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3节 原子结构模型(2)
---离子、同位素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离子的概念;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的特点;了解同位素的应用;
科学思维:建立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能分析具体粒子是否属
于同一种元素或互为同位素;
探究实践: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微观过程,理解
离子概念和离子形成物质过程;
态度责任:了解同位素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与人类
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复习巩固
1、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 和带 电荷的 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 ,电性 ,因而原子呈电 性。
2、原子核由 和 构成;
3、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原子质量很小,几乎集中在 上。
正
原子核
负
核外电子
相等
相反
中
带正电荷的质子
不带电的中子
质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新知导入
我们知道,一定条件下,很多物质之间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会生成很漂亮的红褐色沉淀;钠和氯气混合时也会发生反应,生成产物氯化钠。
活动:
1)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 。
2)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出一小块,观察颜色、状态: ;
3)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生成大量白烟。
图3 点燃钠
图4 钠的氯气中燃烧
视频辅助:钠在氯气中燃烧
黄绿色气体
银白色、质软的固体
新知讲解
一、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于得失电子的数目。
(1)阳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就是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
(2)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就是氯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
新知讲解
2、阳离子和阴离子可构成物质:
阳离子带一定单位的正电荷,而阴离子带一定单位的负电荷,故当阴、阳离子接触时,它们按一定比例相互吸引,从而构成电中性的物质。
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讨论交流
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中发生改变的有哪些?没有发生改变的有哪些?
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
而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拓展:
对离子的理解:
(1)离子都是带电荷的,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2)离子具有稳定结构;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其质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4)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5)离子与原子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6)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讨论交流
如下图氧的 3种原子的原子核,有什么不同?
A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B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C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相同点: ;
不同点: 。
8
8
8
9
8
10
质子数都为 8(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中子数不相同
同种元素
新知讲解
二、元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氢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的总称。
碳元素
氧元素
新知讲解
2、同位素:
(1)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如,自然界中的氢主要以氕(1H)、氘(2H)、氚(3H)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氧的主要同位素有16O、17O和18O;碳的主要同位素有碳-12(12C),碳-13(13C)和碳-14(14C)。
碳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氧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氢元素的同位素原子
新知讲解
(2)同位素原子的表示方法: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数标出以示区别。如氢有氕( )、氘( )、氚( ) 3 种同位素原子。
(3)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而汞元素就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分别是: 196Hg、198Hg、199Hg、200Hg、201Hg、202Hg、204Hg 。
80 80 80 80
80 80 80
拓展:
对元素与同位素的理解: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所以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元素可组成物质,而分子、原子和离子可构成物质;
(4)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中子数目却不同。
(5)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物理性质有差异。
视频:
同位素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学·技术·
社会·环境
随堂练习
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
A
随堂练习
2、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A
随堂练习
3、下列关于镁原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
D.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
D
随堂练习
4、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m-x+2 B.m+x-2
C.m-x-2 D.m+x+2
C
随堂练习
5、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 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 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现有 和 两种原子,则 X 和 Y 是否是同种元素? 。
99
67
是
课堂总结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阳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相互吸引可成为电中性的物质;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即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论种类而原子论种类或个数;
4、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5、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如氢有氕(1H)、氘(2H)、氚(3H) 3 种同位素原子。
6、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物质组成:
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同位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元素与同位素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2.3 原子结构模型(2)
……离子、同位素
离子:带电的原子;
阳离子:失去电子后的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得到电子后的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组成物质的元素”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2.3 原子结构模型(2)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离子的概念; 2、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理解元素的概念; 4、了解同位素的特点;
5、了解同位素的应用。
一、知识点梳理:
1、离子
(1)定义:带电的 或 。
(2)分类:阳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
阴离子:(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带 的离子。
(3) 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如: 、氯化钠等。
2、氯化钠形成的过程:
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 (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 (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 ,构成了电 性的氯化钠。
3、一种原子的原子核内 与中子数是一定的, 也是一定的,元素就是按 分类的。
4、元素及同位素:
(1)元素:具有相同 (即 数)的-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 数决定。
(2)同位素: 数相同, 数(或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如氕 氘 氚)。
(3)元素是 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 原子。
(4)同位素的应用:作为示踪原子、核能的应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诊断治疗疾病、进行古董鉴定等。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
例题2、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例题3、下列关于镁原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 D.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
例题4、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m-x+2 B.m+x-2 C.m-x-2 D.m+x+2
例题5、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 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 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现有 和 两种原子,则 X 和 Y 是否是同种元素? 。
三、随堂练习:
1、曾经充满活力的碧波,滋养着740平方公里土地的母亲河“温瑞塘河”,而现今由于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重度污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氮、磷含量严重超标,这里提到的“氮”、“磷”指的是(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号元素铪和第74号元素钨精确测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700万年形成。铪、钨两种元素原子本质的不同是( )
A.核内质子数目 B.核内中子数目 C.核外电子数目 D.相对原子质量
3、下列关于元素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相等的原子的统称叫元素
C.元素既论种数,也可计个数 D.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4、科学家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6 B.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C.新元素的原子中子数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5、碳一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对氧一16和氧一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相同 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 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6、图3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B. 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 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7、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8、下列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四、课后练习:
1、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2、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 元素符号不同 B. 原子质量不同 C.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3、防疫期间,公共场所会使用次氯酸钠(NaClO)、双氧水(H2O2)、酒精(C2H5OH)等消毒液,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氧元素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气
4、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 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 53131I和 53127I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中子数相同 B.属于同种元素
C.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核外电子数相同 D.各取一个原子相比较,质子数相同
5、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现有一粒子,其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16个中子,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该粒子是( )
A. 原子 B.阳离子 C. 阴离子 D.分子
6、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 和钠离子 的化学性质不同
7、小金对某元素三种同位素的结构示意图,进行了相关阐述,不合理的是( )
A. 图示的是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首位
B. 表示的电子带负电,质量远小于质子
C. 表示的中子不带电,三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
D. 表示的质子带正电,与中子的个数和质量都相等
8、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9、用“”“”“”分别表示质子、中子和电子,对于下列四种原子的结构模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丁互为同位素 B.乙、丁为同一种元素
C.甲、丙的核电荷数不同 D.甲、丙为同一种原子
10、如图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通过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原因 。
(2)由此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1、下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C 14 14 16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 C 的带电性为 。
(3)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4)比较 C 与 D 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13、用序号填空:①分子、②原子、③原子核、④质子、⑤中子、⑥电子、⑦阳离子、⑧阴离子。
(1)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 (2)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_。
(3)不带电的是 。 (4)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
(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12、如图所示代表三种原子的原子核,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三种原子的原子核内均含有 个质子,所以它们属于同种 ,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氢的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4、如图表示某物质的微观形成过程。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过程说明原子通过 电子形成离子。
(2)甲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离子。
(3)最终形成的化合物 (填“显”或“不显”)电性,原因是 。
15、下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 构成的。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每个钠 失去一个 形成带正电荷的钠 ,每个氯 得到一个 形成带负电荷的氯 ,带有相反电荷的两种 相互作用构成了氯化钠。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1)原子 原子团。 (2)大于 正电 小于 负电 (3)离子 氯化钾
2、带正电的钠离子 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吸引 中
3、质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4、(1)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 质子
(2)质子 中子 (3)同位素原子 不同种
二、例题讲解:
例题1、A
解析:A、由形成过程图可知,Na变为Na+,失去1个电子,Cl变为Cl-,得到1个电子,故A正确;B、钠原子不带电呈电中性,而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B不正确;C、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而结合形成氯化钠,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C不正确;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不同,钠离子相比钠原子少一个电子,故D不正确。故A符合题意。
例题2、A
解析:A、甲和乙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种元素,正确;B、质子数=核电荷数,甲和乙质子数相同,则核电荷数相同,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乙和丙质子数不同,则核外电子数不同,错误;D、乙和丙质子数不同,不是同位素原子,错误;故A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镁离子是阳离子,是镁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2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镁离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镁原子和镁离子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A不符合题意;质量几乎相等,B不符合题意;镁离子是镁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2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C不符合题意;电子数即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镁原子和镁离子核电荷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不同,即电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D符合题意。
例题4、C
解析:R2+是R原子失去两个核外电子得到的,因此其质子数为x+2。因R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等于m,所以中子数=m-(x+2)=m-x-2。故C符合题意。
例题5、99;67;是
解析: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 , 钬元素的原子 ,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66-67=99。核外电子数=质子数=67。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和 两种原子质子数均为67,因此是同种元素。
三、随堂练习:
1、D 2、A 3、D 4、B 5、A 6、B 7、B 8、B; AD
四、课后练习:
1、C 2、C 3、A 4、A 5、C 6、C 7、D 8、D 9、B
10、(1)中子数不同 (2)同类原子中子数可以不同
11、(1)AD (2)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3)AD (4)D
12、(1)③④⑦ (2)⑥⑧ (3)①②⑤ (4)⑥ (5)②13、1;元素;同位素原子
14、(1)得失 (2)阳 (3)不显 两种离子所带电荷数相同,电性相反。
15、(1)原子 离子 (2)原子 电子 离子 原子 电子 离子 离子 (3)氯化氢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2.3原子结构模型(2)教学设计
课题 2.3原子结构模型(2)……离子、同位素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八下第二章第3节《原子结构模型》的第2课时,主要介绍离子及同位素。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物质的构成等知识点,本课时通过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得失来认识离子,通过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来认识到离子也可构成物质,由此较为全面地认识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继后,再通过分析原子核结构中质子数来认识元素,知道质子数不同导致元素种类不同,并且由此得到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属于同位素的原子,从而认识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从而区分出原子与元素的不同;并且认识到不论是分子、原子还是离子构成的物质,从宏观上讲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理解离子的概念;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同位素的特点;了解同位素的应用;科学思维:建立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能分析具体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或互为同位素;探究实践: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微观过程,理解离子概念和离子形成物质过程;态度责任:了解同位素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重点 离子及离子形成的过程;元素的含义,同位素的特点;
难点 电子得失与离子的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同位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 和带 电荷的 构成的。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 ,电性 ,因而原子呈电 性。 2、原子核由 和 构成; 3、一个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原子质量很小,几乎集中在 上。 过渡: 我们知道,一定条件下,很多物质之间地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会生成很漂亮的红褐色沉淀;钠和氯气混合时也会发生反应,生成产物氯化钠。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1)取一瓶氯气,观察它的颜色 。 2)用镊子在放有煤油的试剂瓶中夹取一块钠,用刀切割出一小块,观察颜色、状态: ; 3)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钠,将燃烧匙伸入氯气瓶中,反应结束后观察瓶内的物质。 实验现象:_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并生成大量白烟___。 一、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决定于得失电子的数目。 (1)阳离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就是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 (2)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就是氯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 2、阳离子和阴离子可构成物质: 阳离子带一定单位的正电荷,而阴离子带一定单位的负电荷,故当阴、阳离子接触时,它们按一定比例相互吸引,从而构成电中性的物质。 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讨论交流:在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中发生改变的有哪些?没有发生改变的有哪些?参考: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而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对离子的理解: (1)离子都是带电荷的,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2)离子具有稳定结构; (3)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其质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同; (4)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5)离子与原子在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6)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讨论交流:如下图氧的 3种原子的原子核,有什么不同? A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B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C 原子核中有___个质子,___个中子。 相同点: ; 不同点: 。 二、元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核电荷数为 8 的原子的总称;碳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的总称;氢元素是所有核电荷数为1的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 (1)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 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 如,自然界中的氢主要以氕(1H)、氘(2H)、氚(3H)三种同位素的形式存在;氧的主要同位素有16O、17O和18O;碳的主要同位素有碳-12(12C),碳-13(13C)和碳-14(14C)。 (2)同位素原子的表示方法: 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有时把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总数标出以示区别。如氢有氕( )、氘( )、氚( ) 3 种同位素原子。 (3)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数不同: 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而汞元素就有7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分别是: 196Hg、198Hg、199Hg、200Hg、201Hg、202Hg、204Hg 。 对元素与同位素的理解: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2)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的,所以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元素可组成物质,而分子、原子和离子可构成物质; (4)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中子数目却不同。 (5)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物理性质有差异。 视频:同位素3、同位素原子的应用: 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利用碳-14同位素测定年代 由活动: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来说明离子可构成物质并由此展开,首先解释什么是离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区别再者说明阳离子与阴离子相互吸引可构成物质。如氯化钠就是氯离子与钠离子吸引而形成的电中性物质学法指导由读图分析出氧的3种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然后介绍元素的定义,并提出同位素的概念、特点学法指导由特点到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应用于生活、生产。学以致用。
课堂练习 1、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化钠分子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 D.钠原子与钠离子的微观结构相同2、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3、下列关于镁原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D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C.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 D.电子数与质子数相同4、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C )A.m-x+2 B.m+x-2 C.m-x-2 D.m+x+25、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 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 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现有 和 两种原子,则 X 和 Y 是否是同种元素? 。[参考:99 67 是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得到电子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形成阳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相互吸引可成为电中性的物质;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即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元素论种类而原子论种类或个数; 4、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5、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如氢有氕(1H)、氘(2H)、氚(3H) 3 种同位素原子。 6、同位素原子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