”?结合选段谈谈你的看法。
(本题15分)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②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③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④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⑤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⑥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⑦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⑧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⑨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0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⑩光绪三十四年(一九0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0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8.(3分)阅读⑤—⑩段,根据以下示例补全空白。
相关事例 母亲的品质
整日劳碌着 ①
② 坚强不屈
③ 有远见,力图摆脱贫困和压迫
支持、慰勉“我”参加革命 ④
19.(3分)谈谈第①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20.(3分)文中的语句富有表现力,按要求分析。
(1)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从修辞的角度分析)
21.(3分)文中 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分析其好处。
22.(3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请谈谈读了本文后的感受或受到的触动。(50字左右)
五、作文(共50分)
23.(本题50分)根据要求作文。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 600 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或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可以结合《傅雷家书》,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答案:
1.A 2.C 3.C 4.B 5.D 6.C
7.(1)páng zī 黝 (2)茂蜜 茂密 (3)外貌描写
8.(1)jiàn 髻 (2)标致多用来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里是反语的用法,就是说反话,用来讽刺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反语示例: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审题出了问题,老师爱说,你多“厉害”呀,厉害一词就是反语的用法。
9. 怪:对……感到奇怪 语:告诉,对……说 故:原因、缘故 感:被……感动
10.A
11.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愿意替她前往。
12.王乃伏地顿首以谢/ 随以告德溥妻/ 使匿于母家/ 而王夫妇即就道。
13.D
14.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了解女人裹脚
15.A句表现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的品质。B句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荷)的科学态度。
16.“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藤野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异国他乡、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热情帮助。
17.示例: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18.①勤劳能干②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③节衣缩食,借钱供“我”读书④深明大义。
19.内容上,开篇点题,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点明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怀念。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20.(1)“竟”有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无限愧疚之情。
(2)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尽忠民族和人民的决心,增强语气。
21.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赞颂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情感得到升华,深化了文章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22.略。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