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由分子构成;
2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了解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
4、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5、了解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一、知识点梳理:
1、现在已知的原子有几百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不同的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原子,也可以是 原子。
2、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的,而原子是 的。在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 。可见,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物质通常是由 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 构成的,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石墨由碳原子构成。
4、在电解水的反应中:
发生了变化: 种类, 种类,分子 ;
没有变化: 种类,原子
5、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 。原子半径一般在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10-10米。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6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 的。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 ,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种类的分子与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 ;②都在不断地做 运动;③微粒间都有 ;④同种微粒性质 ,不同种微粒性质 ;⑤都能直接构成 。
联系 分子原子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B.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C.因为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D.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例题2、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例题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题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构成不同 B.密度不同 C.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用途不同
例题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I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
三、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唯一粒子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分子变化的结果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 )
A. B. C. D.
4、“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2001年,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 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4和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6、化学可以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请用微粒的观点回答问题。
(1)氧气和液氧都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构成的。
(2)氧气可压缩为液氧储存于钢瓶中,说明 。
(3)空气中的氧气无处不在,是 的结果。
(4)氧气与碳发生化学反应时,没有改变的两种粒子是 。
7、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的名称。
(1)铅笔芯中的石墨是由 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 构成的。
(3)平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固体是由 构成的。
8、如图所示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示意图(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
根据图示你得出的结论有:
①从物质构成角度看, ;
②从物质变化角度看, 。(各写出一条即可)
四、课后练习:
1、 微粒构成物质,千差万别的物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微粒有大小 B.微粒有质量 C.微粒间有间隔 D.微粒不运动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4、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5、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 D.物质都是由分子紧密排列聚集而成
6、构成冰的分子和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相同的性质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7、同学们为了探究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电后两电极都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甲试管里的气体能燃烧,乙试管里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氢原子模型用 表示,氧原子模型用 表示,则保持乙试管中气体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模型是( )
A. B. C. D.
8、“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 )
A. B. C. D.
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10、如图是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该变化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11、当你在复印机旁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可能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 D.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
12、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从微观而言,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 或 ,分子是由 构成的。
13、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所示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3)结合该图,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 。
14、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 和 ,分裂出来的 又重新组合成 ,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 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 构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分子中有 种原子;1个甲烷分子中有 个原子;
(2)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3)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分子 同种 不同种 2、 可分 不可分 化学性质 分子 世纪*教育网
3、 分子 原子 4、 物质 分子 数目; 种类 原子
5、 10-10 不同 6、 小 大
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微粒间都有间隔;④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⑤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联系 分子原子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A、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甲、乙都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说法正确,A错误;B、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构成两种物质的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原子大小是相同,说法正确,B错误;C、因为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甲、乙虽然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属不同的物质,混合后应该是混合物,说法错误,C正确。D、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从图中可发现空间排列是不同的,说法正确,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同种分子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A选项中是两种原子的混合体;B选项中有三种分子;C选项中有两种分子;D选项中只有一种分子。故D符合题意。
例题3、B
解析:A.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A不符合题意。B.分子和原子的都有间隔,分子间的间隔受空间的影响,不一定都大,原子间的间隔受电荷的影响,也不一定都小。B符合题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C不符合题意。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不符合题意。
例题4、A
解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决定于CO分子、CO2分子的结构;而CO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一个O原子构成,CO2分子由一个C原子和两个O原子构成;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构成两物质的分子的构成不同。故A符合题意。
例题5、(1)C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1)由于变化 Ⅱ 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数目,大小和种类没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2)变化1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三、随堂练习:
1、C 2、B 3、C 4、A 5、D
6、(1)氧分子(2)分子间有空隙(3)分子运动(4)氧原子和碳原子
7、碳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 8、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四、课后练习:
1、D 2、D 3、A 4、B 5、A 6、C 7、B 8、C 9、D 10、B 11、B
12、酒精分子;原子;分子;原子;离子;原子
13、(1)(2)氧气分子和氮气分子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14、(1)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水分子
(2)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15、(1)3;5 (2)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3)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2.2物质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设计
课题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八下第二章第2节内容,主要介绍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构成,分子的原子构成,以及微粒的大小和质量等级,以及学习制作简单的微观构型等内容。 本节内容的基础是物质的分子构成和模型与符号,教材从学生已掌握的粒子模型入手,分析各种不同种类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而尝试用水分子模型的建构中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了解分子和原子都可构成物质且分子由原子构成;同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并建立起分子、原子和物质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制作简单的模型,加深对微观粒子模型的认识;了解原子在构成分子时数目、种类或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本节为后续学习原子结构及物质元素组成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物质由分子构成;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科学思维:分析原子构成分子时的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通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模型构建,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实践:通过甲烷等分子模型学会用具体形象的替代抽象的实物的方法;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态度责任:领悟物质世界的无限可分性,体验模型构建对认识微观世界的作用。
重点 分子和原子可构成物质,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构成分子时的结构和种类决定物质的性质;
难点 原子构成分子时的数目、结构和种类不同决定物质的性质的不同。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建立一个适当的 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 、 和 。 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所以,一个模型可以是 、 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 或 的示意。 3、用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不 同和表达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导入:我们知道,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如果要设计一个飞行器,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微缩模型(航模)进行试验研究。 在对微观粒子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的方式是利用放大的模型来解释小到难以观察的物体。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用模型表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分析中,我们曾用蓝球表示氧原子、用白球表示氢原子,通过假设得出水分子电解生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模型。 看一看,填一填: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氢气分子由 构成。 2、用模型表示其他分子和原子: 每个甲烷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氮气分子由 构成; 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每个二氧化硫分子由 构成。 3、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思考讨论: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参考:视频辅助:水电解过程的模型(2)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注:①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等; ②少数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所有金属(如铁、铜、铝等)、除碘外的其他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如碳、金刚石、石墨、硫等); ③稀有气体单质也由分子构成,只不过每个分子由1个原子构成,如,1个氖分子是由1个氖原子构成的。 ④同种原子构成物质时,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的种类和物理性质也有区别,如金刚石和石墨。 (视频:金刚石的模型)拓展: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活动: 数的启示: 1、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21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要约20滴水组成。 2、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3、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启示: 分子、原子的质量与体积都很小 。 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 米数量级。 如碳原子的半径为 0.6×10-10 米。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 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3×10-26 千克。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相同。 讨论交流: 氢分子质量在 10-27 千克的数量级。 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 10-27 千克质量的物质究竟有多重。 已知一粒米的质量约为 2.1×10-5 千克,如果等分这粒米,要分 74 次才能把它分到 10-27 千克。 归纳:1、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同的。4、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学法指导:对物质的微粒构成的理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即可以理解成:某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则它的化学性质就由对应的微粒来保持。 2)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含义是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的化学性质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分子改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需要大量分子聚集起来体现,单个的分子不能体现。③脱离“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分子依然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如果脱离“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还可分成质子、中子、电子等更小的粒子。 通过对水分子变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分析,认识到可用微粒模型来表示原子和分子从而认识到其他原子分子也可按同样的方法来使用模型表示通过分析来认知,一些常见分子的原子构成通过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都可构成物质,认识到原子种类不多但物质种类众多的原因通过讨论电解水时的变化与不变化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学法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微观构成:分子原子都 可构成物质通过视频、比较等认识原子可构成物质,且同种原子排列不同时构成的物质不同学习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和记忆通过数据等来说明原子和分子的“小”:体积小、质量小进一步体会原子与分子的“小”归纳形成知识框架与体系,促进理解与记忆
课堂练习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B.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C.因为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D.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2、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D )A. B.C. D.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A.分子的构成不同 B.密度不同C.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用途不同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2)从变化I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参考:(1)C (2)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 2、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4、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6、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 米数量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 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3×10-26 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相同。 7、分子不仅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
第二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2节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物质由分子构成;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
物质可由原子直接构成;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了解
微粒的大小、质量的数量级;
科学思维:分析原子构成分子时的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性质也不
同;通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模型构建,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
探究实践:通过甲烷等分子模型学会用具体形象的替代抽象的实物
的方法;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分子模型;
态度责任:领悟物质世界的无限可分性,体验模型构建对认识微观
世界的作用。
复习巩固
1、建立一个适当的 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 、 和 。
2、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所以,一个模型可以是 、 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 或 的示意。
3、用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事物 不 同和表达的 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模型
形态
特征
本质
一幅画
一张表
对象
过程
符号
外形
文字语言
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如果要设计一个飞行器,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微缩模型(航模)进行试验研究。
在对微观粒子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的方式是利用放大的模型来解释小到难以观察的物体。
水分子
新知讲解
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用模型表示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
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分析中,我们曾用蓝球表示氧原子、用白球表示氢原子,通过假设得出水分子电解生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的模型。
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
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氧气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氢气分子由 构成。
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
新知讲解
2、用模型表示其他分子和原子:
注:灰球代表碳原子,红球代表氮原子,深蓝色球代表硫原子。
每个甲烷分子由 构成;
每个氮气分子由 构成;
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每个二氧化硫分子由 构成。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2个氮原子
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
新知讲解
3、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1)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思考讨论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水分子变成了氧分子、氢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没有变化,而分子发生了变化,物质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
即,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原子
没有变化,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分子分裂成原子,
而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变成了新的分子,从而
生成了新物质。
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2)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注:①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等;
②少数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所有金属(如铁、铜、铝等)、除碘外的其他固态的非金属单质(如碳、金刚石、石墨、硫等);
③稀有气体单质也由分子构成,只不过每个分子由1个原子构成,如,1个氖分子是由1个氖原子构成的。
④同种原子构成物质时,排列方式不同,
物质的种类和物理性质也有区别,如金刚石
和石墨。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分 子 原 子
相异点
相似点
关 系
注 意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裂,重新组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后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质量和体积都极小,有间隙,永恒运动,同种性质相同,不同种性质不同。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组成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都可以构成物质。
分子比构成分子本身的原子大,但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
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拓展:
活动:
数的启示:
1、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21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要约20滴水组成。
2、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那么乒乓球就要放大到地球那么大。
3、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
启示: 。
分子、原子的质量与体积都很小
新知讲解
二、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2、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 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 0.6×10-10 米。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 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3×10-26 千克。
3、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相同。
思考讨论:
氢分子质量在 10-27 千克的数量级。
我们可以来感受一下 10-27 千克质量的物质究竟有多重。
已知一粒米的质量约为 2.1×10-5 千克,如果等分这粒米,要分 次才能把它分到 10-27 千克。
2.1×10-5 kg /10-27kg ≈74(次)
74
归纳:
1、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种类和数量决定;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同的。
4、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新知讲解
对物质的微粒构成的理解: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即可以理解成:某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则它的化学性质就由对应的微粒来保持。
2)①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含义是构成物质的每个分子的化学性质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分子改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②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需要大量分子聚集起来体现,单个的分子不能体现。③脱离“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分子依然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只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如果脱离“化学变化”这个前提,原子还可分成质子、中子、电子等更小的粒子。
活动指导
制作甲烷分子模型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多种工具和材料,完成简单分子模型的制作。
2)通过甲烷分子(由 1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模型的制作,加深对分子构成的认识。
3)学习通过模型认识分子的科学方法。
器材:
各色橡皮泥、小刀、牙签、泡沫塑料、酒精灯、火柴等。
过程:
1)用泡沫塑料为芯,外面裹上橡皮泥,做成一只大球
和四只小球(大球和小球用两种不同的颜色)。
2)用小刀先把小球切割掉 1/4,再根据小球的截面大小,
在大球上切割相应的截面。
3)按图 2-13 中所示,用牙签将小球和大球配好,做成
甲烷模型,然后用微火烘一下球的表面,使橡皮泥表面产
生光泽,再将模型置于泡沫塑料底座上。
随堂练习
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
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
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
B.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C.因为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所以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D.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C
随堂练习
2、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A B C D
D
随堂练习
3、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原子之间间隔较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B
随堂练习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的构成不同
B.密度不同
C.生成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
D.用途不同
A
随堂练习
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请回答:
(1)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写序号);
A.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B.分子变小了
C.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2)从变化I的微观过程可分析出,该变化的实质是:
。
C
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堂总结
1、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
2、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3、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4、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6、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 米数量级。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 1 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3×10-26 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相同。
7、分子不仅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板书设计
2.2 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模型直观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可由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
3、构成分子时,可以是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
4、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5、许多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6、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
7、分子:无规则运动、存在着空隙。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原子结构的模型”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