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猜一猜 观察地图,你能说出空白位置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吗?拂菻日本天竺波斯大食(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伊朗印度长安新罗猜一猜:图中的人物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唐·礼宾图唐朝官员
东罗马使节
日本使节
东北
少数民族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论从史出 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想一想: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团叫做遣唐使。唐朝时期从公元630年至894年的二百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9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规模之大少者二百人,多者五六百人。
使团成员中有大使、副使、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此外,每次还带有若干名留学生和学问僧。
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第一流人才。甚至相貌风采、举止言辞也不同凡响,至于留学生与学问僧也均为优秀的青年,有的在留学前已在国内崭露头角。 遣唐使来中国的使命是什么?日本遣唐使唐朝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到了14世纪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 唐 代 服 饰日本和服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日本文字是怎么产生的?根据汉字草书偏旁创造的日文字母---平假名根据汉字楷书偏旁创造的
日文字母---片假名日本平城京 鉴真东渡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唐招提寺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鉴真法师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玄奘(602年-664年),是唐代著名的翻译家、探险家和佛学大师。俗姓陈,本名袆,河南偃师人。13岁出家,法名玄奘。因为他精通印度佛学中的《经藏》、《律藏》和《论藏》,所以也有人叫他唐三藏。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西行路线图玄奘西行627长安645 玄奘西行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你说我说大家说 “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宁可就西而死,
岂能东归而生!” 带回了650多部佛教经典。
翻译了多部佛教经论,促进我国佛教的发展。
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及周边地区的重要资料,为世界名著。
“印度”等专用名词的原创者玄奘西行的成果长安大雁塔 历时19年,翻译佛经74部,1300多卷。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玄奘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纪念玄奘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史学家阿里 鉴真和玄奘有哪些相同点?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1 23一本书两个人物两个国家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__________。唐朝时东渡日本的是_____,到天竺取经的是_____。本课提及到唐朝与_____、 _____频繁来往。课堂小结《大唐西域记》鉴真玄奘天竺日本1、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A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D 3、假如你要查看有关印度的历史地理风俗,你该查阅下列哪本书( )
A.《徐霞客游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史记》C历史小名片唐朝(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姓 名:__________
朝 代: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鉴真玄奘(唐三藏)唐朝(唐太宗时期)西行天竺取经,取经归来写成的《大唐西域记》。姓 名:__________
朝 代:___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历史小名片对比异同: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两件大事,请填写下表,对比两件事的异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唐玄宗时唐太宗时日本天竺结伴独行未归国归国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
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