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单元 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就如同一幅画卷:1949年的长江前线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______;1982年,新德里亚运赛场上,中国姑娘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zhōng______的赞赏;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dān______精竭虑,多少人黑发变白发。他们的历史功绩必将镌______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同时,我们也要铭记那悲惨到了极点的南京大屠杀。
①锐不可当 ②镌 刻 ③由zhōng ④dān 精竭虑
二、选择题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大熊猫和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B.为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广大妇女,相关部门授予黄园等10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C.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
3.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比如有的人愁思百结,总是闷闷不乐;而有的人却笑口常开,充满欢歌。
②就是说,人们都要面对着悲伤、怨恨、疾病、绝望和死亡等人生的苦难。
③那么,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又有着不同的人生呢?
④在我看来,这主要是由于这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情、不同的心灵和不同的生活态度。
⑤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人九。
A.⑤④②③① B.④⑤②③①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三、文言文阅读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4.对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谓侍臣曰(对……说)
B.往昔初平京师(以前,从前)
C.炀帝意犹不足(值得)
D.使天下无事(使得)
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兼 东 西 征 讨 穷 兵 黩 武 百 姓 不 堪
6.请分析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并分析其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本报讯(记者程凤通讯员孟立)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 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己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
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7.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8.文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0.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修鞋匠
雪樱
①小区对面的空地上,有一个修鞋摊。修鞋阿姨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
②从我小时候记事起,阿姨就在这条街上修鞋,最初是她的父亲主修,她负责打下手。老先生个头不高,鹦鹉鼻,驼背,戴一副老花镜,断的一根眼镜腿缠着胶布。他和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书包、箱包、校服等拉链坏了,也习惯了找他。很多时候,人们不修鞋,每天过来坐一会儿,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拉家常,心里也欢喜。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
③这条街上,有一所大学、一所职专、一所小学,还有家幼儿园,每天放学时分,人声鼎沸,堵得水泄不通。一个初冬的午后,一位美籍外教拎着一双高筒靴子来了,他连说带比划,老先生听得云山雾罩,好在旁边的人领会了来意。老先生连连摆手,表示修不了,在场的人露出诧异的表情,“这是个大单,放着钱怎么不挣呢?”人群里一阵聒噪。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脸涨得通红,“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外教向前迈出一步,张开双臂,大声说道:“不要担心。” 又说,“你没问题。”旁边的人跟着翻译。说罢,他上前拥抱了一下老人,表示一周后来取。此时,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风影婆娑,又寂静如鸟羽,很快被落叶逐寸覆盖,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
④几天后,还是那个时间,外教如约而至,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助教。接过崭新、锃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见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丝毫看不出痕迹,又发现鞋子重新擦拭过,焕然一新,他对老先生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了不起!”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看到顾客满意,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⑤小修小补,零打碎敲,赚不了多少钱,却方便了日常生活,溢出了烟火气。老先生的良好口碑,为女儿接棒修鞋打下基础,也是无形的精神财富。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真诚、认真,她每天要照顾老父亲的起居,临近中午才出摊,还是那套老设备:一台老式的补鞋机,日头晒得剥皮掉漆,一只长了包浆的木头盒子里放着胶皮、线轴、鞋跟、刀剪、胶水等工具。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活”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再打量她的那双手,骨节粗大,布满老茧。
⑥那年春天,我给母亲网购了一双健步鞋,收到后母亲没舍得穿,等穿的时候意外发现脚后跟处有开裂,母亲便去找阿姨修鞋。那几天阿姨下午才出摊,原来儿子从部队回来探亲了。她眯着眼睛,仔细按压一遍,判断是断裂,应该是出厂残品,表示粘了也穿不了几天。鞋子原封不动被“退”了回来,我有些半信半疑,拍照给客服,客服答应退货,收到后验收发现的确是质量问题。我不禁对阿姨刮目相看,活儿好,技术高,信得过。
⑦后来,听母亲说,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毕业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这个手艺是老爹传下来的,我天天干着心里不慌张。不靠它吃饭,靠它解个闷吧。”她缓缓地说道。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有人觉得她白忙活,她的口头禅是:“人啊,活这一辈子,不能光为了挣钱,得有个乐趣,你说是吧。”一字一句,皆是哲理。
⑧《红楼梦》里曾写到晴雯抱病补裘的动人场景,晴雯补的是衣服,修复的是人心和人性。同样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由此,我对修鞋匠人更加敬畏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1.根据选文③—⑦段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老修鞋匠拒绝没有把握修好的鞋,在外教信任下接单;
(1) ;
阿姨继承父亲衣钵,判断出“我”母亲的鞋是出厂残品;
(2) 。
12.请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何妙处?
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脸涨得通红,“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
13.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两代修鞋匠身上令人敬畏的美德。
14.分析选文结尾段作用。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种植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
16.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高兴,也包含着父母为能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兴奋之情。
C.第③段段尾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原因是这些花过于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家庭的生活条件变好,生活的压力减小,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了。
E.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一悬念表现了母亲的聪明慈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
18.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dāng juān 衷 殚
2.A
B.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称号”;
C.词语搭配不当,将“改进”改为“改善”;
D.语序不当,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以为“了解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D
纵观语句,是谈对人生(或生活)的看法。⑤句用俗语道出了多数人生活的状态,应排首位;②句是对“人生不如意事十有人九”的解释,应排第二位;③句对⑤阐述的状况提出疑问,应排第三位;④是对③疑问的回答,应排第四位;①是对④解释的例证(佐证)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⑤②③④①。故选D。
4.C 5.兼 东 西 征 讨 /穷 兵 黩 武 /百 姓 不 堪 6.治国之道:治国以百姓为重,让百姓生活得快乐。人物形象: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反思、勤恳治国、以民为本的明君。
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C.句意:隋炀帝内心还是不满足。足:满足;
5.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隋炀帝)还同时东征西讨,用尽兵力随意发动战争,百姓不能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
“兼东征西讨”是说隋炀帝还同时东征西讨,表述一个行为;“穷兵黩武”形容他过度使用武力,是对其行为的评价;“百姓不堪”指百姓无法忍受,这是百姓的反应;
即断句为: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
唐太宗通过回顾隋炀帝的失败教训来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唐太宗指出隋炀帝贪得无厌、穷兵黩武,导致百姓不堪重负,最终亡国,这表明他认识到统治者不能过度索取和滥用武力,否则会失去民心。
“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唐太宗自己日夜勤勉,追求政治清明,让天下太平无事,从而使得徭役不兴,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体现出他以民为本,注重减轻百姓负担,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善于反思、勤恳治国、以民为本的明君形象。他能从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努力治理国家,关注百姓的福祉,致力于创造一个安定繁荣的社会环境。
参考译文:
贞观九年的时候.唐太宗对周围的大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搜刮不停,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7.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8.说明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国富民强的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 9.这句景物描写既写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又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同时也使文章的记述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10.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7.拟写新闻标题,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对拟写的标题要适度地进行增删和美化。本题标题的拟写可依据导语“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一句概括作答,即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8.考查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原文内容为“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很明显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目的是说明这些宏伟设想“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也就是说旧中国积弱积贫,修路理想无法实现,只有在今天,才能变理想为现实。这种对比,突出了今天的中国国富民强。
9.考查新闻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要先了解这句景物描写所描绘的内容,然后再谈作用。内容:“白云”“小溪”写出了沿线风景的美丽,“列车在隧道中穿行”赞美了建设者高超的技术。作用:“游弋”“穿行”“细流”等词使枯燥的记叙变得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用。
10.此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此题需结合文中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从文中最后一段“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可知: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能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1. 老修鞋匠将鞋修得焕然一新,拒绝多收费用 阿姨坚持出摊,修鞋不涨价 12.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修鞋匠解释自己拒绝接单原因时的急切(认真),表现了他的诚信(或质朴、不贪财也可)。 13.①讲诚信:把修补的鞋子交给阿姨,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凡事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
②手艺精湛:她眯着眼睛,仔细按压一遍,判断是断裂,应该是出厂残品;老鞋匠将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丝毫看不出痕迹。
③质朴、和气、真诚、不贪财:我没有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拒绝外教多付的一些费用;阿姨修鞋,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涨价。 14.由《红楼梦》里晴雯抱病补裘的情节,写到日常生活中的修补,表达了“我”对修鞋匠人的赞美,修鞋匠不仅修补出了美好生活,更丰盈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或深化主旨)。
11.本题考查提炼概括信息。
第①空,根据第④段“外教如约而至,这次和他一起来的还有助教。接过崭新、锃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见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丝毫看不出痕迹,又发现鞋子重新擦拭过,焕然一新,他对老先生竖起大拇指,不住地称赞‘了不起!’接着,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可概括为:老修鞋匠将鞋修得焕然一新,拒绝多收费;
第②空,根据第⑦段“阿姨的儿子进了军校,毕业后当了士官,家里生活条件也好了,但阿姨执意坚持出摊”“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可概括为:阿姨坚持出摊,修鞋不涨价。
1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
“老先生站起来,连说带比划”是对老先生的动作描写,“脸涨得通红”是对老先生的神态描写,“我没接触过这种材质的鞋子,怕修不好,给您搞砸了”是对老先生的语言描写。可知老先生担心修不好靴子拒绝接单时的紧张着急的状态,表现了他的质朴、诚信的品质。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
根据第②段“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街坊们都说:‘凡是经过他的手修的鞋,都入了保险柜。’言外之意是说他做工讲诚信”可知,做工讲诚信;
根据第①段“修鞋阿姨做活儿安静,说话声也安静,给人踏实感,把修补的鞋子交给她,就像随手扔给妈妈那样放心”,第②段“老先生个头不高,鹦鹉鼻,驼背,戴一副老花镜,断的一根眼镜腿缠着胶布。他和谁说话都和和气气,时间久了,大家都爱找他修鞋”“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第⑤段“修鞋阿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真诚、认真”可知,两代修鞋匠都和气、认真、真诚、质朴;
根据第②段“他做活儿慢,却极认真,飞针走线,有板有眼,搓皮粘胶,娴熟灵巧,宛如一对蝴蝶翻飞,把手上的功夫干出了大学问”,第④段“接过崭新、锃亮的鞋子,老外嘴巴张得老大,又是比划,又是赞叹。见鞋子修补完美,针脚工整,丝毫看不出痕迹”“他起身和助教小声耳语几句,示意多付一些费用。老先生婉拒了”,第⑤段“她一手扶着鞋跟,一手摇动转轮,几声金属响动,又几声上下响动,很快鞋子就在她手上‘活’了过来,变得完美无缺”,第⑥段“她眯着眼睛,仔细按压一遍,判断是断裂,应该是出厂残品,表示粘了也穿不了几天”,第⑦段“社会变迁,潮流更迭,阿姨修鞋却还是原来的老价格,这么多年来没涨过价”可知,两代修鞋匠都技艺精湛,不贪财。
14.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尾段内容上写了《红楼梦》里晴雯抱病补裘的情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修补,作者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修补,亦是修补美好生活,让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盈”,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修鞋匠不仅是补鞋,更是修补生活让生活变得美好,也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得丰盈。这句话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我”对修鞋匠人的赞美之情。
15.①小时候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
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16.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答出一种即可),生动形象地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表达了“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感激)之情。 17.AC 18.①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④表达作者对母亲及家人的思念及祝福;⑤作为本文的线索。答出四点即可
15.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不是发生在阳台上”,据此来寻找相关的语句提炼作答。
第一个故事,根据第②段“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可概括出: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
第二个故事,根据第③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可概括出: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16.考查句子赏析。
第⑤段划线句“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楞”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们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他们的生命能量都给了我们,这个“楞”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激,对父母的心疼和感恩。
17.考查内容理解。
A.理解分析不正确。根据第①段“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可知,本段使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而非“说明”;
C.理解分析不正确。根据第③段“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可知,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听到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而自己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而非“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18.考查标题的含义。
文章题目为“阳台上的花”,表面含义,根据①段“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和④段“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等,可知,指的是母亲在阳台上种的植物和花;
深层含义,根据②段“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可知,“阳台上的花”茁壮成长,暗示了孩子们的成长;
象征意义,根据②段“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可知,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结合④段“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母亲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改生活态度,可知,“阳台上的花”也象征精神深处的一种审美情趣。
从情感上看,根据③段“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和⑤段“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他们一家五口人,喜欢“五代同堂果”,希望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我”在外地也常常睹花思人,可知,“阳台上的花”寄予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予了作者对和睦家庭的热爱和想念,对母亲的感恩和思念。
从结构上看,根据①段“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②段“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和④段“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等可知,文章以“花”为线索,叙写了母亲的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