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共45张PPT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2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共45张PPT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13 11:4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 蛙坐骨神经刺激实验
电流计
锌铜弓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实验3:蛙坐骨神经刺激实验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
传导形式:电信号 也叫神经冲动。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阅读】教科书P28,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静息电位?形成原因?
2.什么是动作电位?形成原因?
3.K+外流、Na+内流属于哪种物质运输方式?
4.什么是局部电流?兴奋传导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吗?
5.为什么电流计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生理基础
K+离子通道
Na+离
子通道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K+外流,使神经细胞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Na+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练一练
△注意一定要看清题干中问的是什么!
答:内正外负
答: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答:负电位
答: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兴奋传导方向
局部电流方向
局部电流方向
膜内: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膜外: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
2.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以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课堂练习
1.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内的Na+含量往往多于细胞外
B.K+内流是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静息电位与细胞膜内外特异的离子分布有关
D.兴奋传导方向始终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
课堂练习
2.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是(  )
A
随堂检测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到A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B
3.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课堂练习
C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阅读】教科书P28—P29,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突触小体?
2.什么是突触?
3.兴奋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
4.为什么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突触的结构
神经递质
受体
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小泡
(内含神经递质)
受体
(兼离子通道)
突触
突触小体
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什么部位?
突触后膜是?
化学信号
电信号
胞吐
神经递质
受体
电信号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
(1)化学物质:
(2)种类和作用:
(3)去向:
(4)意义:
避免持续起作用,为下一次做准备。
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神经递质相关总结
【深入思考】
1、神经递质一定是蛋白质吗?分泌与哪些细胞器有关?
2、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 15 nm 左右的空隙,
兴奋能由突触前膜直接传递到突触后膜吗?传递的
方式是什么?为什么兴奋通过突触时速度变慢了?
不一定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不能 扩散
因为经过突触时要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1.传递形式
2.传递特点
有机磷农药的中毒机制
有机磷农药:含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农药,如乐果、敌百虫及敌敌畏等。
有机磷农药经皮肤、消化和呼吸道粘膜过量摄入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引发突触后膜持续激活,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胆碱酯酶:降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类型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向 双向 单向
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结构基础 神经纤维 突触
速度 快 慢,突触延搁
4.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突触由①和③构成
 C.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D.③上有特异性受体
课堂练习
B
5.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课堂练习
A
你是否沉迷在游戏中无法自拔?
你是否喜欢暴饮暴食?
你身边是否有人沉迷于赌博?
你身边是否有人每天酗酒?
你身边是否有人每天大量吸烟?
你身边是否有人每天都要喝大量咖啡?
什么是成瘾?
大脑皮层前额叶
纹状体
黑质



中脑
腹侧
被盖区
突触前膜多巴胺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诱导欲望产生。
欲望得到满足,奖励机制启动,获得快乐等正面情绪,得到满足感。
远超正常水平的多巴胺可以和受体结合,欲望增强。但后续神经信号不敏感,奖励机制反馈不足。
多巴胺
突触传递的调节
从神经递质角度,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相对数量
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合成
促进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
促进多巴胺在突触前膜的释放
促进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摄取/降解
毒品的成瘾机制
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多巴胺,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回收多巴胺的多巴胺转运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性,多巴胺回收受阻,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冰毒 、摇头丸、麻古等新型毒品:诱导突触前膜一次性释放大量多巴胺;抑制多巴胺在突触前膜的重吸收,,突触间隙多巴胺浓度显著增加。
毒品为何会被滥用
鸦片、吗啡、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镇咳、镇痛药物。
可卡因:麻醉品。
冰毒 、摇头丸、麻古等新型毒品:神经兴奋性药物。
霍夫曼
罂粟果实
组织器官及全身病变
强烈的戒断反应
心瘾难除,复吸率极高
艾滋病等疾病传播
严重的社会影响
吸毒致死者病变的
脑组织和心脏
毒品的危害
警惕新型毒品的危害
伪装成曲奇饼干
和邮票的毒品
接触门槛低。
容易伪装。公安机关查获大量伪装成糖果、咖啡、饮料、饼干、邮票的毒品。
知晓毒品的巨大危害。
自觉抵制毒品侵害。不接触陌生人给予的食物和饮料。
生命只有一次,应珍惜!
对毒品说不!
我们能做的
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定的结构。根据下图信息,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尝试写出5种神经递质的名称。
答案:乙酰胆碱、多巴胺、NO、甘氨酸、肾上腺素等。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
答案:不一定。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神经递质与D结合后,神经递质一般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发挥作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 神经递质与D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将被灭活,否则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抑制
(4)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________(填“快”或“慢”)。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慢 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及其对突触后膜的作用过程
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流计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刺激a点,电流计①、②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
答案:会。电流计①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电流计②只发生一次偏转。
(2)该实验能否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
答案:能。
2.如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图2为图1中X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肌肉收缩;在B处给予相同刺激,肌肉不收缩。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结构X为_______。图2中③为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
(2)若在B处给予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若结构X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为甘氨酸,甘氨酸与分布在___________(填图2中的序号)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__________。
突触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电信号→化学信号

抑制
感受器
效应器
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如何判断兴奋传导的方向
①神经节的位置
②看突触找信号传递方向
③看脊髓前后角
神经节:是指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位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其表面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其中含血管、神经和脂肪细胞。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形成原因:K+ 外流
膜电位:外正内负
形成原因: Na+内流
膜电位:外负内正
神经细胞每兴奋一次,会有部分Na+内流和部分K+外流,长此以往,神经细胞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状态将不复存在。
这时会通过膜上的钠钾泵消耗ATP将膜内的Na+泵出,同时将膜外的K+泵入,以维持神经细胞膜内高K+,膜外高Na+的状态。
ATP
钠钾泵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协助扩散
排 Na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