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阅读《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完成下面小题。
白老师,你是我的朱砂
毕淑敏
①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位美丽的女子。那时候她还没有孩子。没有孩子的女子,对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极厌烦的,要么,是极喜欢的。我的老师,是喜欢的那一种。
②我一年级的班主任是白玉琴老师。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很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胆战,当下想, 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也许因为我动作太慢,白老师在这个当儿另起了主意。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
③天啊!没有任何法子对抗。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然而无论怎样蹒跚,总有到了尽头的那一刻,我只好战战兢兢地开始了回答。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
④开蒙,古时指儿童入书塾接受启蒙教育,现如今泛指儿童开始上学识字。早年的开蒙礼,要由礼官为即将入学的孩子们,在额头点一粒大大的朱砂眼。点眼的具体位置是在鼻根上方印堂的中央,名曰“开智”。象征着这孩子从此脱离了蒙昧的混沌,睁开了天眼。朱砂色艳如血,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美艳无比且触目惊心,之后是孩童学写“人”字,谢师恩、开笔石上练字、初背《三字经》……破蒙如问破晓,人生从此曙光乍现。
⑤《小猫钓鱼》后,我听白老师对别人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好记性的孩子,居然把整篇课文复述的几乎一字不差。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
⑥时至今日,我常在想,自己并不聪明,那一日的捋发,看似偶然,也许是心中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使然。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胆怯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
⑦我上学时没有举行过开蒙礼,白老师就是我的朱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意,把第②段横线处我的心理活动补充完整。
3.赏析第③段的加点词。
我只好拖着双腿,像老爷爷一样挪向讲台。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白老师的形象。
5.请写出你在成长过程中与文中作者类似的经历。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端午时节“粽”是情
刘平
①那年六月,中考的大幕即将拉开,端午的粽子也开始飘香,不过,这粽香飘不到我们这里。九年级的学生成天埋头在书山题海里,忙得早已忘了季节的变换,哪里还记得端五、端六?
②那天中午,下课铃声刚响,我就跑向食堂,挤在喧闹的人流中,打到了饭菜:四两米饭,一小份土豆丝。我端着饭盒,小心翼翼地穿过汹涌人潮,低头走出饭堂。没料在门口竟被一串粽子撞了个满怀!
③我惊讶地抬起头,见到了粽子的主人——常青哥。他笑眯眯地看着我,递给我一个清香扑鼻的大粽子。
④我疑惑地看着他,支支吾吾地说:“这……怎么可以……”
⑤“拿着!”常青哥眨了眨眼镜片后面的小眼睛,又冲我一笑,转身离开。
⑥常青哥姓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那年,他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偏瘦,为人随和。因为常年穿一身青色衣服,我们戏称他为“常青哥”。
⑦常青哥上课很滑稽,讲课语速不急不缓。不过有时讲到得意处,他的眼睛会闪光,语调提高八度,语速加快,并且双腿会有节奏地抖动,带动上半身也跟着上下起伏,整个人如同跳跃的琴键。
⑧虽然常青哥跟同学们很亲近,但我怎能随便要老师的粽子?虽说常青哥月月有工资,但是他家境一般,爱人在家务农。有一次放假回家,我亲眼见过他挑一担禾草行走在田间路上。
⑨呆立片刻,我终于回过神来,看到许多老师从饭堂里走出来,每个人手上也拎着几串粽子。哦,端午节到了,是学校给老师们发粽子。也许常青哥已经吃饱了,就随意送给他所见到的某一个同学。
⑩我不再纠结,意外的收获让我兴奋不已。我快步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坐下了七八个同学,奇怪,他们怎么也是人手一个大粽子?
因急于要吃美食,我也懒得打听。坐下来,便开始拆粽子。“咦?这是什么?”一张极细的纸条从缠粽子的线头下露了出来。我疑惑地打开纸条,上面有几个用蓝色墨水写的字:“一举高粽!”这字体,行云流水,是常青哥写的!
“快看,我的粽子!”一个同学大喊起来,“定粽头名!”
“粽情粽意!”“负粽前行!”“粽任在肩!”惊喜的喊声此起彼落,原本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了。这事儿,有点儿意思。
“你们的粽子是哪儿来的?”我疑惑地问。“常青哥给的,刚刚碰到他。”大家含笑回答。
原来常青哥不只送了我一个人,还送给了大家。他不光送给大家粽子,还悄悄地在粽子里塞进了他的祝愿。
教室里安静下来了,那一刻,我们拿着粽子的手竟有点儿发抖。在这个遇上端午节的中考前夕,我们的心被常青哥,不,被陈老师的粽子砸中了,甜甜的,酸酸的,暖暖的……
那年中考,也许是陈老师的粽子祝福得好,我们班大获全胜!三年后我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拎着一大包粽子,站在毕业班教室门口,我的学生们也将吃到附带着字条的香甜粽子。此时此刻,我很想跟陈老师说一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选自2022年5月26日《南国今报》,有改动)
(1)本文所写的两个故事都发生在端午节,请你分别概括其内容。
①那年端午节,
②今年端午节,
(2)常青哥写在细纸条上的那些词语妙在何处?传达出他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易错题)请关注第 段中加点的两个称谓,为什么会从“常青哥”变成了“陈老师”?
(4)文章第⑦段文字是否可以删去?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贯串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6)品味文末“我”的内心独白“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有怎样的感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具体谈一谈。
记叙文阅读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
①年龄越大,就越认可父母的人生;越是见识到不同的人群,就越意识到他们的难得;越是和概念、理论打交道,就越意识到父母落地的人生姿态,是多么的活色生香而又充满生命力。
②我的父母是普通人,一辈子生活在湖南的一个村庄。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父亲是一名中学老师。
③妈妈19岁嫁给爸爸。外婆生育了6个孩子,还领养了一个,但妈妈是唯一的女儿,在那个年代,虽然说不上能享受到多少宠爱,但至少没有遭受过任何对女性的轻慢,妈妈甚至还念到初中毕业,字写得比我还好,能自由阅读文学作品。只是她一辈子太忙了,从来没有任何闲情逸致,从来没有轻松地坐下来好好品过一杯茶,浪漫过一次。我对妈妈骨子里有温情倾向的唯感知,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④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来自这句话:“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尽管我已是家中第三个女儿,尽管连村里的老人都看不下去,开始同情妈妈命苦,但我知道自己不是“拖油瓶”,知道自己给家庭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尽管四姐弟年龄接近,争吵不断,挨打不少,但打过以后,还是觉得活着有意思,眼泪还没擦干,就开始香喷喷地吃饭。我从小就怕死,有一点点不舒服,就主动叫妈妈带我去乡村卫生院。是啊,我是父母赶在计生政策出台之前生下的第三个女儿,能顺利来到人间,又有什么理由不庆幸呢?
⑤我妈妈干过的事,我大致算了一下。
⑥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这种状况,一直断断续续坚持到兄弟俩初中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我的两个堂弟对妈妈非常好。另外,我的大舅、满舅、我的小姑、远方表叔,都分别将自己的孩子或长或短地放在我家寄养过,最长的有五六年。我家的情况是,我被寄养在外婆家,而别的孩子寄养在我家。至于他们为什么把孩子寄养在我家,可能因为我爸爸是老师,在他们看来,既能帮忙辅导孩子,也可以通过他的关系,拜托更多的老师关注孩子,甚至让他们顺利升上中学。这些现在看来无比麻烦的事,妈妈没有任何抱怨。
⑦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如果说,偶尔做一顿饭让人感觉到乐趣,但像她这样,连续50年,持续不断地为家人做饭,我就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妈妈是所有客人最喜欢的人。妈妈确实好客,好客的方式就是做饭给客人吃。妈妈做饭速度极快,两个小时可以做好20个人的饭菜。我一想到妈妈一辈子做过的饭菜够用火车皮来装,就汗颜不已。
⑧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她是我们整个乡镇最有名的裁缝,是少有的还会做大衣襟的传统师傅,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出自妈妈之手。在1987年以后她还开过杂货店,在开杂货店的同时,她学会了做早点,也就是蒸包子、馒头。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她发挥自己会做坛子菜的优势,做出了南北特色结合很好的油饺子和油炸包,这些美食干净、好吃,又禁饿,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乡村孩子们的共同记忆。在经商的同时,她还承包过田地种大荆西瓜,西瓜成熟后,又联系熟人去长沙街头售卖。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她1949年出生,去年还在说,要不是年龄太大,都准备去考个驾照。我就是听了她这句话,才下定决心坚持考试,拿到驾照的。
⑨是的,妈妈大半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忙、累,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她的生命如此落地,精神如此简单、清洁。
⑩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有删改)
7.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
(2)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
(3)妈妈做的最多的事:
8.结合语境,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如此地热爱孩子,无数次庆幸,这种发自内心地确认,让我从小就充满了存在感。
9.请结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分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
10.文章第⑩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① ② ③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班级开展小说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任务。
门镜外的楼道
迟子建
①在没有楼道清扫员的时候,我们都是自己清理垃圾的,而我像所有的家庭主妇一样讨厌垃圾。
②楼道清扫员的出现,使我解除了扔垃圾的烦扰和尴尬。每逢午后,我都能听到楼道里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有一次这声音出现在我的门口时,出于好奇,我从书房走向门口,透过门镜去望那个清扫员。
③她穿一件蓝袍子,戴着白口罩,包一块土黄色的头巾,正弯着腰从我家的垃圾袋里捡着什么。由于门镜蒙着灰尘,透过门镜所窥见的人被无限缩小了,而她的脸又被口罩占去了一半,所以她直起腰的一瞬,我还是望不清她的脸。只是从她额前探出的几缕长发和她的打扮上判断她是个女人,而从她转身的迟缓和佝偻的腰身上看出她是个老女人。我想起垃圾袋里有一盒没有开封而过了保质期的饼干,她也许是把它从中取了出来。
④她的脚下放着两个大的塑料编织袋,一个脏得发黑,另一个则干净得泛白。她把我门口的垃圾袋系上口,投入那脏的编织袋中,然后将一个泛黄的砖头形状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入另一个袋子中,我猜那是过了期的饼干。清理完毕,她一手握着撮子,撮子上横着笤帚,一手拖着两个袋子,吃力地离开我家门口,去另一户了。门镜后面的她和垃圾都消失了。
⑤以后的时光,只要是午后,楼道里就会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非常准时。我常常蹑手蹑脚走到门口,透过门镜去望这名楼道清扫员。无论什么天气,她总是穿着那件蓝袍子,包着土黄色的头巾,戴着白口罩。而她手里拖着的,也永远是一脏一洁两条袋子。那白袋子里装着些她从垃圾袋里捡出来的东西,我窥视到的就有报废了的电源线板、生了虫的米、被用得糟烂了的抹布、掉了底的拖鞋以及一些极难清洗的瓶瓶罐罐。每隔半个月,我会把积累的一些废旧报纸和刊物扔在门口,等着她收拾。她一般不把这些纸制品扔进袋中,而是精心地捋好,用绳子捆成十字花形状,单独提着,我知道这东西能当废品卖掉。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她对待这样的垃圾很仔细,有时会把刊物的折痕小心抚平,那样子就像一个老奶奶满怀慈爱地擦拭掉淘气的小孙子脸上的污垢似的,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有好几次我想打开门,可我不敢贸然开门,怕吓着她。我注意到,她在清理垃圾时是专心致志的,同一个考古学家欣赏精美的出土陶罐一样。
⑥一个微雨的午后,我去取一个刚签收到的特快专递。等我从收发室取了稿件归来,她已经清理到三楼了。她扫楼梯的时候把楼道的窗户都打开,这样每一级台阶都回荡着雨声。雨很大,我的裤脚都淋湿了,那把刚被收束的伞滴答滴答地坠着雨滴,使干燥的水泥台阶有了星星点点的湿痕,看上去就像落了一群蜜蜂。她提着笤帚的手哆哆嗦嗦的,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来,突然对我说:“你是六楼的吗?”她的声音跟她的人一样颤颤巍巍的。我说了一声“是”。她的眼睛蓦然亮了一下,她接着问:“你是一门还是二门的?”“二门的。”我说。
⑦“谢谢你把那些报纸和书给我。”她说,“一般的人家不把它给我,拿它当废品去卖。”
⑧“也卖不上几个钱。”我说,“那些废报纸和刊物我留着还占地方。”
⑨“我家里也没什么给你的。”她把口罩的右耳拉带摘了下来,就仿佛是幕布拉开,演员露出了真实面容一样,她面色白而微黄,眼睑处堆积着或深或浅的皱纹,两颊几乎是塌陷的,嘴唇与脸一样没有血色,让人觉得她的唇就是一朵枯萎了的花。
⑩“我家农村有亲戚,前几天捎来一篮鸡蛋,要不我明天给你带点来吧。”她气喘吁吁地说。
“我血脂高,医生让我少吃鸡蛋。”我撒谎道,“我平常也不爱吃鸡蛋。”
她坚持着说:“我给你带个十个八个还不行吗?你尝尝农村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黄焦黄焦黄的,可香呢。”
我觉得再固执己见的话,可能会伤了她的自尊心。如果不接受她的“报答”,将来我再把废旧书报堆在门口,她也许就不会拾捡了。
“那你就带给我六个吧。”我继续撒谎说,“我这人迷信,图个‘六六大顺’。”
她笑了,说:“那就给你拿六个吧,你明天下午在家吗?”
我怕泄露自己每天在家可以透过门镜去观察她的秘密,就对她说:“明天下午我在班上,你把鸡蛋放在门口就行了。”
她点了点头,说:“那你下班回来可要记得拿回屋啊,别让楼上的人路过时当作垃圾给踩碎了。”
第二天,当清理垃圾的响声传来的时候,透过门镜去望那个老女人,我似乎听到她沉重的呼吸声。她怀中抱着一个白色塑料花盆,一望便知它的垃圾身份。我见她分外小心地放下这个花盆,将它摆在门口的右侧。那是通往七楼的拐角,不容易被人给踢着。放妥花盆,她直起腰定睛地打量了它半晌,仿佛是把她心爱的孩子放到了别人家照看,她很不放心的样子。她就这样垂立了半晌,然后又弯下腰,把那花盆又往墙角里面推了推,这才放心地做活去了。
一直等到她打扫完垃圾,我站在阳台上望见她扛着大垃圾袋出了楼口,这才敢把门打开,将那个白色花盆捧回屋里。花盆里摆放着六个纸球,她一定是怕鸡蛋碎了,才把它们如此武装起来。我拿起一个,慢慢地剥下那一层层的纸。她把鸡蛋包得很严实,起码有六七层的纸护卫着。待纸脱落后,我掌心里闪现的是一只硕大的红皮鸡蛋,那蛋皮很有光泽,浮着血迹。我把另外五只鸡蛋逐一从纸中剥离出来,发现它们个个都很大,且蛋皮上均附着深浅不一的血迹,可见这些蛋是她精心挑选的。那蛋皮上的血迹很像飘逸的晚霞,鲜艳、明媚,给人带来震撼。
当晚我敲开两只鸡蛋炒了。那蛋黄果然非同寻常的金黄,比成熟的玉米颜色还要灿烂。而且,这鸡蛋比从菜市场买来的要香多了,味道非常醇,我从未吃过这么好的鸡蛋。
(选自《作家》,有删减)
“门镜”有声
13.小说反复描写楼道中穿透“门镜”的声音,于是人物在声音中变得更加生动。请阅读小说,补全下表。
楼道穿透“门镜”的声音 清扫员的形象
以后的时光,只要是午后,楼道里就会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非常准时。 (2)
(1) 仔细、专心
当清理垃圾的响声传来的时候,透过门镜去望那个老女人,我似乎听到她沉重的呼吸声。 (3)
◎“门镜”有色
14.请任选一句,结合句中的加点词,仿照示例配写画外音。
A.那蛋皮上的血迹很像飘逸的晚霞,鲜艳、明媚,给人带来震撼。
B.那蛋黄果然非同寻常的金黄,比成熟的玉米颜色还要灿烂。
示例:
在这个黑暗的棚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板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节选自《美丽的颜色》)
画外音:在夜的黑暗中,蓝色荧光闪耀着,这是镭的颜色之美;居里夫人在艰苦环境中忘我工作,揭开了镭的真相,这也是坚守的美丽,彰显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求真的科学美。
我选( )句。画外音:
“门镜”有味
15.世间有“有形之门”,也有“无形之门”。小说中的“门镜”充满隐喻色彩,请结合内容分析“门镜”的比喻意义。
◎“门镜”有意
16.与下列哪篇课文或名著联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相关作品阐述理由。
A.杨绛《老王》 B.鲁迅《藤野先生》 C.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人瑞①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18.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19.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20.下列这段文字能否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说明理由。
杨绛,钱锺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参考答案:
1.文章主要讲述语文白老师鼓励“我”上台复述课文的事情。 2.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捋头发。 3.“拖”“挪”都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我”不情愿和紧张的心理。 4.白老师是一位美丽、和蔼而又严厉、细心、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 5.示例:一次英语演讲比赛,我很想参加但因为胆怯而想放弃,英语老师看出了我心思,把我叫到办公室,鼓励并细心指导我,最终我成功晋级并取得好成绩。这一次经历,让我多了一份自信。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②段“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她说,毕淑敏站到讲台上来,面向大家复述课文”,第③段“如何下的课,全然忘却。以上是我开蒙之后记忆最深的一件事”,第⑤段“几十年后我重回母校,有年轻老师对我说,白校长(白老师已成为校长)至今还会说起当年的你,是多么聪慧”和第⑥段“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将伴随终生”可知,全文主要写语文白老师鼓励“我”上台复述课文以及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表现了作者对白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补写句子。由第②段“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很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魂飞胆战”“我恍若慢镜头一样起身,企图拖延时间以想他法”等句子可知,补写的内容主要表现出当时“我”紧张与后悔的心理,最好要有童真童趣。
示例:真倒霉,以后哪怕是刺瞎眼珠,我也不再去捋头发了。
3.本题考查赏析词句。“拖”“挪”都是动词,属于动作描写;联系下句“从课桌到讲台的那几步,是我7年人生中最漫长的荆棘之旅”可知,这一动作细致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抗拒和紧张;也表现了“我”的胆怯、不自信,害怕上讲台复述不好会遭受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由第①段“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是位美丽的女子”可知,白老师是一位美丽的女子。由第①段“对别人家的孩子,要么是极厌烦的,要么,是极喜欢的。我的老师,是喜欢的那一种”可知,她很和蔼,喜欢学生。由第②段“她把课文念完之后,提问大家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很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可知,她很严厉。由第⑥段“细心的白老师看穿了一个胆怯的女孩乔装打扮后的渴望,她温暖地推动了孩子的尝试。老师的鼓励,让一个不自信的幼童,感觉到了被重视、被喜爱的欢欣”可知,她细心、善于鼓励学生。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拓展。文章讲述白老师要求复核课文,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举手,“我”因为一个捋的举动让老师认为“我”是在举手,于是让“我”回答。没想到回答得很完美。多年以后,回想往事,“我”知道,那是细心的老师看出了我内心的渴望,那是老师对“我”的鼓励。结合自身类似经历来写即可。
示例:一次数学课,老师让我们上台演算一道题,我知道解题步骤,但因为胆怯而没举手,老师的眼神刚好和我相碰,他鼓励我上台,后来我成功解题,我也因此获得全班热烈的掌声。这一次经历让我更加有自信。
6.(1) 常青哥(陈老师)给“我们”送(代表祝福的)粽子。 “我”也给毕业班学生送(带着祝福的)粽子。
(2)那些词语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通过“粽”与“中”“重”等字的谐音(双关),表达老师对学生的祝福(关怀、期待、厚望),祝福他们励志前行,中考成功。
(3)示例:称谓改变体现出“我”对老师的感情有了变化,之前叫“常青哥”,表现出“我”对老师的亲近、喜爱之情(表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可亲可近的形象),之后改称为正式而庄重的“陈老师”,表现出“我”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表明老师在“我”心目中是可尊可敬的形象)。
(4)示例一:本段不可删除。因为它描写(插叙)了老师上课生动滑稽、倾注深情的特点,体现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下文写老师送粽写字、祝福学生的情节做了必要的铺垫。若删除,人物形象不够丰富突出,文章略显单调平直,缺少波澜和意蕴。
示例二:本段可以删除。因为它只是写老师平时上课的状况,与下文老师送粽写字、祝福学生的情节并无直接联系,删除后上下文的内容衔接更加紧凑严密,不旁生枝节。
(5)端午节的粽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6)示例一:我从这句话中领悟到人要有感恩与回报之心。当年老师通过粽子关爱学生,今天的“我”成了老师,也用粽子去关爱学生。生活中,妈妈照顾我很辛苦,在每年母亲节时,我会为她做几道菜,表达我的感恩。我们不仅要接受爱,更要懂得回报爱,让世界充满爱。
示例二: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作为一个受惠者,最好的感恩就是成为那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文中师生之间,以粽传情,而且形成爱的循环。生活中,我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我会偷偷在老师桌面放一盒润喉糖;运动会时,同学们都为我加油,我也会帮助同学们解决难题。这是爱的循环,互帮互助,世界将会更加美好。
(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 段中的“原来常青哥不只送了我一个人,还送给了大家。他不光送给大家粽子,还悄悄地在粽子里塞进了他的祝愿”可得:常青哥(陈老师)给“我们”送(代表祝福的)粽子。
根据末段中的“今年的端午节,我也拎着一大包粽子,站在毕业班教室门口,我的学生们也将吃到附带着字条的香甜粽子”可得:“我”也给毕业班学生送(带着祝福的)粽子。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这些词语运用了谐音的手法。如“一举高粽”与“一举高中”谐音,“负粽前行”与“负重前行”谐音,“粽任在肩”谐音“重任在肩”,从这些词语当中,可以看出老师对学生的祝福与希望,希望他们能中考成功,能学有所成,能承担重任。从陈教师的这个行为当中,可以看出他对学生的深情厚谊。
(3)本题考查称谓的变化。
联系第⑥段中的“那年,他不到四十岁,中等个,偏瘦,为人随和。因为常年穿一身青色衣服,我们戏称他为‘常青哥’”可知,称呼陈老师为常青哥,表现了学生们对他的喜爱与亲近之意,突出了他平易近人,师生关系融洽的特点。
“陈老师”这个称呼正式,带有尊敬的意味,联系第 段中的“那年中考,也许是陈老师的粽子祝福得好,我们班大获全胜!三年后我如愿考上了师范大学,最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可知,这一称呼表现了我对陈老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4)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联系本段中的“常青哥上课很滑稽”“眼睛会闪光,语调提高八度,语速加快,并且双腿会有节奏地抖动,带动上半身也跟着上下起伏,整个人如同跳跃的琴键”可知,本段表现了陈老师上课时生动滑稽、倾注深情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正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以才有后文老师为学生送粽子,并附上纸条,表达对学生的期望与祝福的情节,所以本段为下文写老师送粽写字、祝福学生的情节做了必要的铺垫。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段不可删去。
本段写的是老师上课时的自然投入的状态,与中考之前陈老师送给学生们粽子,并写上纸条表示祝福与希望的情节并没有过多的联系,删去后,可以让上下文的衔接更加紧密,叙事更加集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段可以删去。
(5)本题考查线索分析。
读文可知,本文一共记叙了两件事,中考前,常青哥(陈老师)给“我们”送(代表祝福的)粽子。我成为老师后,也给毕业班学生送(带着祝福的)粽子。所以端午节的粽子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6)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意义。当年陈老师关爱学生、以粽传情,给“我”树立了榜样,所以多年以后“我”就成了陈老师的接班人。在我身边,很多老师、领导都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好榜样,比如我的班主任每天都是早早到教室,有了他的率先垂范,我们班的同学基本上都不会迟到。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我铭记在心,将来的我也要做这样一个“大写的人”。
7. 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 养大4个子女并抚养2个侄子成人 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 8.“庆幸”写出母亲因生育4个孩子而感到格外满足和自豪,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热爱之情。 9.母亲的一生是忙碌而辛劳的,她在平凡生活中创造着人生的价值,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10.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对平常人创造的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表达作者对平凡人生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11.示例:母亲养大4个子女并抚养2个侄子成人,说明母亲热爱孩子,心地善良;母亲把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说明母亲吃苦耐劳,乐观开朗;妈妈懂得很多手艺,干过好多活计,说明母亲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爸爸和我们都喜欢带同事、同学来家里玩,说明母亲热情好客,和蔼可亲。
7.本题考查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浏览全文,了解内容,梳理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从“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我们姐弟年龄很小的时候,她强烈地想摆脱几个孩子,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可知,妈妈做的最浪漫的事:自己骑单车去隔壁村看电影。从“妈妈26岁就已经生了4个孩子。她这辈子最亮眼的价值观”,“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可知,妈妈做的最值得的事:养大4个子女并抚养2个侄子成人。从“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可知,妈妈做的最多的事: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
8.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推断词语具体含义。“庆幸”本义是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从“我一生中最值得的事情,就是赶在计划生育之前,生了你们4个”可知,这里的“庆幸”写出母亲因生育4个孩子而感到格外满足和自豪,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热爱之情。
9.本题考查对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要结合语境,抓住关键词体会句子的言外之意。“但她活得热气腾腾”写出母亲的一生是忙碌而辛劳的。从“平凡又充实,仿佛不用追问人生的意义,就自带庄重的价值”可知,她在平凡又充实的生活中无私奉献,养育子女长大成人,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创造着人生的价值,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句段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从“我年龄越大,越对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深怀敬意”可知,作者由母亲的一生想到社会上平凡而认真活着的人,“他们和我的父母一样,都是托举这个社会的基石,尽管他们默默无闻,但没有人可以否认他们的价值”。表现作者对平常人对社会贡献、创造价值的高度肯定,表达作者对平凡人生的敬意和赞美之情。结构上,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从“在养育子女方面,妈妈除了养大我们4个,在婶婶26岁那年意外去世后,还毫无怨言地担起两个家庭的担子,同时养育两个年幼的侄子”可知,母亲养大4个子女并抚养2个侄子成人,可见母亲热爱孩子,心地博大;从“因为家里人口多,做饭工作量很大,她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让我意外的是,妈妈居然喜欢做饭”可知,母亲把一辈子的心思和时间,主要用在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上,可见母亲吃苦耐劳,乐观开朗;从“妈妈也懂得很多手艺。在1987年以前,她除了承担所有农活,主要职业是做裁缝”“想想,农、工、商、小手工业,这些行当妈妈都干过”可知,妈妈懂得很多手艺,干过好多活计,可见母亲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从“我家朋友多,爸爸年轻的时候喜欢带同事来家里玩,我的同学、弟弟的同学、两个姐姐的同学都喜欢来家里玩”可知,爸爸和我们都喜欢带同事、同学来家里玩,可见母亲热情好客,和蔼可亲。
12.(1)①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②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恼火③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与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3)表层含义:“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深层含义:“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③段中的“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和第④段中的“母亲也不勉强我”可得: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
根据第⑤段中的“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可得: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恼火。
根据第⑥段中的“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和第⑦段中的“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可得: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捏着”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母亲绣花时的耐心与坚持。“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表现了母亲的心灵手巧,“总能看到”“执着”表现了母亲的的沉稳与专注。联系作者感情可知,年迈的母亲还在绣花,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
根据第⑦段中的“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可知,“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
根据第⑧段中的“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可知,“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以上是表层含义。
根据末段中的“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可知,“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以上是深层含义。
13. 认真、负责、勤劳 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 年迈、苍老 14. 示例一:A 红色、鲜艳的血迹,这分明是刚下的鸡蛋;这肯定是楼道清扫员精心挑选的。六枚鸡蛋,承载着她的善良与感恩,也蕴含着“我”的感动。
示例二:B 金黄灿烂的蛋黄,品尝出的不仅是鸡蛋之味美,更是人间之情味。楼道清扫员既善良又知恩图报,所以她才会精心挑选鸡蛋。 品尝鸡蛋,“我”被感动了。 15.有一次,“我”出于好奇,透过门镜去看清扫员。于是就在门镜内外开启了和楼道清扫员的故事。可以说门镜是“我”观察和注视老 妇人行动的隐秘窗口,透视了老妇人的辛劳身影,也见证了老妇人的善良举动。此外,“我”在门镜后窥视一切,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老妇人,她又回报“我”,所以门镜连接着门内外的内心交流,也连接着世间的人情冷暖。 16.示例一:我选与杨绛的《老王》联读。本文讲述了“我”透过门镜看到一个年迈的楼道清扫员后内心生出同情、怜悯,巧妙地、不动声色地帮助她,她感念“我”的良善,带来了六个生态鸡蛋。杨绛的《老王》讲述了“我们”一家对车夫老王照顾有加,而老王无论是送冰块、车费减半,还是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心中都想着“我们”,体现了他的善良,懂得感恩。这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力量。通过联读,我们还可以深刻地理解到,应该学会平等尊重每一个人。世间的善良和真心是彼此的,可以相互传递。
示例二:我选与鲁迅的《藤野先生》联读。本文讲述了“我”透过门镜看 到一个年迈的楼道清扫员后内心生出同情、怜悯,巧妙地、不动声色地帮助她,她感念“我”的良善,带来了六个生态鸡蛋。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描绘了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医学教师藤野先生,他给予鲁迅无私 的关怀和帮助,使他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通过联读,我们可以发现人性中的美好与善良可以超越阶级、地位和国界,甚至还可以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应平等尊重每一个人。
示例三:我选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联读。本文讲述了“我”透过门镜看到一个年迈的楼道清扫员后内心生出同情、怜悯,巧妙地、不动声色地帮助她,她感念“我”的良善,带来了六个生态鸡蛋。而《简·爱》讲述了简·爱从小受尽磨难,但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真 爱、尊严、平等。通过联读,我们可以明白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美好与善良。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平等尊重每一个人。
13.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人物形象分析。
①空:结合第⑤段“以后的时光,只要是午后,楼道里就会传来清理垃圾的声音,非常准时。我常常蹑手蹑脚走到门口,透过门镜去望这名楼道清扫员。无论什么天气,她总是穿着那件蓝袍子,包着土黄色的头巾,戴着白口罩”可知,不管什么样的天气,清扫员定时定点过来清理垃圾,由此可看出她认真、负责、勤劳。因此这里可填:认真、负责、勤劳;
②空:结合第⑤段“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她对待这样的垃圾很仔细,有时会把刊物的折痕小心抚平,那样子就像一个老奶奶满怀慈爱地擦拭掉淘气的小孙子脸上的污垢似的,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有好几次我想打开门,可我不敢贸然开门,怕吓着她。我注意到,她在清理垃圾时是专心致志的,同一个考古学家欣赏精美的出土陶罐一样”可知,“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 吹树叶的声音一样,她对待这样的垃圾很仔细,他清理垃圾时是专心致志的。因此这里可填: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
③空:结合第 段“第二天,当清理垃圾的响声传来的时候,透过门镜去望那个老女人,我似乎听到她沉重的呼吸声。她怀中抱着一个白色塑料花盆,一望便知它的垃圾身份。我见她分外小心地放下这个花盆,将它摆在门口的右侧。那是通往七楼的拐角,不容易被人给踢着。放妥花盆,她直起腰定睛地打量了它半晌,仿佛是把她心爱的孩子放到了别人家照看,她很不放心的样子。她就这样垂立了半晌,然后又弯下腰,把那花盆又往墙角里面推了推,这才放心地做活去了”可知,当清理垃圾的响声传来的时候,透过门镜去望那个老女人,“我”似乎听到她沉重的呼吸声,“老女人”“沉重的呼吸”体现了她的年迈、苍老,因此这里可填:年迈、苍老。
14.本题考查写画外音。结合示例可知,在写画外音时应将句子里隐含的意思解读出来。
A.“震撼”的意思是震动,摇撼。结合第 段“待纸脱落后,我掌心里闪现的是一只硕大的红皮鸡蛋,那蛋皮很有光泽,浮着血迹”,第 段“那蛋黄果然非同寻常的金黄,比成熟的玉米颜色还要灿烂。而且,这鸡蛋比从菜市场买来的要香多了,味道非常醇,我从未吃过这么好的鸡蛋”可见,老女人把鸡蛋认真地包起来,作者剥开纸后发现鸡蛋非常完美,让人感动。据此分析,画外音可这样写:一只鸡蛋,居然包裹得如此严密,且每个都很大,蛋皮上还附着深浅不一的血迹,这分明就是最有营养的初生蛋,我瞬间震撼了。这鸡蛋不仅代表着老女人对我帮助她清理垃圾的感谢,更包含着这位底层劳动者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
B.“金黄”“灿烂”,是属于色彩描写,用在这里表现了老女人送来的鸡蛋品质的优良,这也是“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打动。画外音可以这样写:那蛋黄果然非同寻常,金黄金黄,因为它饱含了楼道清扫员满满的温情,让人内心感到温暖。
15.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门镜”在小说中充满隐喻色彩,它既是指物理意义上的门镜,也是指社会意义上的“门镜”。
首先,“门镜”作为物理意义上的门镜,是居民楼每户人家的大门上安装的一个小镜子,它起到了观察和保护的作用。居民通过门镜可以观察到楼道里的人,而楼道里的人却无法直接看到居民。这在文中体现了出来,当清扫员在清理垃圾时,居民们可以通过门镜观察她,可以说“门镜”是“我”观察和注视老妇人行动的隐秘窗口;
其次,“门镜”也具有社会意义上的隐喻,它连接着门内外的内心交流,也连接着世间的人情冷暖。清扫员是社会的底层工作者,她们辛勤劳动,却往往被人们忽视。门镜的存在使得居民可以。结合第⑤段“我很喜欢站在门侧听她整理报刊的声音,哗啦啦的,就像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样。她对待这样的垃圾很仔细,有时会把刊物的折痕小心抚平,那样子就像一个老奶奶满怀慈爱地擦拭掉淘气的小孙子脸上的污垢似的,给人一种暖洋洋的感觉。有好几次我想打开门,可我不敢贸然开门,怕吓着她”,第⑦段“‘谢谢你把那些报纸和书给我。’她说,‘一般的人家不把它给我,拿它当废品去卖’”,第⑧“‘也卖不上几个钱。’我说,‘那些废报纸和刊物我留着还占地方’”,第 段“她坚持着说:‘我给你带个十个八个还不行吗 你尝尝农村的鸡蛋,是自家养的鸡下的,蛋黄焦黄焦黄的,可香呢’”可知,“我”在门镜后看到老人的认真、勤劳、辛苦,“我”对她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老妇人,特地将废报纸和刊物留给她,而她又用土鸡蛋回报“我”,因此说门镜连接着门内外的内心交流,也连接着世间的人情冷暖。
16.本题考查阅读拓展。本文通过讲述“我”与楼道清扫员之间的互动,表现了底层人民之间的温情与善良,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尊重。
A.杨绛的《老王》刻画了一位老实、善良、勤劳、贫困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王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底层人民的关怀。这与本文关注清扫员的生活现状,对她的善良和勤劳予以赞美,体现了对底层人民的尊重和关怀的主旨相符。而且两篇文中都有弱势群体给“我”送鸡蛋的情节,都凸显出了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的善良、勤劳。通过联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平凡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善良品格,也更能促使我们关注、关怀身边的小人物。
B.《藤野先生》表现了一位日本医学教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他并没有因为作者是日本学生而歧视作者,相反他关心作者的学习和生活,体现了跨越国界、民族差异的美好情感。这与本文中清扫员虽然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却依然愿意送鸡蛋表达感激之情,体现了跨越身份差异的温情相符。因此通过联读,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性的善良是不分地域和国界的。
C.《简 爱》讲述了孤女简 爱在各种磨难中成长,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这与本文中清扫员在生活困境中依然保持善良、勤劳的品质,并最终得到作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相符。因此通过联读,更能激起我们在困境中勇往直前、乐观向上的信念。
17.文革时期,杨绛公然对造反派进行了反抗,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18.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19.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季康先生怀有敬佩、怀念之情。 20.不能。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 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言之成理即可)
17.本题考查概括语段的内容。概括内容时要先判断主要人物,这段讲述的是杨绛先生的事情;然后找中心事件,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物、体现中心思想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归纳即可。结合“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分析概括,本段讲述的是杨绛先生在被造反派批斗的时候,敢于反抗,敢于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据此简洁表述即可。
18.本题考查的是重要语句的赏析,先找到角度,可以从用词的角度、修辞的角度和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阅读划线可知这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所以可以根据人物的外貌特征,看看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等。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句中的“文静”“有精神”“坚毅刚强”可以灵活运用。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分析。阅读第⑧段,根据回信中的“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是对“我”的作品的称赞,这属于对后辈的鼓励;“天气酷热,多多保重”则体现了对后辈的关怀和体贴;根据“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可以看出“我”对杨绛先生的感恩;“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可以看出对杨先生的恭敬,敬佩;根据第⑨段“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体现了“我”对杨先生的怀念之情。据此解答即可。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行文安排的理解。可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方面分析。首先明确“思想内容”是文章主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然后具体分析文章和所给语段,言之有理即可。材料所给文字是对杨绛先生个人信合和主要成就的介绍,运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本文内容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杨绛的外貌描写和叙述杨绛先生的几件事,赞扬杨绛内在的人格、气质、精神美,在内容上两者不统一,在表达方式上两者也不协调,所以这段文字不能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