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6 22:08:17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赏(jiàng) 藤萝(téng) 丘 壑(hè)
B.重 峦(lán) 叠 嶂(zhàng) 嶙 峋(xún)
C.镂空(lóu) 琢 磨(zuó) 依 傍(bàng)
D.蔓 延(yán) 阑干(lán) 轩 榭(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C.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D.置身坤宁宫,满眼的珠光宝气,你可以去想象历代后宫繁华奢侈的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央视《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4.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 , ▲ 。 ▲_ 。 _▲ , ▲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岸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店区因地制宜抓绿化,努力实现“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美好愿景。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怪风揭秘
邓万祥
①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②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③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 ℃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很多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⑧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所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生命与灾害》,有删改
7.通读第④段,请简要概括“布拉风”有哪些特点。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9.请阐述第⑤段的行文思路。
1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语言综合运用
学习了课文《苏州园林》,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1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与苏州园林“怡园”有关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将它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尺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应是:   
1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电视片,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任务。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为其中一集拟好的一个标题(四字语),从其他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拟一个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   ”:   
“   ”:   
14.(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学完本课后,班级想开展一次凋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
(3)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对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景点“海棠春坞”的介绍。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哪个方面的艺术追求,并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海棠春坞是园中的一处景点。景点中的植物仅有海棠二株,翠竹一丛。,在空间布局上,翠竹、海棠都是较矮小的植物,与园外的参天大树相映成趣;翠竹四季常青,绿意袭人,海棠秋季落叶,萧瑟瘦硬,让小园一年四季都充满意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鉴赏(jiàn)。
B.重峦(luán)。
C.镂空(lòu),琢磨(zhu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
B.自出心裁:指想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D.珠光宝气: 形容妇女穿戴打扮富贵而华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 A正确。
B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活动"。
C“之所以"与”是因为"重复累赘,去掉"之所以"。
D语序不当,将干预"与"发现"的位置互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通读文段以及所给的五个句子,发现谈论的中心话题是“胡同及其发展”。⑤句紧承前面对“胡同”的定义,交代其最早起源,可做首句;①句紧承⑤句谈“胡同”的发展;③句紧承①句谈北京胡同的景观;④句紧承③句谈胡同景观保存完好的城区;②句“这些地区”紧承④句内容。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结合“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一句可知,下文要讲述航行需借风力,因此②句为首句,④句紧承②句,③句紧承④说无风的情况,要靠人工拉纤,①句总结前几句。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6.【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
B: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使用正确。
C: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不符合语境。
D: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答案】7.风力巨大,破坏力强;温度低,无比寒冷。
8.(示例一)形象性:“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示例二)准确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首先点明“台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特点;接着科学地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指出台风对农业、交通以及海上作业等的危害性;最后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
10.(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③段“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对“焚风”的形成原因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二)举例子。举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的事例,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示例三)列数字。“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自然科学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 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 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 ”“ 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风力巨大,破坏力强;温度低,无比寒冷。
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形象性:“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示例二)准确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按照“首先-----其次-----最后”的结构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首先点明“台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特点;接着科学地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指出台风对农业、交通以及海上作业等的危害性;最后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
10.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
故答案为:(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③段“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对“焚风”的形成原因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二)举例子。举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的事例,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示例三)列数字。“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答案】11.苏州园林冠江南
12.④①③②
13.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
【知识点】句子排序;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对联的要求有: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诗句排序。根据题干要求定位课文第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梳理段落所描写景物的顺序,然后将诗句与段落描写的景物一一对应,即可完成对诗句的排序。
(3)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首先,根据题干给出的标题示例,分析标题拟写的原理,即:从某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特色等;然后在剩下的三种角度里任选两种,说明在该角度下苏州园林的特点;最后,按照“角度:XXXX(四字概括特点/特色)”的格式来拟写标题。
11.根据题干要求可知,下联应围绕“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来写,依据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分析出对联的格式为“地点名词2/景点名词2/动词1/名词2”,所以,下联可以补充为“苏州/园林/冠/江南”。
故答案为:苏州园林冠江南。
1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课文第4自然段,由“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可知,本段内容先描写了重峦叠嶂的假山,然后描写了池沼,接着描写了石头,最后描写了“鱼戏莲叶间”的景色,所以诗歌顺序为: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④①③②。
13.拟好的标题是“历史:自然遗风”,冒号前是角度,冒号后是从该角度对苏州园林作出的评价,即:从历史角度来说,苏州园林追求自然美;从建筑角度来说,苏州园林巧夺天工,设计精妙,标题可拟写为“建筑:巧夺天工”;从文学角度来说,苏州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是滋养诗词的沃土,标题可拟写为“文学:诗词沃土”;从旅游角度来说,苏州园林是誉冠江南的旅游胜地,温柔婉约,引人入胜,标题可拟写为“旅游:登临胜地”。
故答案为: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
14.【答案】(1)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2)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研究与保护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
(3)“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艺术追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链接材料】中的翠竹、海棠与参天大树俯仰生姿,常绿植物翠竹与落叶的海棠树相映成趣,体现了苏州园林这一特点。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可结合本课内容,围绕“苏州园林”拟写,可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2)拟写的活动方式要围绕“苏州园林”,要有可操作性。
(3)【链接材料】中,翠竹、海棠较矮小,园外大树参天,体现了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翠竹四季常青,海棠秋季落叶,四季都充满意趣,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这一艺术追求。
故答案为:⑴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⑵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研究与保护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
⑶“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艺术追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链接材料】中的翠竹、海棠与参天大树俯仰生姿,常绿植物翠竹与落叶的海棠树相映成趣,体现了苏州园林这一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⑶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材料,然后从文本当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即可。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鉴赏(jiàng) 藤萝(téng) 丘 壑(hè)
B.重 峦(lán) 叠 嶂(zhàng) 嶙 峋(xún)
C.镂空(lóu) 琢 磨(zuó) 依 傍(bàng)
D.蔓 延(yán) 阑干(lán) 轩 榭(xiè)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 A.鉴赏(jiàn)。
B.重峦(luán)。
C.镂空(lòu),琢磨(zhu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C.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D.置身坤宁宫,满眼的珠光宝气,你可以去想象历代后宫繁华奢侈的生活。
【答案】A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 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有人为的意思,原句语境写的是天然石林,并非人工的结果。
B.自出心裁:指想法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D.珠光宝气: 形容妇女穿戴打扮富贵而华丽。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央视《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 A正确。
B句子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活动"。
C“之所以"与”是因为"重复累赘,去掉"之所以"。
D语序不当,将干预"与"发现"的位置互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 , ▲ 。 ▲_ 。 _▲ , ▲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通读文段以及所给的五个句子,发现谈论的中心话题是“胡同及其发展”。⑤句紧承前面对“胡同”的定义,交代其最早起源,可做首句;①句紧承⑤句谈“胡同”的发展;③句紧承①句谈北京胡同的景观;④句紧承③句谈胡同景观保存完好的城区;②句“这些地区”紧承④句内容。综合以上分析,正确排序应为⑤①③④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5.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岸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结合“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一句可知,下文要讲述航行需借风力,因此②句为首句,④句紧承②句,③句紧承④说无风的情况,要靠人工拉纤,①句总结前几句。排序为:②④③①。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店区因地制宜抓绿化,努力实现“让森林拥抱城市”的美好愿景。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A: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
B: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使用正确。
C: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不符合语境。
D:俯仰生姿:高矮错落有致,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怪风揭秘
邓万祥
①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②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③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 ℃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很多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⑧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所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生命与灾害》,有删改
7.通读第④段,请简要概括“布拉风”有哪些特点。
8.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9.请阐述第⑤段的行文思路。
10.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7.风力巨大,破坏力强;温度低,无比寒冷。
8.(示例一)形象性:“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示例二)准确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首先点明“台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特点;接着科学地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指出台风对农业、交通以及海上作业等的危害性;最后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
10.(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③段“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对“焚风”的形成原因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二)举例子。举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的事例,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示例三)列数字。“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说明文语言分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自然科学说明文;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⑷ 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依据“ 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 ”“ 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风力巨大,破坏力强;温度低,无比寒冷。
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形象性:“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示例二)准确性: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按照“首先-----其次-----最后”的结构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首先点明“台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特点;接着科学地解释了台风的形成原因;然后指出台风对农业、交通以及海上作业等的危害性;最后通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
10.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
故答案为:(示例一)作诠释。如第③段“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对“焚风”的形成原因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示例二)举例子。举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的事例,具体、真切、有力地说明了台风对人类的重创。(示例三)列数字。“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
三、语言综合运用
学习了课文《苏州园林》,班内开展了以“话说苏州园林”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1.【巧对对联】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同学们为了表达对它的赞美,拟写了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联:   
12.【诗句还原】下面是一首与苏州园林“怡园”有关的诗歌,次序已被打乱,请结合课文第4自然段的内容将它还原。
①水芝开出似车轮
②便有红鱼跳绿萍
③石幢一尺桃花雨
④叠石疏泉不数旬
原诗正确的顺序应是:   
13.【拟写标题】学校电视台拟拍摄《话说苏州园林》的电视片,请结合你所了解的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完成任务。
该电视片计划从“建筑”“历史”“文学”“旅游”等角度各拍一集,请你参照为其中一集拟好的一个标题(四字语),从其他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拟一个标题。
“历史”:自然遗风
“   ”:   
“   ”:   
【答案】11.苏州园林冠江南
12.④①③②
13.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
【知识点】句子排序;对联;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联的补写。对联的要求有: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本题考查诗句排序。根据题干要求定位课文第4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梳理段落所描写景物的顺序,然后将诗句与段落描写的景物一一对应,即可完成对诗句的排序。
(3)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首先,根据题干给出的标题示例,分析标题拟写的原理,即:从某个角度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特色等;然后在剩下的三种角度里任选两种,说明在该角度下苏州园林的特点;最后,按照“角度:XXXX(四字概括特点/特色)”的格式来拟写标题。
11.根据题干要求可知,下联应围绕“苏州园林的美景令人陶醉”来写,依据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分析出对联的格式为“地点名词2/景点名词2/动词1/名词2”,所以,下联可以补充为“苏州/园林/冠/江南”。
故答案为:苏州园林冠江南。
12.根据题干要求定位课文第4自然段,由“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可知,本段内容先描写了重峦叠嶂的假山,然后描写了池沼,接着描写了石头,最后描写了“鱼戏莲叶间”的景色,所以诗歌顺序为: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④①③②。
13.拟好的标题是“历史:自然遗风”,冒号前是角度,冒号后是从该角度对苏州园林作出的评价,即:从历史角度来说,苏州园林追求自然美;从建筑角度来说,苏州园林巧夺天工,设计精妙,标题可拟写为“建筑:巧夺天工”;从文学角度来说,苏州园林具有诗情画意的美感,是滋养诗词的沃土,标题可拟写为“文学:诗词沃土”;从旅游角度来说,苏州园林是誉冠江南的旅游胜地,温柔婉约,引人入胜,标题可拟写为“旅游:登临胜地”。
故答案为:建筑;巧夺天工;文学;诗词沃土。
14.(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学完本课后,班级想开展一次凋查苏州园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果你是本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请你为本次活动确定几种活动方式。
(3)下面的【链接材料】是对苏州园林中拙政园的景点“海棠春坞”的介绍。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哪个方面的艺术追求,并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链接材料】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海棠春坞是园中的一处景点。景点中的植物仅有海棠二株,翠竹一丛。,在空间布局上,翠竹、海棠都是较矮小的植物,与园外的参天大树相映成趣;翠竹四季常青,绿意袭人,海棠秋季落叶,萧瑟瘦硬,让小园一年四季都充满意趣。
【答案】(1)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2)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研究与保护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
(3)“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艺术追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链接材料】中的翠竹、海棠与参天大树俯仰生姿,常绿植物翠竹与落叶的海棠树相映成趣,体现了苏州园林这一特点。
【知识点】活动设计;拟定标语、宣传语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可结合本课内容,围绕“苏州园林”拟写,可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2)拟写的活动方式要围绕“苏州园林”,要有可操作性。
(3)【链接材料】中,翠竹、海棠较矮小,园外大树参天,体现了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翠竹四季常青,海棠秋季落叶,四季都充满意趣,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这一艺术追求。
故答案为:⑴精彩苏州古建筑,美丽园林扬四方;
⑵①实地考察苏州园林;②采访苏州园林的研究与保护者;③阅读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
⑶“海棠春坞”的设计体现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的艺术追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链接材料】中的翠竹、海棠与参天大树俯仰生姿,常绿植物翠竹与落叶的海棠树相映成趣,体现了苏州园林这一特点。
【点评】⑴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拟写宣传标语,感情要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字数要适中,内容要积极,用语要通俗,句式要整齐,修辞要显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是主题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围绕主题设计,同时兼顾各项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同时注意名称设计与其它活动名称结构相近,如:诵读、评论(动词)+风流人物+某方面特性,体现一种形式美;
⑶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材料,然后从文本当中找出相关的语段来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