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1 14: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与冬奥结缘后,首钢工业遗存被悄然改造成了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四个冬季运动训练场馆,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四块冰”。“这里是条件最好服务也最好的场馆【甲】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赵宏博的这句评语,是对首钢冬训中心花滑馆的最高评价。去年6月起,中国花样滑冰队、短道速滑队和冰壶队先后搬进了“新家”。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武大靖更是称这里为“福地”【乙】他在这里训练后三夺世界冠军。
四座静悄悄的冷却塔旁,是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在这里产生4枚金牌。夜晚,灯光映射下的跳台赛道晶莹剔透,建筑侧影色彩斑斓,让人眼花liáo____乱。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悄(qiāo) 潦 B.悄(qiāo) 缭
C.悄(qiǎo) 缭 D.悄(qiǎo) 潦
2.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 【乙】: B.【甲】”! 【乙】——
C.【甲】 ”! 【乙】: D.【甲】!” 【乙】——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拨款(bō)  颁发(fēn)  逝世(shì)
B.仲裁(zhōng)  疗法(liáo)  仪式(yí)
C.授奖(shòu)  渗透(cān)  荷兰(hé)
D.即日(jí)  仪式(yí)  诺贝尔(nuò)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 联盟 拔款 卓有成就
B.仪式 巨额 评义 一马当先
C.基金 钞票 吞食 徒有虚名
D.粉碎 安慰 式样 悔人不倦
5.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B.电头也称“消息头”,交代通讯社名称、报道地点和报道时间,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C.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D.消息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其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6.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位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
B.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C.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7.2023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三、综合性学习
8.2023年12月13日是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航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将表格填写完整。
网站介绍 特点
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
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
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 学术性
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
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
(2)小凡搜集了下面这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作为班级板报的摘要。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
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
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
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有删改)
(1)为这一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
(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雨中的军礼
新华社武汉10月26日电(记者 冯国栋)
①26日黄昏,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但是,现场观众几乎没有人离去。人们静静地守在雨中,默默地等待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
②当天下午的女子沙滩排球决赛,由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
③对手是一对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组合。此前,在22日的预赛中,这对巴西组合就以2∶0的比分击败了中国队的赵慧敏/蒋莉。
④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没有期待中的晴空万里,但现场是火热的,观众的心情是澎湃的。
⑤上半场,两位中国女将登场后,现场气氛立刻被点燃,所有的观众现场起立为她们鼓掌。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小朋友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
⑥这是一场一波三折的比赛——三个回合,两胜一负。
⑦第一回合的比赛中,双方在局点胶着对抗,中国队最终两分险胜。第二回合较量中,巴西队逐渐摸清了中国队的进攻方式,在默契配合下扳回一局。最终中国队在决胜局以15∶9胜出,摘得女子沙滩排球桂冠。
⑧这也是一场充满友谊、有“温度”的比赛——观众为中国队的精彩发挥而鼓掌,为对手的不妥协而鼓掌。
⑨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现场的救护人员立即上前治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观众席中开始有人为巴西队员加油。接着人们大喊:“Brazil,Go Go Go!(巴西队,冲冲冲!)”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观众毫不吝啬地报以掌声。
⑩比赛结束后,现场媒体将两名中国队员团团围住。采访结束后,现场又被激动的志愿者围得水泄不通。志愿者们纷纷摘下帽子,希望得到冠军队员签名。
此时,天色已黑,返程晚高峰即将来临。雨越下越大,但观众没有离去,静静地站在雨中,等待颁奖的那一刻。
下午5点半左右,颁奖仪式开始。中国队等获得前三名的代表队走进颁奖现场,观众席顿时红旗摇动。银牌归属巴西队,铜牌被俄罗斯队获得。
当王凡/夏欣怡登上冠军领奖台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久久未平。
下午5点45分左右,雄壮嘹亮的国歌在长江之畔响起。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对手很强大,但我们不怕。在决胜局,我们说好了,不管对手怎么打,我们都会顽强努力地争取每一分。”王凡激动地说。
10.文章以《雨中的军礼》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3.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找出一处侧面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14.在这场比赛中,中巴双方的队员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
①当《环球人物》记者同杨利伟面对面坐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他那双眼睛。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第一双从宇宙归来的眼睛,瞳孔中,仿佛仍然映射出星光点点。
②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细节。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当时还没有中国人上过太空,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他竟如此镇定。杨利伟说:“即便有什么突发情况,为了国家、民族,贡献就贡献了,牺牲就牺牲了。”有个情景一直深深印在他脑海里:出征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给他壮行,他敬完军礼,转身往侧门走。马上到门边了,他又回过头,他看到胡总书记向前迈了两步,向他挥手的同时,眼睛里闪烁着泪光……这是祖国在送别即将出征的游子,游子一定会平安回来!
③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经过一天的太空遨游,神舟五号终于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经过一系列准备后,杨利伟顺利出舱。他曾经想象过这个场面,本来设计的出舱动作是向迎接他归来的首长和战友挥手致意。
④但他刚出来,就愣住了。在荒凉的大草原上,人群黑压压挤成一片。记者一边拍照,一边兴奋地喊着:“中国万岁!”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
⑤太高兴了!那一刻,不分职级高低、男女老少,大家都是以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奔向杨利伟。一名离杨利伟最近的记者提醒他:“利伟,你赶快说句话!”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受,谁也设计不出来!”这是杨利伟人生中最难忘的场面之一,也让他一直思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大家一反常态,如此忘情呼喊?
⑥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那时的杨利伟,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后,地面指挥刚告诉他能在舱内活动了,他就第一时间冲到了舷窗。那是中国人此前从未拥有过的视角,他代表全体中华儿女望向浩瀚的太空。他最先望向的是地球,“那个时候你首先会感受到人类很伟大”。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
⑦杨利伟当时想了很多,情感是复杂的:既然人类渺小,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他,脑海中这种关于生存和探索的思考更加强烈。入选中学课本的《太空一日》详细记录了这个过程——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杨利伟感党五脏六腑就快被震碎了,这个过程持续了26秒。这段时间里,杨利伟只有一个想法:“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
⑧经历过这些,再站到外太空和地球之间,杨利伟的感触更加强烈:壮观的万家灯火下,是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人类能在浩瀚宇宙中繁衍生息,中国能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不断发展,一定是有深刻原因的。
⑨飞行结束后,杨利伟参加了很多活动。他来到“飞天”壁画所在地敦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杨利伟听得入迷了。洞窟壁画上,有“飞天”的仙女;而洞窟中,是实现飞天梦想的杨利伟。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飞行在浩瀚太空时思索的谜题,竟在脚下千年的黄沙戈壁中得到答案。记者忍不住和他探讨:“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是矛盾而统一的吗?”杨利伟凝望着远方,深邃的眼睛似乎依然在仰望太空,憧憬着更遥远的未知。
⑩从此,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
(本文有删改)
【人物通讯·事例】
15.人物通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精神风貌。请阅读文本,概括事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中国第一双凝望太空的眼睛
游子太空出征,义无反顾
【人物通讯·细节】
16.人物通讯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请品读以下细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为什么要强调在等待火箭发射最后两小时心率与平时相差无几?)
(2)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物通讯·写法】
17.请通读全文,完成航航和舟舟的对话。
航航:杨利伟最先望向地球时觉得人类很伟大,然而看向更远的宇宙后再望向地球,人类就很渺小,不是很矛盾吗?
舟舟:并不矛盾,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通讯·主题】
18.第⑩段“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 2.D
1.悄——qiǎo,悄然:形容寂静无声。
liáo——缭,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故选C。
2.“这里是条件最好服务也最好的场馆”引述的话已经结束,且表达了强烈的赞叹之意,故甲处应为叹号和后引号。
乙处后面“他在这里训练后三夺世界冠军”是对他把这里称为“福地”的解释,故应用破折号。
3.D
A.颁发(fēn)——bān;
B.仲裁(zhōng)——zhòng;
C.渗透(cān)——shèn;
4.C
A.“拔款”——“拨”;
B.“评义”——“议”;
D.“悔人不倦”——“诲”;
5.D
D.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而不是“标题、主体、结语”;
6.A
A.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责无旁贷”与后面的“责任”有语义上的重复,使用有误;
B.颇有建树: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结合语境可知,法国的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建立许多功绩,该词使用正确;
C.莫衷一是:指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结合语境“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可知,大家对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现象意见不一致,该词使用正确;
D.难言之隐:指难于说出口的藏在内心深处的事情。结合语境“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可知,他可能有什么难于说出口的事情,该词使用正确;
7.B
B.有误,由题干内容可知,这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第10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样的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8.(1)①及时性(时效性) ②知识性(专业性) ③国际性(广泛性、公开性、全面性、全球性)
(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①根据“可随时发布”“新闻”可确定“及时性(时效性)”;②根据“介绍……知识”可确定“知识性(专业性)”;③根据“针对全球网民”可确定“国际性(广泛性、公开性、全面性、全球性)”。
(2)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应根据对新闻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结合着新闻导语。答题模式可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要标明地点)。本新闻导语为: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可概括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9.(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2)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交代消息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烈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加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
(4)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发扬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1)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标题。
解答抓住导语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然后提取新闻要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事件),“17日上午”(时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点),“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结果),然后依据答题思路概括,再根据字数压缩即可。
(2)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属于消息的电头,在消息中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解答时,要根据电头的组成,并结合消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分析作用,此处能够让读者把握住真实信息。
(3)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组成。
⑤⑥段追忆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和环境条件。消息中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解答时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
要求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解答要针对志愿军烈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表明对自己的影响即可。注意要落实表现“敬意”的要求。
示例:尊敬的志愿军英雄们,你们是祖国的瑰宝,你们是最值得敬仰的人!请你们相信,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勤奋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努力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0.“雨中的军礼”是对两位沙滩排球队员夺冠后向国旗行军礼这一特写镜头的概括: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10月26日黄昏,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最终夺冠。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中国队的精彩发挥,又引出下文巴西队员不妥协的具体表现。 13.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小朋友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
作用:侧面烘托出比赛的激烈程度,表现了中国观众浓浓的爱国情。 14.(示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10.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雨中的军礼”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为什么写雨中?谁的军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 段可知,概括文章内容“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同时,暗含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两位沙滩排球队员的赞美之意。
11.本题考查总结概括新闻事件的能力。作答此题,需先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①段“26日黄昏,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10月26日黄昏。地点: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和事件(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第②段“当天下午的女子沙滩排球决赛,由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点明了人物: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第⑦段“最终中国队在决胜局以15∶9胜出,摘得女子沙滩排球桂冠”点明结果:中国队夺冠。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观众为中国队的精彩发挥而鼓掌”承接上文第⑤段“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写中国队的精彩发挥,“为对手的不妥协而鼓掌”引出下文第⑨段“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观众毫不吝啬地报以掌声”写巴西队员不妥协的具体表现。
13.本题考查场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示例:第⑩段:比赛结束后,现场媒体将两名中国队员团团围住。采访结束后,现场又被激动的志愿者围得水泄不通。志愿者们纷纷摘下帽子,希望得到冠军队员签名。
作用:侧面烘托出两位中国沙滩排球队员高超的技艺和为国争光的精神,表现了中国观众du她们深深的喜爱和浓浓的爱国情。
1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是主观性试题,只要表达出自己从他们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即可。
如从第③段“对手是一对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组合”学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第⑨段“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学到了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从第 段“下午5点45分左右,雄壮嘹亮的国歌在长江之畔响起。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学到了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15. 经受太空共振,正常飞行; 航天归来出舱,人群欢呼; 参观飞天壁画,内心顿悟 16.(1)凸显杨利伟在最后两小时等待过程中心无杂念、镇定自若、内心坚定,体现他平时准备充分,随时打算为国出征;同时,具体的数词凸显新闻通讯的真实性。
(2)运用神态描写,写出杨利伟不论是下意识还是深思熟虑都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可见,极强的爱国情怀深植其心中,浓浓的爱国之情让读者动容。 17.人类能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探索宇宙空间,可见科技的发达,人类的伟大。然面对浩瀚的星河,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的人类更是渺小,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还很长。“伟大”和“渺小”矛盾对比,引出杨利伟有关人类文明的思考。 18.满满的乡愁是航天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深沉的爱和依恋;正是这种深厚的乡土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奔赴宇宙太空,实现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飞天是中华民族实现人类在宇宙中繁衍的梦想,是文明在宇宙中生生不息的憧憬。飞天既是征程,也是归途,因为生存和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15.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作答时注意围绕“典型事例”展开。
根据第⑦自然段“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了强烈的共振。这种低频共振叠加了一个6G的超重负荷”“地面工作人员也很着急,与他朝夕相处的领导、专家和队友忍不住哭了出来。直到看见杨利伟眨了眨眼,并且报告:‘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正常打开!’所有人才如释重负”可以概括为:经受太空共振,正常飞行;
根据第④自然段“喊声并不整齐,还有些嘈杂,因为这不是提前安排的,而是在场的人自发的。现场本来有一条维持秩序的黄线,但杨利伟下来后,这条黄线不见了,工作人员、武警、警察……所有人都一起向杨利伟的方向跑去”可以概括为:航天归来出舱,人群欢呼;
根据第⑨自然段“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领着杨利伟一个洞窟一个洞窟地看,详细讲述每一个洞窟的精彩故事”“那一刻,杨利伟顿悟了,那个在神舟五号上的疑问和谜团被解开。眼前的一切,就是人类、就是中国能在浩瀚星海中生生不息、不断繁衍的理由!”可以概括为:参观飞天壁画,内心顿悟。
16.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赏析。
(1)“在等待火箭发射的最后两个小时里,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与他平时72-73次/分钟的心率相差无几”一句中,强调了在等待火箭发射最后两小时心率与平时相差无几是为了突出在这紧张无比的时刻,杨利伟依然可以保持镇定自若,体现他平时准备充分,随时打算为国出征;“杨利伟的心率保持在76次/分钟”,用具体的数词凸显新闻通讯的真实性。
(2)“杨利伟还在愣着,下意识地说出:‘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如果那个场景重来一次,让他深思熟虑地再说一遍,他还是会说这一句”一句中,“还在愣着”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杨利伟刚出仓时没有回过神的状态,“下意识地说出”说明他说的话没有经过思考,可见,“我为祖国感到骄傲!”是他内心深处的真实表达,说明极强的爱国情怀深植其心中,浓浓的爱国之情让读者动容。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⑥自然段“但当他的视线看向更远的宇宙,没了大气层的折射,星星不再闪烁,每一颗都明亮得耀眼,像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晶莹宝石。这时,他再望向地球,又感觉人类很渺小”分析可知,人类的渺小指的是面对浩瀚的星河,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的人类更是渺小,人类探索未知的旅程还很长;结合第⑦自然段“为何又能将自己乘坐的神舟五号这重达8吨的庞然大物送上来?文明为何可以在宇宙中生生不息”分析可知,人类的伟大指的是能够将神舟五号送上太空,探索宇宙空间,可见科技的发达,人类的伟大。“伟大”和“渺小”矛盾对比,引出杨利伟有关人类文明的思考。
18.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结合第⑨自然段“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和奔向宇宙的浪漫探索”分析可知,“中国空间站承载着满满的乡愁”指的是中国人深厚的乡土意识,是航天人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深沉的爱和依恋;正是这种深厚的乡土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奔赴宇宙太空,实现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航天员奔赴星辰大海,既是征程,也是归途”指的是中国人对宇宙的浪漫探索,是中华民族实现人类在宇宙中繁衍的梦想,是文明在宇宙中生生不息的憧憬。飞天既是征程,也是归途,因为生存和探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