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10《三峡》考前复习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10《三峡》考前复习对比阅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14 20:01:42

文档简介

《三峡》巩固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2)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3)良多趣味 甚,很 (4)沉鳞竞跃 争相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6)互相轩邈 向高处伸展
(7)鸢飞戾天者 至,到 (8)横柯上蔽 在上面
2.根据要求默写。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的句子是: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4)《三峡》中,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5)《三峡》中,引用渔歌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三峡》中,“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课内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正午 )
(2)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3)林寒涧肃(肃杀,凄寒)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一段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重点描述了高山连绵不断,阳光和月色下的壮丽景色。
B.第二段用流水陪衬高山:伟岸雄峻的高山使江水汹涌飞驰,奔腾的江水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
C.第三段在描述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优美景象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良多趣味”的感叹。
D.第四段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朴渔歌结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对比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蜂惟神女蜂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②,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弯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山上直冲入天空,而山脚到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都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最纤细峻峭,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真人祠以前有数百只乌鸦,迎送来往的客船。
【注释】①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②霁::雨过天晴。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隔断 ②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③属引凄异 连接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全,都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哀转久绝 今绝无一乌停止,消失/绝对
B.春冬之时 久之不散结构助词,的/助词,凑足音节,可不译
C.每至晴初霜旦 达旦方渐止都是“早晨”的意思
D.故渔者歌曰 不知其故所以/缘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②议者谓太、华、衡、店,皆无此奇。
人们议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
9.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10.【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
④滹滹(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到了西陵峡以下,两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挡在水的面前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里,都不敢和它进行争夺,但是在这个地方忽然遇到了石头。水势汹涌而下,激射到石头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挡住它的锋芒,水和石就好像开始打相持仗。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石头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让步的样子。如果以石战水,石壁雄伟的伫立在那里,凶猛刚健,任水洗刷磨砺。(水)浩荡而来,而浪涛却折返而回,碰触到山崖水势就变得缓慢,就好像背着东西一样。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有时/或许
B.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C.飞漱其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代词,此处指山峰/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D.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代词,代指江水/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并非突出其“险恶”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共几百里,(江岸)都不敢和江水相争。
14.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甲】文写夏水漫上山陵、阻断航道,正面写水势浩大的特点;用行船速度之快,并以“乘奔御风”作比,侧面写夏水湍急的特点。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潭水倒映着美丽的影子,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冬之水和缓、清澈的特点。
【乙】文写水与石搏斗,则水势浩大,流速迅急,把石头劈为林,侵蚀为孔洞,冲刷为剑戟的形状,削磨为虎和犀牛的种种形态,突出了水的浩荡迅疾、宏壮有力。《三峡》巩固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 (2)虽乘奔御风
(3)良多趣味 (4)沉鳞竞跃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互相轩邈
(7)鸢飞戾天者 (8)横柯上蔽
2.根据要求默写。
(1)《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 , , 。
(2)表明三峡山高而陡、江面狭窄的句子是 。
(3)《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的句子是: , 。
(4)《三峡》中,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是: , 。
(5)《三峡》中,引用渔歌渲染凄凉气氛的句子是: , 。
(6)《三峡》中,“ , ”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
课内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2)沿溯阻绝( )
(3)林寒涧肃(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大笔勾勒磅礴七百里的三峡全景,重点描述了高山连绵不断,阳光和月色下的壮丽景色。
B.第二段用流水陪衬高山:伟岸雄峻的高山使江水汹涌飞驰,奔腾的江水与两岸沉默的高山相应,又使三峡于雄峻之中增添了几分惊险。
C.第三段在描述了春冬之时三峡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优美景象后,作者由衷地发出了“良多趣味”的感叹。
D.第四段以“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朴渔歌结尾,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对比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①,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蜂惟神女蜂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是日,天宇晴霁②,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弯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
【注释】①指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②霁::雨过天晴。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
③属引凄异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绝 今绝无一乌
B.春冬之时 久之不散
C.每至晴初霜旦 达旦方渐止
D.故渔者歌曰 不知其故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议者谓太、华、衡、店,皆无此奇。
9.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10.【甲】【乙】两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乙】
游石首绣林山记(节选)
袁中道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注]①结约:盘曲。②堮堮(è):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hū)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凶猛刚强。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哀转久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
C.飞漱其间 安陵君其许寡人
D.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
12.下面对《三峡》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具体描绘三峡四季不同景象,突出了三峡险恶、令人畏惧的特点。
B.第三段从俯视到仰视的视角,描绘了三峡春冬季节景色的清幽美,动静相生,山水相配。
C.结尾引用渔人的歌谣,突出了三峡山高峡长的特点,渲染了三峡秋季肃杀、悲凄的氛围。
D.文章句式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起来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
14.以上两个文段极尽描写之妙,展示了水的各种情态,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