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第一课时
欧阳修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论语》中提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那为什么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会使国家败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是如何以振聋发聩的语言警醒我们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2、疏通文意,归纳文言现象,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以及句子翻译。
导学一:朗读课文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组成排比句,陈述语气,读时语气要平缓,不可疾行。
然后文章进入议论部分,议论排比,读时声音要开始提高,语速稍快一些,“曾益其所不能”语气要坚定一些。
接着文章排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议论,读时语气要激昂,重音要放在后面,“国恒亡”,要着重强调。
最后一句要读得平缓而悲凉。
朗读指导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朗读课文
quǎn
yuè
ɡé
xī
áo
kònɡ
zēnɡ
fú
wéi
bì
导学二:翻译课文
参照课下注释自行翻译,标出疑难问题。
(学生自学5分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被任用。
选拔、任用。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劳作中被任用,胶鬲从贩卖鱼盐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并被任用,孙叔敖从海边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从集市被赎出而任用。
译 文
田地
介词,从
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介词,给。
语气助词,表示停顿。
使……痛苦。
使……劳累。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使他做事不顺。
用这些,通过这些。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曾,同“增”。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译 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常常犯错误。
困惑。
思虑堵塞。
衡,同“横”,梗塞、不顺。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译 文
连词,表顺承。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敌,匹敌、相当。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
译 文
连词,
表假设。
如果
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②困于心,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字词清单
①舜发于畎亩之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发表,揭露。)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选拔,任用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选举 )
③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今义:对人的美称。)
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今义:判断词。)
⑤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今义:比方。)
⑥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征集、征用。)
古今异义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于声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显露、流露)
拂
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违背)
(动词,同“弼”,辅佐)
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从)
(介词,给)
生于忧患
(介词,在)
而
而后作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一词多义
有时朝发白帝
(动词,出发)
①苦其心志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②劳其筋骨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③饿其体肤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④空乏其身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财资缺乏)
⑤所以动心忍性
(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
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忍)
⑥人恒过,然后能改
(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
(动词作状语,在国内)
词类活用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归纳整理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也认识到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练,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
演练
认真完成当堂练习
1. 发: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举:选拔,任用
饿:使…饥饿;
空乏:使…财资缺乏;
拂:违背; 乱:使…扰乱;
动:使…震撼; 忍:使…坚忍
曾:同“增”,增加
过:犯错误
必做题
入:指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衡:同“横”,梗塞、不顺 虑:堵塞;
征:征验,表现; 色:脸色;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2. A
3. 曾:同“增”增加;
衡:同“横”阻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
4.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财资缺乏;
过:犯错误;
苦:使...痛苦;
动:使…震撼 忍:使...坚忍;
乱:使…扰乱;
5.于:从; 给; 在; 在
而:表顺承; 表并列
发:兴起,指被任用; 显露、流露
拂:违背; 同“弼”辅佐
6.(1)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是它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就往往容易灭亡。
选做题
1、B
2、(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2)将军攻打狄城,不能攻下。
3、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4、甲: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联系生活,感悟文章的思想精华。
重生之我在古代当皇帝
导学一:典型事例找规律
人物 出身 成就 规律
舜
傅说 胶鬲 管夷吾 孙叔敖 百里奚 畎亩(农)
①_____(泥水匠)
鱼盐(小贩)
士(监狱)
海(隐居)
市(集市)
天子
相
辅佐武王
②___
相
大夫
③_________
比较分析,找出六位古人的人生规律,完成表格。
版筑
相
出身贫贱
历经磨炼
终成大器
作者通过六个古代名人的实例告诉我们什么?
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
逆境能造就英才。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思想斗争的折磨
造就人才
艰苦环境的磨炼
苦其心志
①________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②_____________
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③______,
④______,而后作
劳其筋骨
行拂乱其所为
困于心
衡于虑
导学二:效仿贤人历磨难
“忧患”如何使人成才?“安乐”如何使国家灭亡?
孟子以六位名人历经磨炼后成就大业的事例,论证了艰苦的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而“困于心,衡于虑”是成才的主观因素。这就证明了常处忧患之中才能使人成才。
国内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国外没有实力相当的邻国并存、威胁,没有外部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从而论证了“安乐”会使国家灭亡。
导学三:类比推导治国家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
理解:忧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安逸和享乐则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事例: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证明这一观点。吴越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卧薪尝胆,就是怕舒适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他还亲自到田间与农夫一起劳作,他的妻子也纺线织布。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已经恢复元气,兵强马壮,具备了复仇的条件。反观吴王夫差,战胜越国之后,以为忧患已除,生活骄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终为勾践所败,身死而国灭。
文章首先列举六位名人历经磨炼最终有所成就的事例,然后阐明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主旨归纳
必做题
1.A 2.C 3.A 4.A 5.C
6.举例论证
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在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
人才的造就
国家的治理
选做题
1.①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
②于是就使身体受苦,焦虑地思索,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时也亲口尝尝苦胆。
2.①内有法家拂士;②外有敌国外患
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有。首先,它提醒我们不要贪图享乐,要居安思危。其次,它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争取更大的发展。无论当今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有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对于个人来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失败之地;对于国家而言,落后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