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孟子》三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项目式学习】《孟子》三章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2 15:44:52

文档简介

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3、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报道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名党自认为西部据点防守是最强、坚不可摧的,但我西路军顺利攻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请问原因是什么?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到其答案!
任务一:走进经典
教师介绍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任务二:解读经典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任务三:解读经典
1.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观点的?
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
其一:攻城失利一事
其二:守城失利一事
3.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
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险不足以固国,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凭借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最关键的是需要“人和”。
4.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人和”?
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
5. 一个拥有“人和”的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文中是如何阐述的?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就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人和”。实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
6. 作者从两方面阐述了文章的观点后,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首先,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这一观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小结提升: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进攻的一方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的论点,再从防守的一方举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最后得出治国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拓展延伸:“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
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课堂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秦二世凶残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顺应民意,极大地动摇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28张PPT)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正确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与现实意义。
重点
重点
难点
情境导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报道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国名党自认为西部据点防守是最强、坚不可摧的,但我西路军顺利攻破了敌人的封锁,取得了胜利,请问原因是什么?
我们将通过本课的学习,找到其答案!
走进经典
作者简介
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
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
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约前372—前289)
作品简介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孟子及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宋朝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孟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
《孟子》
走进经典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读经典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解读经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等。
地理上的有利条件。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内城。
外城。
围。
表转折,却。
句首发语词。
这。
这样却。
解读经典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打它,一定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虽然)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有利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的地理形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解读经典
凭,靠。
使……巩固。
武器的锐利。
震摄。
城墙。
护城河。
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韧,锋利。
粮食。
充足。
放弃。
离开。
解读经典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和储备)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一方)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地理上的有利条件比不上内部人民团结一致。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读经典
动词,到。
通“叛”,背叛。
归顺,顺从。
背叛。
极点。
解读经典
【译文】能行仁政的君王,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要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品读经典
品读经典
1.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 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这一观点的?
其一:攻城失利一事
其二:守城失利一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列举了两个有关战争的事例。
品读经典
其一:攻城失利一事




天时不如地利
守方
不如
天时
地利


品读经典
其二:守城失利一事
城高
池深
兵革利
粮多
守方
地利
攻方
委而去之
人和
地利不如人和


不如
品读经典
3. 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
封疆之界不足以域民,山溪之险不足以固国,兵革之利不足以威天下,要想治理好一个国家,不能凭借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优势,最关键的是需要“人和”。
品读经典
4.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获得“人和”?
一个国家若能做到“得道”,即“实施仁政”,便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如果帮助它的人多到极点,天下人就都归顺于它,这就是“人和”的最佳状态。反之,若是“失道”,不实施仁政,最终会导致众叛亲离。
品读经典
5. 一个拥有“人和”的国家会有怎样的优势呢?文中是如何阐述的?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也就是战无不胜。由此可见,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其他的客观条件,而是“人和”。实施仁政,就可以得到人和,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
品读经典
6. 作者从两方面阐述了文章的观点后,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首先,这是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这一观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小结提升
为了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作者主要是如何论证的?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进攻的一方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的论点,再从防守的一方举例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的论点,最后得出治国的道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拓展延伸
“人和”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同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个体的我们,能怎样获得“人和”呢?
一个人拥有“人和”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利益,但并非每个人都拥有“人和”。只要你有一颗宽容、仁爱、善良的心,就能获得“人和”,就可以获得无穷的正能量,成为一个强大的人。
课堂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引申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
举例说明
得出结论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战争事例
治国道理



助,
类 推




作业设计
秦二世凶残暴戾,使得人民苦不堪言,这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农民起义,顺应民意,极大地动摇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这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版权声明
课件版权归属“松鼠课堂”,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找
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