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富贵不能淫
yín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片段。
2.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
学习目标
人们常说“男子汉,大丈夫”“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你们能再举几个关于“大丈夫”的俗语吗?
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
大丈夫是理想的化身,是情感的寄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富贵不能淫》,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给“大丈夫”定义的?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
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他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
《富贵不能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是一篇论证严密的驳论文。
写作背景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yǎn
ɡuàn
导学一:朗读课文

yín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1.画出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导学二:翻译课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安定地生活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 文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连词,表顺承。
安静、安定地生活。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
译 文
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告诚。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怎么,哪里
算作,算是。
动词,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
妇之道也。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这里指丈夫。
‘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译 文
介词,把。
助词,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实现。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译 文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译 文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字词清单
通假字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与民由之
安居而天下熄
(古义:对人的尊称,你。 今义:儿子。)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从。 今义:由于,缘由,归(某人去做)。]
古今异义
(古义:平息,消亡。 今义:熄灭。)

妾妇之道也
独行其道
(名词,规则)
(名词,道路)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动词,告诫)
(形容词,谨慎)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与民由之
(助动词,能够、可以)
(动词,实现)
一词多义

安居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居住)
(名词,住宅)

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代词,指“丈夫”)
往送之门
居天下之广居
(动词,往、到)
(助词,的)
①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②富贵不能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
③贫贱不能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
④威武不能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
词类活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积累了重点的文言词汇及特殊句式,理解了文章的大意。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襁褓(qiǎnɡbǎo) 婴儿 而立 三十岁
孩提 儿童、幼儿 不惑 四十岁
垂髫(tiáo) 幼年 知命(知天命) 五十岁
总角(jiǎo) 幼年 花甲 六十岁
豆蔻(kòu) 女子十三四岁 古稀 七十岁
及笄 女子十五岁 耄耋(màodié) 八九十岁
加冠(ɡuān)、弱冠(ɡuàn) 男子二十岁 期颐(yí) 一百岁
不同年龄的称谓
A 常识题
1.《滕文公下》 春秋战国
哲学、政治、伦理、历史;
历史、诸子。
2.亚圣、仁政
B 基础题
1.道:规则 是:这
居:居住 住宅 违:违背
3.
(1)能够; 实现
(2)告诫; 谨慎
4.A (取消句子独立性)
5.(1)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称作大丈夫呢?
(2)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3)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C 拔高题
1.C 2.C 3.C 4.D
5.(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6.示例一:赞同,因为苏轼在贬官中能乐观豁达,不失做人正直本分的原则,体现了大丈夫“贫贱不能移”,所以他是大丈夫。
示例二:不赞同,因为苏轼的豁达也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考虑,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究“仁”,即爱民众,本文中,苏轼主要还是关注个人得失。
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士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富贵不能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观点,分析论证思路。
2.赏析孟子善用比喻、类比手法与排比句来增加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3.体会“大丈夫”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
本文探讨了一个什么问题?
探讨了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是什么样子的?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导学一:精读细研
公孙衍(生卒年不详),名衍,战国时期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东)人,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曾任魏国犀首。
初在秦国任大良造掌握军政大权的高官。后至魏国任将军,主张合纵抗秦。魏襄王元年,发起楚、韩、赵、魏、燕五国合纵攻秦,并挑动义渠君袭秦后方,取得胜利,身佩五国相印。
人物小传
学历:师从鬼谷子
官职:分别两次拜相秦国、
魏国
业绩:凭三寸之舌戏弄天
下诸侯
相关故事:楚怀王十六年,为了分裂齐楚“两座大山”,张仪来到楚国实施计谋。张仪欺骗楚怀王,只要楚国断绝与齐国之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怀王中计,在与齐国断交后,张仪出尔反尔,称秦国只答应给六里地。怀王恼怒不已,发兵进攻秦国,三战皆败,于是走向没落。张仪变六国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为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张仪(?-前310),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后代,纵横家。主张连横策略以瓦解反秦联盟。
迫使魏献上郡,入秦为相,帮助秦惠文君称王。用连横之策,使秦占有河西、上郡、河东等地。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齐楚联盟,帮助秦国夺取楚汉中地区。封武信君。
人物小传
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精读细研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孟子认同景春的观点吗?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不同意,分两个层次。
精读细研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4.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精读细研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5.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精读细研
1.说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导学二:深入理解
2.讨论: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大丈夫”?举例说明。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导学三:深入理解
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告诉我
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坚持正道,做真正的大丈夫。
主旨归纳
A常识题
一、
(1)使……惑乱,迷惑
(2)使……改变,动摇
(3)使……屈服
2.(1)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代词,他
③结构助词,的
④代词,它,指正道
⑤代词,她
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介词,把 动词,作为
(3)连词,表顺承,就
(4)怎么,哪里
(5)代词,指自己的
B基础题
一、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之流,他们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3.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一、D
二、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2.(1)通“汝”,你 (2)准则,标准
(3)好像 (4)对……感到诧异
3.C(为:当作,作为)
4.(1)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岳飞)从小就很有志气,沉默寡言,性格深沉而敦厚,家境贫寒却很爱学习。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译文:岳飞,宇鹏举,相州汤阳人。岳飞家世代务农。父亲岳和,经常节省粮食来救济贫因饥饿的人。(他父亲生前)有耕田的人侵占他家的田地,他割舍自己的地给那个人;借钱的他从不祈求偿还。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向天鹅一样的大鸟,在屋顶飞过并鸣叫,因此就起名叫岳飞(因此就用这个作为他的名宇)。还没满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口,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大瓮中,被河水冲到河岸边得以幸免,大家对此感到很神奇。
(岳飞)从小就很有志气,性格深沉而敦厚,沉默察言,家境贫穷却很爱学习,尤其爱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天生就有惊人的力量,还不到二十岁,就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八石的弩,跟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所有的本领,能左右开弓射击。周同死后,岳飞每到月初、月中都在师傅坟前摆上供品祭拜。岳飞的父亲认为他很仁义,说:“如果你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能够报国死义(为国殉难为义而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