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理解 专项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1.阅读下面两则消息,完成小题。
(一)_______
中新社沈阳9月16日电(记者 王景巍)16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
当天,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中国连续三年派出运﹣20专机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家。
11时许,运送烈士棺椁的运﹣20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以“过水门”礼节迎接,两架伴飞护航的歼﹣20战机进行超低空飞行。歼﹣20接迎、歼﹣20护航,阔别故土70余载,祖国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英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
16日中午,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仪式现场气氛庄重。现场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茂盖着鲜红的五星红拱。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多名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冒雨参加迎回仪式,他们眼含热泪,与现场人员一起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仪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17日上午,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在此举行。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成、保家卫国,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
72年沧海桑田,但祖国人民从未忘记。根据中韩两国领导人在2013年达成的共识,从2014年到2022年,中国已用最高礼遇迎接九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二)山河已无恙,英雄请安息!
人民日报沈阳9月17日电(记者胡婧怡、刘佳华)_______
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
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意。《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巍视棺椁,送别英雄。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自2014年以来,共有九批(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安葬。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为第一则消息补写一个标题,为第二则消息补写导语。
(2)新闻报道虽然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但字里行间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情感。上面两则消息共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结合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2.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
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17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
②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10时许,军乐队奏响《思念曲》,仪式正式开始。在解放军战士持枪护卫下,礼兵护送志愿军烈士棺椁缓缓步入现场,全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③魂兮归来,嘉名孔彰;魂兮归来,万古流芳。退役军人事务部党组书记、部长裴金佳致祭文。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④《思念曲》再次奏响,礼兵抬起志愿军烈士棺椁,绕广场半周,缓缓走向安葬地宫。全场人员肃穆站立,凝视棺椁,送别英雄。参加仪式的人们排起长队,向烈士献花致敬,并瞻仰烈士英名墙。
⑤70多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2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为了和平献出了宝贵生命。截至2022年,中韩双方已连续9年进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将825位烈士遗骸接回祖国。
⑦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财政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和辽宁省委、省政府,沈阳市委、市政府,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同志,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
(有删改)
(1)为这一消息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
(2)“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在消息中有什么作用?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4)70多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不惧强敌,英勇战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假如你在现场凭吊,请你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小题。
【材料一】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2022年10月6日电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当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
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说,埃尔诺“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在写作中,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 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她的创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马尔姆表示,他很遗憾未能与埃尔诺取得电话联系。
埃尔诺1940年出生于法国,是当代法国文坛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已出版多部作品,代表作包括《悠悠岁月》等。
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于1901年,从第一届颁给法国作家苏利·普吕多姆至2022年,共有119位得主。叶芝、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萧伯纳、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获得过这一奖项。
【材料二】
1895年11月,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在遗嘱中提出设立五大奖励领域,除了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还有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这类奖项的设立是为了表彰在自然科学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
近日,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的陆续揭晓。引发了国人对诺奖一年一度的热议。那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呢?
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专注科学、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
2015年10月,在瑞典的颁奖典礼上,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对疟疾治疗做出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捧回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项。1969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开始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并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在历经380多次失败之后,屠呦呦团队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了抗疟新药“青蒿素”,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青蒿素问世5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正因为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种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三】
在过去的70多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由弱变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我们的科研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更卓越的科研能力、更具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去赢得世界科研领域的认可和赞誉,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当然,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例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法国量子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是世界上公认的量子光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轰动世界的实验,验证了贝尔不等式,验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另一方面,事实上我们拥有很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莫言先生曾到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发表演讲,他说道:“在中国一提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把人神话了,人就成神了。获得了文学奖的人有很多,我不过是其中的幸运者。事实上,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奖而已。”
的确,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应该得到承认,但它并不是反映当前各国科学和文化最高水平的唯一指标。何况,诺贝尔科学奖的评奖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委员会的主观倾向和评委们的内部斗争。诺贝尔奖的荣誉能给一个国家带来声望,推动经济发展,鼓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
3.请你为材料一这则消息拟写标题。(不得超过23个字)
4.下列对材料二、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见证了百年来人类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很难漠视其价值和意义。
B.2015年,屠呦呦凭借对抗疟新药“青蒿素”的成功提取,成为第一位获得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C.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法国量子物理学家阿兰·阿斯佩,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轰动世界的实验,验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D.近几十年来,当代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因此我们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必将获奖。
5.2022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尘埃落定。请你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具体内容,谈谈我们今天应如何看待诺贝尔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节选)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撒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罐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因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在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6.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7.选文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8.“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9.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雨中的军礼
新华社武汉10月26日电(记者 冯国栋)
①26日黄昏,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但是,现场观众几乎没有人离去。人们静静地守在雨中,默默地等待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
②当天下午的女子沙滩排球决赛,由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
③对手是一对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组合。此前,在22日的预赛中,这对巴西组合就以2∶0的比分击败了中国队的赵慧敏/蒋莉。
④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没有期待中的晴空万里,但现场是火热的,观众的心情是澎湃的。
⑤上半场,两位中国女将登场后,现场气氛立刻被点燃,所有的观众现场起立为她们鼓掌。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小朋友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
⑥这是一场一波三折的比赛——三个回合,两胜一负。
⑦第一回合的比赛中,双方在局点胶着对抗,中国队最终两分险胜。第二回合较量中,巴西队逐渐摸清了中国队的进攻方式,在默契配合下扳回一局。最终中国队在决胜局以15∶9胜出,摘得女子沙滩排球桂冠。
⑧这也是一场充满友谊、有“温度”的比赛——观众为中国队的精彩发挥而鼓掌,为对手的不妥协而鼓掌。
⑨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现场的救护人员立即上前治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此时,观众席中开始有人为巴西队员加油。接着人们大喊:“Brazil,Go Go Go!(巴西队,冲冲冲!)”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观众毫不吝啬地报以掌声。
⑩比赛结束后,现场媒体将两名中国队员团团围住。采访结束后,现场又被激动的志愿者围得水泄不通。志愿者们纷纷摘下帽子,希望得到冠军队员签名。
此时,天色已黑,返程晚高峰即将来临。雨越下越大,但观众没有离去,静静地站在雨中,等待颁奖的那一刻。
下午5点半左右,颁奖仪式开始。中国队等获得前三名的代表队走进颁奖现场,观众席顿时红旗摇动。银牌归属巴西队,铜牌被俄罗斯队获得。
当王凡/夏欣怡登上冠军领奖台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久久未平。
下午5点45分左右,雄壮嘹亮的国歌在长江之畔响起。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
“对手很强大,但我们不怕。在决胜局,我们说好了,不管对手怎么打,我们都会顽强努力地争取每一分。”王凡激动地说。
10.文章以《雨中的军礼》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3.文章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找出一处侧面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14.在这场比赛中,中巴双方的队员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航空母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
倪宁 杨毅斌 胡善敏 龚增兵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按计划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②航空母舰是搭载舰载飞机的海上活动平台,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是掌握航母技术的重要环节。“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和科技人员围绕舰载机上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试验与训练有机融合,以试验带动训练,以训练保障试验,大大提高了试航试训效率。11月25日上午7时许,身着七彩服装的航母舰员在甲板上一字排开,仔细排查飞行跑道上可能出现的异物,这是舰载机起降前的必要工作。各战位人员也随之就位,从服装色彩上可以区分出他们的岗位。上午9时,从陆地某机场起飞的歼-15飞机飞临辽宁舰上空。飞行员在完成对着舰环境的判断后,从舰艉进入,在光学助降系统和着舰指挥员的引导下,调整航向,对准跑道,放下尾钩。
③歼-15舰载机的尾钩牢牢钩住第二道阻拦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住,尾钩自动脱索,着舰一次成功!随后,在飞行员的操控下机翼折叠,滑行至机务准备位置,甲板作业保障人员迅速对飞机展开各项技术检查和准备。歼-15飞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斗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可执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飞行性能良好,可配挂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具备远程打击和昼夜间作战能力。
④在完成各项机务准备作业后,歼-15舰载机转入待飞状态,双发动机点火、重新展开机翼,在起飞滑行引导员熟练的手势动作引导下,滑行至起飞位置。止动轮档、偏流板先后生起,发动机接通全加力,在战机强大的轰鸣中,两名起飞助理挥动右臂,做出放飞手势。止动挡板落下,舰载机如离弦的箭加速滑跑,沿着舰艏14度上翘角跑道滑跃升空。
⑤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外同行用“刀尖上的跳舞”来比喻舰载战斗机着舰,用“刀尖上的舞者”来形容舰载机飞行员。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按照大胆地飞、科学地飞、精确地飞的要求,进行了高强度的飞行训练,探索并固化了着舰的飞行方法,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挡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掌握了大侧风、低能见度、不稳定气流等条件下的偏差修正动作要领。在实际研究和训练中,所有舰载机飞行员的成绩都达到了训练大纲规定的标准和上舰试验要求,首次上舰飞行均一次成功。经多架次的起降飞行训练充分验证了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数据表明: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据了解,辽宁舰入列以来,他们已完成上百个训练科目和试验项目,下一步仍将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试验任务。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通讯,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B.文章中把舰载机的着舰写得比起飞更详细,是因为相比较而言,着舰比起飞难度更高,技术性更强。
C.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一系列数字,意在表明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着舰难度系数之高,说明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
D.通讯只要围绕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报道其言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或相对完整地记述新闻事件,展示其发展过程与社会意义,它并不强调时效性。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篇通讯的主要内容。
17.阅读第⑤段,说说人们为什么八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
18.从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①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②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③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④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⑤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⑥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⑦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千克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⑧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有删改)
19.第①段中引用的习近平的讲话有什么作用?
20.第②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主要涉及了哪些信息?
21.第④~⑧段中,作者列出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22.阅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参考答案:
1.(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
(2)材料一从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入手描写,材料二主要记录了安葬仪式,都体现了作者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和对生命逝去的惋惜与不舍。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通常暗含在导语中,根据消息(一)导语“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88位志愿军烈士遗嵌及837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概括可得: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导语的特点是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提纲挈领,统帅主题。根据这一特点,结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写即可。
根据消息(二)“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抗美援朝老战士、烈士家属、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部队官兵代表、青少年学生代表等约200人参加仪式”可拟写导语为: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陵园下沉式纪念广场举行。
(2)本题考查情感把握。
从消息(一)“祖国用最隆重的方式给予英雄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归来”消息(二)“全体人员向志愿军烈士三鞠躬,27名礼兵鸣枪12响,向英烈致意”能看出作者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
从消息(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奋成、保家卫国,十九万七千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异国他乡”流露出作者对十九万七千多名生命的疼惜和同情,而消息(一)“72年沧海桑田,但祖国人民从未忘记”几个字中又隐含着作者的欣慰和期望。
2.(1)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2)是消息的电头部分,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让读者更好地把握报道信息,也能进一步印证消息的真实性。
(3)⑤⑥段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交代消息的背景,让读者了解烈士壮烈牺牲的原因和意义,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消息的前因后果,增加对烈士们的敬仰之情,突出主题,也使消息结构更加完整。
(4)敬爱的志愿军战士,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是最可爱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会发扬你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
(1)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标题。
解答抓住导语部分,即消息的第①段,然后提取新闻要素,“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事件),“17日上午”(时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地点),“88位志愿军英烈在祖国大地安息”(结果),然后依据答题思路概括,再根据字数压缩即可。
(2)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
“新华社沈阳9月17日电(记者汪伟、米思源)”属于消息的电头,在消息中交代消息的发出单位、地点、时间以及报道者等相关信息。解答时,要根据电头的组成,并结合消息“用事实说话”的特点分析作用,此处能够让读者把握住真实信息。
(3)本题考查消息的结构组成。
⑤⑥段追忆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因而属于消息的背景部分。消息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和环境条件。消息中的背景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有助于烘托、突出主题。解答时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拓展迁移能力。
要求用心里话表达对烈士的敬意。解答要针对志愿军烈士,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表明对自己的影响即可。注意要落实表现“敬意”的要求。
示例:尊敬的志愿军英雄们,你们是祖国的瑰宝,你们是最值得敬仰的人!请你们相信,我们会继承你们的精神,勤奋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努力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 4.D 5.①我们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②从获奖成果中,我们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③充满信心、不必妄自菲薄。
④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3.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的方法,结合新闻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根据导语“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可知,此则新闻的对象是“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主要事件是“瑞典文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女作家安妮·埃尔诺”,据此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4.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与辨析。阅读材料全文,准确把握材料的观点态度,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将题目信息带入相应语句比对理解,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进行区分辨析。
D.“中国必将获奖”的说法太过绝对,与材料三最后一段“但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不相符,是错误的;
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内容,找到相关语句概括作答。
材料二“从对待历届获奖成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了解获奖者和他的科研成果,而且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可概括为“我们不仅要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材料三“从历届获奖的人员名单上看,我们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可概括为“我们中国在不少领域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差距”;“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完全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概括为“我们不必妄自菲薄,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中国人,也应以一种客观、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可概括为“要客观地用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看待和关注诺贝尔奖”。
6.①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②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7.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8.反衬。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9.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作用: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
6.考查文题的妙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表明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并暗含着对生命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的主题。
7.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出于一种使用命感,对死难者的悼念,对纳粹的愤恨,对大屠杀内心的哀痛。所以作者一定要写这篇报道。
8.考查写作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句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怒放的雏菊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它生长在代表死亡和戕害生命的,形成鲜明反差,揭露了法西斯残害生命的暴行,也说明生命不会被彻底击垮,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9.“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继续运用反衬的手法,同时点明题旨,也是作者对人们的提醒。揭示了奥斯维辛存在的深远意义:它既是人类邪恶的罪证,也是唤醒良知、警示后人的警钟。反复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
10.“雨中的军礼”是对两位沙滩排球队员夺冠后向国旗行军礼这一特写镜头的概括:能够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10月26日黄昏,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最终夺冠。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总结上文中国队的精彩发挥,又引出下文巴西队员不妥协的具体表现。 13.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小朋友声嘶力竭,喊得嗓子都哑了。
作用:侧面烘托出比赛的激烈程度,表现了中国观众浓浓的爱国情。 14.(示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
10.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雨中的军礼”这个题目,形式上,设置悬念,为什么写雨中?谁的军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结合第 段可知,概括文章内容“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同时,暗含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对两位沙滩排球队员的赞美之意。
11.本题考查总结概括新闻事件的能力。作答此题,需先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①段“26日黄昏,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结束了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10月26日黄昏。地点:武汉汉阳沙滩排球场)和事件(军运会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第②段“当天下午的女子沙滩排球决赛,由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迎战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点明了人物:中国选手王凡/夏欣怡、巴西队利马/塔莉塔组合。第⑦段“最终中国队在决胜局以15∶9胜出,摘得女子沙滩排球桂冠”点明结果:中国队夺冠。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12.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位于文章中间的句子往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观众为中国队的精彩发挥而鼓掌”承接上文第⑤段“每当中国队打出漂亮进攻,或阻挡对方一次惊险的进攻,观众总是报以最大声的欢呼和喝彩”,写中国队的精彩发挥,“为对手的不妥协而鼓掌”引出下文第⑨段“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观众毫不吝啬地报以掌声”写巴西队员不妥协的具体表现。
13.本题考查场面描写的作用。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示例:第⑩段:比赛结束后,现场媒体将两名中国队员团团围住。采访结束后,现场又被激动的志愿者围得水泄不通。志愿者们纷纷摘下帽子,希望得到冠军队员签名。
作用:侧面烘托出两位中国沙滩排球队员高超的技艺和为国争光的精神,表现了中国观众du她们深深的喜爱和浓浓的爱国情。
14.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的能力。这是主观性试题,只要表达出自己从他们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即可。
如从第③段“对手是一对配合默契、经验丰富的组合”学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从第⑨段“比赛中,巴西队员救球出现意外,倒在地上抱住脚踝,表情痛苦。……看到受伤的对手从场地上顽强地站了起来”学到了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从第 段“下午5点45分左右,雄壮嘹亮的国歌在长江之畔响起。王凡/夏欣怡站在雨中,用军礼向国旗致敬,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学到了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精神。
15.D 16.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成功进行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 17.①航母甲板面积小,舰载机起降难度大;②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给舰载机的操作带来巨大难度。 18.示例: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要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有误。通讯和消息一样,都是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报道体裁。通讯虽然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完整,但仍需要强调时效性,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文章第①段介绍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后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特别强调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接着,文章通过具体的训练细节和过程,详细描述了舰载机歼-15的起飞和着舰的过程,如舰员在甲板上的准备工作、歼-15飞机的起飞和着舰等。最后,文章总结了舰载机歼-15的起降飞行训练的成功,强调了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和舰上飞行指挥员在训练中表现出的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他们取得的成果。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根据第⑤段“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场所,飞行甲板跑道长度是陆地机场的十分之一,面积是百分之一,尽管航母甲板总长有300多米,但能够提供舰载机起飞、着舰使用的距离只有百米左右”可知,航母甲板面积很小,相比陆地机场,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难度要大得多。
根据第⑤段“舰载机起降时,航空母舰要根据海区气象条件保持一定的航行速度,同时受涌浪影响,航母还会产生纵向、横向的摇动,以及上下起伏,这些无疑给舰载机性能、飞行员操纵水平,以及航母各种相关设施设备、各岗位人员的组织指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知,航母行驶时还会受到风浪的影响而产生多方向的晃动,这无疑给舰载机的起降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对飞行员的操纵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人们把舰载战斗机着陆比作“刀尖上的跳舞”,把舰载机飞行员比作“刀尖上的舞者”,形象地比喻出了舰载机着舰的高难度和飞行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1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启示。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我国舰载机飞行员成功起降的经验,即面对新机种、新科目、新环境、新要求,他们表现出了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把握规律,精益求精。然后,思考这些经验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启示。最后,将这些启示总结成一句或几句话的感悟。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们都要具备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勇于探索、刻苦训练,才能在挑战中把握规律、精益求精,最终取得成功。
19.习近平的讲话点明了这次公祭活动的目的,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待和平的态度。 20.插叙。交代“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以及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机构。 21.作者运用“9时56分”“10时整”等精确的时间,“18”“16”“8”“77”“1.65”“2014”“160”等准确的数字,体现了新闻准确、真实的特点。 22.【示例】此时此刻,抚今追昔,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惨痛的一幕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无论时间多么久远,历史都会记住这一天。南京大屠杀这一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将向所有世人表明“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19.本题考查引用作用。
结合第①段“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知,习近平的讲话点明了这次公祭活动的目的,就是呼吁和平,指出了和平的意义和价值,是全人类实现梦想的基础。
结合第①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可知,习近平提出和平需要争取、维护,一方面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心声,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待和平的态度,不是等待和平,而是争取和平。
20.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结合第②段“1937年的12月13日”和“2014年2月27日”两个时间点可知,这是在现在的时间线中插入了过去的两个时间点的事情,故可判断运用了插叙的叙述顺序。
结合第②段“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可知,交代“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结合“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可知,交代了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机构。
21.本题考查引用作用。
第④段“9时56分”、第⑤段“10时整”是精准的时间,准确交代了公祭仪式整个流程的进度;“18”“16”“77”具体交代了各个群体人数,“1.65”“2014”“160”具体交代了三足圆形铜鼎的高、重和数字意义等。这些数字都展现了一种精准性、真实,这体现了新闻准确、真实的特点。
22.本题考查启示感悟。答题思路:抓住文章中的一些内容,谈自己的感悟,可以扣住“和平”“牢记历史”等内容进行思考、感悟。
示例:今天,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牢记仇恨,而是为了牢记历史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要在历史的教训中学会争取和平,只有牢记历史的教训,才能维护今天的和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