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必须要重启PPT,字体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少的情况) 才能显示出来。
找到压缩包中 鼠标左键双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的字体文件夹 字体文件
【注意】字体安装之后
也必须重启PPT。
(适用于字体种类较多的情况)
找到压缩包中 打开后有较多字体安装包,Ctrl+A全选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的字体文件夹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Mac系统的安装与windows系统类似,仅提供路径)
找到压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应用窗口中打开“字体册”
鼠标左键双击字体文件 界面左上方点击“+”
双击后,选择左上角的“安装” 选中要安装的字体,点击“打开”
【注意】Mac系统与Windows系统一样,都需要重启PPT,字体才能显示出来。
“明明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播放也正常的,但拿去教室
电脑上播放,字体又变得乱七八糟!”
老师们自己电脑上安装成功了,代表安装在自己电脑上的C盘
(一般情况下),但如果教室电脑上没有安装过PPT内所用的
特殊字体,在打开PPT时,会出现字体不一或缺失的情况。
把字体文件复制粘贴到教室电脑上的 C盘> windows > fonts文件夹里即可。
在教室电脑上找到压 打开后框选中字体 将字体文件包粘贴到:C盘 >
缩包中的字体文件夹 包,Ctrl+C复制 windows文件夹 > fonts文件夹
【注意】转图片后,图
片会自动对齐页面正中
在自己的电脑上将有特殊字体的可编辑文字转化成图片即可。 心,需自己移动到原位
选中含有特殊字体的可编 Ctrl+V粘贴,点击右下角 点击“粘贴选项” 下右边
辑文字框,Ctrl+X剪切 图标 的图标,选择粘贴为图片
“下载了字体,安装也成功了,电脑也重启了,但PPT内却
找不到这款字体了?!”
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在有多种字重的情况(例:阿里巴巴普惠
体),部分字体隐藏了。字重:可以理解为改款字体的不同粗细呈现
最直接的方法是 完毕后,
打开PPT,直接搜索字体+字重。
前提是确保完成一下操作:①字体安装后重启PPT; ②把这款字体整个系列(全部字重)都已下载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1、2是某同学在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的电位变化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是在②点所对应时刻给予一适宜刺激
B.图1中②点Na+内流速率小于③点Na+内流速率
C.图1的③④段与图2的⑤⑧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
D.图2电表两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侧,可测量出静息电位
2.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小分子有机物(吲哚衍生物)。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B.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的药物,会减缓抑郁症
C.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氯西汀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D.5-羟色胺是小分子物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3.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一种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引起的
B.图中①是突触前膜,此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MAOI的作用原理是破坏单胺类神经递质,使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浓度降低
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4.P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脑神经释放的P物质能够使人产生痛觉,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镇静、提高痛阈从而调节人体对痛的感觉。研究发现,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神经细胞分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不受影响,唯独不能分泌P物质,根据已有知识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脑啡肽会影响神经细胞内高尔基体的功能
B.脑啡肽会改变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
C.脑啡肽会阻止含有P物质的囊泡运向质膜
D.脑啡肽会和物质P反应,从而改变P物质的结构
5.图中B和C代表两个相邻的神经元,将电流表的两个微电极置于a和d点的膜外,b和c是施加适宜电刺激的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刺激 b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先右偏后左偏,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经过信号转化有关
B.只刺激b点时,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结果,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只刺激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一次,可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D.同时刺激 b和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6.图为神经——肌肉接头结构(类似突触结构)示意图。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Ca2+经Ca2+通道内流,引起Ach(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
B.Ach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酶降解失活
C.肌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若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可能会导致肌无力
7.下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电刺激②、④,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B.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及作用于突触后膜均需消耗ATP
C.丙释放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保留递质-受体复合物形式持续发挥作用
D.⑤是由肌肉或腺体组成的效应器,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
8.已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肌肉收缩。下表是几种药物导致中毒的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药物名称 作用机制
毒扁豆碱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乌头碱 与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
美洲箭毒 与神经一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肌肉松弛
A.阻遏Na+通道的药物会增强乌头碱的作用效果
B.毒扁豆碱和乌头碱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反
C.美洲箭毒的分子结构可能与乙酰胆碱的分子结构相似
D.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打开
9.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在②处给予适宜刺激后发生的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③处均存在K+外流
B.与①处相比,②处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D.测量静息电位大小需将电极分别接在膜内外
二、综合题
10.图1是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甲、乙是两个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丙是电流表,a为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Ca2+通过Ca2+通道内流,继而引起Ach(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图2为a部分结构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对不同离子通透性不同。神经元未受到刺激时,对 (填离子)通透性较高,使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
(2)若刺激电极乙,则电流表丙 (填“能”或“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原因是 。
(3)图2所示肌膜上实现的信号转换是 。检查发现某患者体内的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导致其肌无力,结合图2分析该患者的致病机理是 。
(4)正常情况下,刺激甲会引起骨骼肌收缩。若图1所示标本有一处受到损伤,刺激甲后骨骼肌不能收缩。完成下列实验,探究标本何处受损;
①通过电极乙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标本中受损部位是骨骼肌;
②通过 ,说明标本中受损部位是传出神经;
③通过 ,说明标本中受损部位是a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详解】A、图1是在①所对应的时刻开始发生电位的变化,说明是在①对应的时刻接受到了适宜刺激,A错误;
B、图1中②点正处于兴奋状态(Na+内流),③点开始恢复为静息电位(K+外流),说明②点Na+内流速率大于③点Na+内流速率,B错误;
C、图1的③④段与图2的⑤⑥段均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此时表现为钾离子外流,C正确;
D、静息电位是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图2电表两极可能均接在神经元膜外侧,不能测量出静息电位,D错误。
故选C。
2.B
【分析】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详解】A、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
B、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的药物,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5-羟色胺数量不足,故会加重抑郁症,B错误;
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 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清除的药物,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
D、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题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灭活。
【详解】A、抑郁症可能是单胺类神经递质过少,进而使神经递质传递效能下降有关,A正确;
B、由图可知,①是突触前膜,接受兴奋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进而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
C、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MAOI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增加,C错误;
D、蛋白M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兴奋传到突触后膜,使细胞Y膜外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C。
4.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据题干信息“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神经细胞分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不受影响”,可见细胞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没有受到影响,A错误;
B、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不会进入细胞并改变神经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B错误;
C、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需要经囊泡运输至细胞膜后再分泌出细胞外,根据题干信息“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神经细胞分泌其它蛋白质的功能不受影响,唯独不能分泌P物质”推测:脑啡肽很可能会阻止含有P物质的囊泡运向质膜,从而导致P物质无法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
D、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而发挥作用,不会进入到神经细胞内与物质P反应,D错误。
故选C。
5.B
【分析】图表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图中 B代表突触前神经元,C代表突触后神经元,且神经递质只能由 B释放,作用于 C。只刺激 b点时,虽然ab=bd,但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经过信号转化,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所以a处先产生动作电位,随后d处才产生动作电位,又因为电流表的两个微电极置于 a 和 d 点的膜外,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先向左偏,再向右偏,A错误;
B、只刺激 b点时,兴奋可以向左传导到a点,使a 处产生动作电位,兴奋还可以传导到b点的右侧,并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使 d点也产生动作电位,因此根据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结果,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 正确;
C、只刺激 c点时,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一次,可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不能由 C 传递到 B,但还需要证明兴奋在突触处能由B传递到C,才可以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C 错误;
D、同时刺激 b 和 c 点时,由于ab>cd,因此 d点先产生动作电位,a点后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电流表的指针先向右偏,再左偏,b点产生的兴奋还可以通过突触传递到d点,再次使 d点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电流表的指针还会再右偏,因此一共发生了三次偏转,D错误。
故选 B。
6.C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图中钙离子内流引起乙酰胆碱的释放,进而导致突触后膜兴奋。
【详解】A、图中的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高尔基体脱落的囊泡可形成突触小泡,A正确;
B、Ach发挥作用后会立刻被相应的酶灭活,B正确;
C、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结构,肌膜相当于突触后膜,其上实现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
D、抑制Ca2+通道的活性,Ach不能释放,可能会导致肌肉松弛无力,D正确。
故选C。
7.A
【分析】根据神经节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详解】A、刺激②电流表偏转两次,刺激④电流表偏转一次,可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
B、神经递质的合成及以胞吐的方式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而兴奋在突触间隙的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一旦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C错误;
D、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不能只说⑤是由肌肉或腺体组成的效应器,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②引起⑤反应不能称为反射,D错误。
故选A。
8.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乌头碱能与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可见阻遏Na+通道的药物会抑制乌头碱的作用,A错误;
B、已知毒扁豆碱等物质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持续发挥作用,乌头碱与神经元上的 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进而也会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二者作用效果相同,B错误;
C、美洲箭毒与神经一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不能与乙酰胆碱结合,不产生兴奋,表现为肌肉松弛,据此可推测,美洲箭毒的分子结构可能与乙酰胆碱的分子结构相似,C正确;
D、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松弛,可见没有引起肌细胞产生兴奋,可见不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 Na+通道打开,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
【详解】A、图中①③处均表现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此时K+外流,A正确;
B、②处表现为动作电位,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引起的,但钠离子内流不会引起膜外钠离子的明显变化,即②处膜内Na+浓度不会高于膜外,B错误;
C、图中②处表现为动作电位,与相邻部位存在电位差,因而会产生局部电流,此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
D、静息电位指的是在静息状态下,膜内外的电位差,因此,测量静息电位大小需将电极分别接在膜内外,D正确。
故选B。
10.(1) K+ 外正内负
(2) 不能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由神经传到骨骼肌,不能由骨骼肌传到神经
(3) 由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使Ach的释放受阻,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无法正常传递(或使肌肉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肌无力
(4) 电极甲刺激传出神经,电流表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电极甲刺激神经,电流表丙能记录到电位变化但是骨骼肌不收缩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图2分析:图2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结构,其功能相当于突触结构的功能。
【详解】(1)神经元细胞膜未接受刺激时,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具有通透性,表现为钾离子外流,此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据图1分析,传出神经和肌肉接头存在一个突触,由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只能由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不能由骨骼肌传到传出神经,因此通过电极乙给予刺激,电流表丙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3)图2中,Ach与肌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由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据图2分析,抗体与突触前膜的Ca2+通道结合后阻止Ca2+内流,阻止Ach释放,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信号无法正常传递,骨骼肌不能正常收缩。
(4)若是传出神经受损,则通过电极甲刺激神经元,兴奋不能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肌肉,则丙不能记录到电位,同时肌肉也不收缩。如果骨骼肌受损,则通过电极乙直接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如果a处神经肌肉接头受损,则通过电极甲刺激神经,兴奋可以在传出神经上传导,但不能传导到肌肉,因此丙能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同时为排除肌肉不收缩不是肌肉自身的问题,还需要电极乙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则可说明a处神经肌肉接头受损。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共33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三节
授课人:一起做生物课件
第二课时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思考讨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说明了兴奋的产生及传导过程。
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科学探究
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思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每个小枝末端膨大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它是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间上的传递
注意
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
轴突-轴突突触
轴突-胞体突触
轴突-树突突触
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1
2
轴突
细胞体
树突
1
突触
(1)突触类型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受体
突触
神经递质
神经元并不是细胞器都存在细胞体,例如线粒体在轴突末端。
(2)突触的组成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小体 ≠ 突触
突触小体
上游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末端膨大,形成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突触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接近,共同形成。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
神经递质(主要是小分子物质)
(1)概念
由突触小泡包被,在突触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的有乙酰胆碱、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5-羟色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2)种类
兴奋性递质
1
Na+通道打开,Na+内流,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后神经元兴奋。
抑制性递质
2
Cl-通道打开, Cl-内流,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后膜难以兴奋表现为抑制作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释放方式
胞吐( 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4)作用机理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5)效果
作为信息分子,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突触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的类型。
【注意】一般情况下,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抑制,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的,两种不同效果的产生是由于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骨骼肌细胞上的受体性质不同。因此,兴奋和抑制的产生是神经递质和受体共同决定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抑制性递质
Cl-通道打开,Cl-内流后,强化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使后膜难以兴奋,表现为抑制作用。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6)神经递质的去向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神经递质会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例如乙酰胆碱(Ach)被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降解,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例如多巴胺被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被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被相应的酶降解
被突触前膜回收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传导方向
1
兴奋到达了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释放的方式是_____,_____消耗能量,_______ 转运蛋白,体现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
胞吐
需要
不需要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______消耗能量,其快慢与_____________
和_____等有关。
不需要
神经递质的浓度
温度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兴奋传导方向
3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4
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改变(Na+通道打开),引发电位变化。
5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与受体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1)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
(2)传递速度较慢
(突触延搁)
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
(3)信号转换
突触 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前膜 _____________
突触后膜 _____________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传导方向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5
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项目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涉及细胞数 ___个神经元 ___个神经元
结构基础 _________ _________
形式 ___信号 ___信号 → _____信号 → ___信号
方向 可___向传导 ___向传递
速度 _____ _____
效果 使_______部位兴奋 使_______神经元兴奋或_____
单
多
神经纤维
突触
电
电
电
化学
双
单
迅速
较慢
未兴奋
下一个
抑制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知识小结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电位形成
双向传导
电信号
神经冲动
突触
电-化-电
单向传递
传导形式
传导方向
结构
传递形式
传导方向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原因】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到后膜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原因】K+外流
【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原因】Na+外流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1)作用点位
往往是突触
(2)作用机理
1
有些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
2
3
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兴奋剂和毒品等也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从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同毒品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这不仅关系个人的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
兴奋剂
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可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
毒品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冰毒
可卡因
吗啡
摇头丸
大麻
海洛因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毒品种类
从来源看,可以分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
天然毒品
半合成毒品
合成毒品
天然毒品是直接从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2)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
抑制剂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放松作用,如鸦片。
2
兴奋剂
3
致幻剂
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如苯丙胺类。
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如麦司卡林。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3
可卡因
(1)可卡因定义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
一种毒品。它会影响大脑中与愉快传递有关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利用神经递质——多巴胺来传递愉悦感。
可卡因结构式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
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运体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可卡因上瘾机制
多巴胺
多巴胺转运体
多巴胺受体
可卡因
1
在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蛋白从突触间隙回收。
2
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对突触后膜过多刺激。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2)可卡因上瘾机制
多巴胺
多巴胺转运体
多巴胺受体
可卡因
3
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4
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于是形成恶性循环,毒瘾难戒。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3)可卡因其他危害
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吸食可卡因者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与嗅幻觉,最典型的是有虫行蚁走感,奇痒难忍,造成严重的抓伤甚至断肢自残、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暴力或攻击行为。
1
2
3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卡因后突然停药,可出现抑郁、焦虑、失望、疲惫、失眠、厌食等症状。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拓展应用
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美容除皱
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引起Ca2+通道开放,Ca2+内流,Ca2+会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促进神经递质释放。血浆Ca2+浓度变化及突触小体对Ca2+的通透性变化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肉毒杆菌毒素特异性的与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面部表情肌不能收缩形成皱纹。因此,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美容除皱。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禁毒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参与制毒、贩毒或引诱他人吸毒,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
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思维训练
推断假说与预期
有研究者提出一个问题:“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
为回答此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蛙的心脏(A和B,保持活性)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A有某副交感神经支配,B没有该神经支配 。
A B
材料 有某副交感神经 无某副交感神经
处理 刺激该神经 从A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
结果 心脏跳动减慢 心脏跳动也减慢
结论 该神经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心跳变慢 A
B
排除副交感神经对心脏跳动的影响。
思维训练
推断假说与预期
讨论:在进行这个实验时,科学家基于的假说是什么?实验预期是什么?
提出问题
提出假说
实验预期
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可以使心跳减慢。
从A心脏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心脏的营养液中,B心脏的跳动也会减慢。
典题应用
典题应用1
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
A
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C
乌头碱
典题应用
典题应用2
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
A
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
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C
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D
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
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 ( )
B
肌肉痉挛
典题应用
典题应用3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突触
A
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应存在不同的运输Ca2+的膜蛋白
B
静息状态时,电压依赖型Ca2+通道应处于关闭状态
C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将会逆转
D
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C
前神经元在动作电位的刺激下打开电压依赖型Ca2+通道,Ca2+内流,引起了细胞内钙浓度的升高,促进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突触间隙的释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外钙浓度是细胞内的1万倍左右。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不合理的是( )
典题应用
典题应用4
-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与
A
-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B
-氨基丁酸可促进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C
氨基丁酸增加可以维持突触后膜膜电位保持不变
D
虽然-氨基丁酸属于小分子,但还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GABA受体结合后,引起-通道开放,- 进入突触后神经元细胞内(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D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COPYRIGHT STATEMENT
课件版权归属“一起课件”,仅可自用,不可传播,不得用作商业性使用,不得上传至百度文库、等盈利网站。任何侵权行为将被视为版权侵害,侵权者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