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消息二则》跟踪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消息二则》跟踪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 《消息二则》跟踪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___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摧 xiǔ 溃 dí B.催 xiu 馈 dí
C.摧 xiǔ 馈 tí D.催 xiǔ 溃 tí
2.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横渡 经营 占领 冲破
B.渡过 经营 直取 突破
C.渡过 占据 直取 冲破
D.横渡 占据 占领 突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二、解释下列词语。
4.
(1)溃退:
(2)业已:
(3)摧枯拉朽:
(4)锐不可当:
三、选择题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荻港(dí)横渡(hèng)摧枯拉朽(cuī)
B.芜湖(wú)签订(qiān)协定(xié)锐不可当(dǎng)
C.泄气(xiè) 督战(dū)前锋(fēng)风平浪静(jìng)
D.业已(yè)要塞(sài) 歼灭(qiān)英勇善战 (shàn)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摧枯拉朽:比喻枯草朽木受到摧折)
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D.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业已:已经)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盛大阅兵中,15个徒步方队步伐铿锵,锐不可当,32个装备方队铁流滚滚、排山倒海,12个空中梯队鹰击长空、傲视苍穹……
B.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C.未来一定不会只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D.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8.下列对两则消息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包括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的经过四个要素。
B.《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和标题扣得很紧,导语是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C.《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标题交代了渡江兵力,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使读者对当时整个渡江战役的概貌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
四、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的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湖南新闻网张家界5月18日讯) 5月23日-24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天门洞999级天梯将化身为魔鬼赛道,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等8个国家的顶级高手,将在这里进行速度和技巧的比拼,上演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
据悉,速度赛的赛道出发点为天门洞口,选手将俯冲骑行整条天梯,并且全程直线加速,再腾空飞跃跨度超过12米、高差超过5米的跳台,最终骑行至天门洞广场,时间最短者为胜。技巧赛为选手通过天梯上的加速跳台起跳,飞跃跳台,空中完成难度动作,裁判将根据选手动作难度和落地完成情况评分。此次自行车速降比赛,是一场国际最顶尖职业车手的精彩对决,也是欧美高水平职业选手首次在中国进行比赛,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0.本文被公认为新闻写作的典范作品,首先体现在标题上。请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
11.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
12.文中第⑧、⑨句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13.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的战况,在写法它们上有什么异同点,请简要比较一下。
14.下面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15.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第一段是导语,概括每句话的要点即可)
16.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温馨提示:考查概括能力,和分段写段意类似。)
17.请分别找出能体现这则消息特点的句子。
(温馨提示:找出能分别体现新闻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的句子即可。)
18.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温馨提示: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特点)
19.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完成小题。
(一)_______
中新社沈阳9月16日电(记者 王景巍)16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
当天,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中国连续三年派出运﹣20专机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11时许,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礼节迎接,两架伴飞护航的歼﹣20战机进行超低空飞行。歼﹣20接迎、歼﹣20护航,阔别故土70余载,祖国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英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
16日中午,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仪式现场气氛庄重。现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茂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拱。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多名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冒雨参加迎回仪式,他们眼含热泪,与现场人员一起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7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此举行。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成、保家卫国,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
72年沧海桑田,但祖国人民从未忘记。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从2014年到2022年,中国已用最高礼遇迎接九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二)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安息!
人民日报沈阳9月17日电(记者胡婧怡、刘佳华)_______
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
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意。《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巍视棺椁,送别英雄。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自2014年以来,共有九批(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为第一则消息补写一个标题,为第二则消息补写导语。
(2)新闻报道虽然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但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上面两则消息共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结合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1.A 2.B 3.B
1.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摧枯拉朽:指催拉朽枯的草木;比喻轻易的摧毁腐朽势力。摧:破坏;
朽——xiǔ ,朽:腐烂,衰老;
kuì——溃,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获——dí,荻港:地名,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故选A。
2.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横渡:从江河的这一边渡到那一边。渡过:由水面过到对岸,通过。联系“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长江”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渡过”,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
第二空,经营:指筹划和组织。占据:用强力取得并保持地域﹑场所等。联系“国民党反动派……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经营”,突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费尽心思、费尽心机,烘托出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
第三空,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直取:指对准目的或目标前进。联系“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对岸”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直取”,突出解放军的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气势;
第四空,冲破: 冲击突破,冲破难关。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联系“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突破”,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3.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辨析。
B.有误,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4. ( 1)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战斗力微弱。 (2)已经。 (3)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4)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5.C
A.横渡(héng);
B.锐不可当(dāng);
D.歼灭(jiān);
6.A
句子里的词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分析。A项中的“摧枯拉朽”的原意是枯草朽木受到摧折,在本语句中的意思是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国民党反动派很容易被摧毁。故答案为A。
7.D
A.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一般多用来形容一种气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此处用来描述叛军,属感彩不当;
8.A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导语是: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介绍了:人物、时间、地点及事件四个要素,没有介绍事件的经过;
9.张家界将举行国际自行车速降比赛。
注意人物对象,事件的完整性。语言简练,不超过18个字。本则消息中地点:张家界。根据第二段“此次自行车速降比赛,是一场国际最顶尖职业车手的精彩对决”可知事件为:举办国际自行车速将比赛。可据此作答。
10.标题中“百万大军”强调渡江人数之多,气势之大;“横渡长江”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所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明确醒目,“百万”“横渡”二词气势磅礴,极富感染力。(意思对即可) 11.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12.议论。阐释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的原因,证明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正确性,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深度。(意思对即可) 13.相同点:无论是写哪路大军,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不同点:中路军写得简略,因为之前已做过报道;西路军写得较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东路军写得更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和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 14.过渡(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对汤恩伯到芜湖督战的叙写,又开启下文对我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的叙写。(意思对即可)
10.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作用。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提示给读者。本文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概括了本则新闻记叙的主要内容,其中“百万大军”突出了数量多,“横渡”突出了渡江气势之大,这两个词语使文章题目醒目、有气势,富有感染力,能激发人的豪情。
1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得出原因:中路军发动进攻时间最早,首先突破敌军防线,二十四小时内全部渡过长江。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掌握。表达方式有五种:说明、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划波浪线的句子表明了作者对此种情况的看法和观点,这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个句子一方面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敌溃我胜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指出这与“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从而证明我军发动渡江战役的正确性,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深度。
1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根据“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分析,相同点:无论是写哪路大军,都交代了时间、地点、战况。
根据“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概括,这是对中路军的报道,比较简略;根据“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概括,这是对西路军的报道,西路军写得较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分析了我军胜利的原因;根据“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概括,这是对东路军的报道;东路军写得更详细,除叙述战况外,还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要战果和这次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据此写出不同点即可。
14.本题考查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根据上文“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分析,“不料正是汤思伯到芜湖的那天”起到了承接上文的作用。根据下文“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分析,“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引起下文对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报道。故这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5.清明祭扫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 16.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 17.本则消息大量使用数字来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18.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
15.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重点段落的理解分析能力。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指明了“清明祭”的地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交代了参加“清明祭”的代表以及人数;“清明祭扫”是具体的形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交代了幸存者的人数。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交代了祭扫的过程;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回顾了历史;“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写日本友人参加祭扫;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了祭扫的意义。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将最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17.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特点的把握。新闻的特点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用具体的数字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点;“9时祭扫仪式开始”点明了清明祭扫的具体时间,体现了新闻报道及时的特点。
18.此题考查的是新闻标题的特点。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能够吸引读者注意。“死难者遗属”是参加“清明祭”的主体,也是重要人员;如果把其他人员也写进去,就不能体现新闻的核心内容,标题也就不够简洁。
19.(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
(2)材料一从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入手描写,材料二主要记录了安葬仪式,都体现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对生命逝去的惋惜与不舍。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通常暗含在导语中,根据消息(一)导语“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88位志愿军烈士遗嵌及837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概括可得: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导语的特点是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提纲挈领,统帅主题。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写即可。
根据消息(二)“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可拟写导语为: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
(2)本题考查情感把握。
从消息(一)“祖国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英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消息(二)“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意”能看出作者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
从消息(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成、保家卫国,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流露出作者对十九万七千多名生命的疼惜和同情,而消息(一)“72年沧海桑田,但祖国人民从未忘记”几个字中又隐含着作者的欣慰和期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