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4年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课件第1课时(共22张PPT)+第2课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4年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课件第1课时(共22张PPT)+第2课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19 11:31:41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第二 节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鸟类、哺乳类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并能说出它们的代表动物
2、尝试列表比较各等脊椎动物的异同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初步感知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秩序
☆重点、难点
1、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2、观察家鸽实验
生活在空中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骨薄而中空有喙无齿,直肠短,前肢变为翼,胸骨特化为龙骨突,附着发达胸肌,肺发达,气囊辅助呼吸
鸽子、鸡、企鹅、鹅
鸟类
分布极广,适应较为复杂的生活环境
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肌,神经系统和感官发达,胎生哺乳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
兔、鲸、狐、海豚、蝙蝠
恒温动物
哺乳类
知识体系
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变温动物
自主学习增长知识
认真阅读课文P88-92,思考下列问题:
1、鸟类、哺乳类的生活环境各是什么?
2、鸟类、哺乳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3、鸟类、哺乳类适应生活环境的特点有哪些?
4、鸟类、哺乳类的的代表动物各有哪些
5、如何观察家鸽?
鸟类(一)、分组实验:观察家鸽
方法:1、观察家鸽的体形、翼形态的特点
2、观察家鸽的羽毛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3、摸一摸家鸽的胸部肌肉,感受其特点。
4、观察家鸽的骨骼标本
实验现象:
1、家鸽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为扇形的翼;正羽主要用于飞行覆盖在家鸽体表,两翼正羽并排沿翼边展开,可增大翼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绒羽着生正羽之下,特别是胸腹部,主要用于保温。
2、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翔。
4、家鸽体内有很多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
3、骨有的中空,有的愈合,骨骼轻而坚固,可减轻体重
(二)、生活环境:空中
(三)、适于飞翔的主要特征:
1、身体呈流线型;可减轻飞行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利于保温,前肢变为翼
2、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翔、
3、骨有的中空,有的愈合,骨骼轻而坚固,可减轻体重
4、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可辅助呼吸
5、有喙无牙齿,直肠短,可保证飞行时对营养的需求,又可减轻体重
(四)代表
鸵鸟:主要栖息在沙漠、草地和荒原地带,是世界上仅存的最大鸟,体长1.8米,高2.5-2.7米,体重130千克以上。有发达的气囊和很好的循环系统,以此来调节体温,所以能够很好地适应干旱天气,具有很高的耐热性。经常5-50只结成群生活,它们的嗅觉和听觉灵敏,擅长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不迁徙。
企鹅:大多数都分布和生活在南半球。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
天鹅:体长约1.5米,体重6至14公斤,颈部修长,尾短而圆,幼鸟大多为灰色
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螺类和软体动物 ,不会潜水,常在浅水区域中觅食
(一)、生活环境:分布极为广泛
哺乳类
(二)、家兔:
1、分布:广泛分布
2、特点:(1)体表被毛
(2)呼吸: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肌
(3)捕食:牙齿有门齿、臼齿分化
(4)神经、感觉: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5)生殖发育:胎生哺乳
(三)、哺乳动物适应复杂环境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具保温和保护作用
2、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肌
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调节复杂的生命活动,以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3、牙齿由门齿、臼齿分化(肉食动物牙齿分门齿、臼齿、犬齿),提高消化能力
4、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5、恒温
(四)代表
伪虎鲸:生活在热带或温带海域,全身呈黑色或深灰色,体细长,头钝而圆,口大,常集大群活动。以乌贼类为食,也捕吃带鱼等。
蝙蝠:现生种共有约1400种。广泛分布全世界。多栖息于岩穴溶洞、树洞或树冠下。蝙蝠主要在夜间活动,大多数蝙蝠依靠特有的回声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体及自身的位置,大多以昆虫为食;个别种类吸血或捕食小兽、等。
海豚:为水生肉食性哺乳动物, 共17属37种,体型多样,体长从1.2~10米不等,体重50~6000千克。身形呈纺锤状,体色多以白、黑、灰为主。它们的前额有“额隆”,有助于交流和回声定位,在全球分布广泛。
总结
(一)、鸟类适于飞翔的主要特征:
1、可减轻飞行阻力: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2、减轻体重:骨骼轻而坚固,有喙无牙齿,直肠短,,
4、飞行器官:前肢变为翼,胸骨特化为龙骨突,附着发达的胸肌
能量提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肺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
(二)、哺乳动物适应复杂环境主要特征:
1、体表被毛,具保温和保护作用
2、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肌
2、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以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
3、牙齿由门齿、臼齿分化,提高消化能力
4、胎生哺乳,提高后代成活率
5、恒温
(六)、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
花卉
水果
木材
蔬菜
粮食
1.下列鸟类的特点中,与飞行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前肢变为翼  B.身体呈流线型
C.心脏四腔,体温恒定 D.胸肌发达
2.下列脊椎动物身体呈流线型形的是( )
A.哺乳类 B.鱼类
C.两栖类 D.鸟类
3、脊椎动物中生理功能和生活习性最复杂的动物类型是 ( )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鸟类
练习
C
D
C
(六)、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
花卉
水果
木材
蔬菜
粮食
4.下列动物中,与蝙蝠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蛇  B.麻雀
C. 兔 D.蟾蜍
5.下列对海豚叙述错误的是( )
A.恒温 B.有发达的神经系统
C. 卵生 D.用肺呼吸
6、以下关于几种动物 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海豚用肺呼吸 B.家鸽胎生
C.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 D.龟用肺呼吸
练习
C
C
B
感谢观看(共22张PPT)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单元
第二章
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第二 节
脊椎动物身体背部有脊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并能说出它们的代表动物
2、尝试列表比较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脊椎动物的异同
3、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初步感知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秩序
☆重点、难点
1、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主要特征,
2、观察鲫鱼实验
生活在水中
身体呈梭形,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
鲫鱼、鲤鱼、鲨鱼、泥鳅
鱼类
分布较广,主要陆地生活
用肺呼吸,陆地产卵,卵具坚韧卵壳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
龟、蛇、蚊、鳄鱼、避役
两栖类
爬行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和潮湿陆地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
青蛙、大鲵、蟾蜍
变温动物
知识体系
一、脊椎动物
1、概念: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
2、分类:(1)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
① 鱼类:身体梭形,体表覆盖鳞片。③ 爬行类:用肺呼吸
② 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一、恒温动物
1、概念: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
2、分类:(1)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
① 鱼类:身体梭形,体表覆盖鳞片。③ 爬行类:用肺呼吸
② 两栖类: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二、恒温动物:
(一)概念:体温不随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
(二)分类:
1、 鸟类:身体流线型,
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
骨骼轻而坚固。有气囊
2 哺乳类: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三)特点:
减少动物对环境依赖,扩大动物生活和分布范围
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是变温动物
自主学习增长知识
认真阅读课文P83-87,思考下列问题:
1、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生活环境各是什么?
2、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各有什么特点?
3、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的代表动物各有哪些
4、如何观察鲫鱼?
鱼类(一)、分组实验:观察鲫鱼
方法:1、观察鲫鱼的体形、体色、鳞片,触摸鲫鱼的体表,感知其体表的特点
2、观察鲫鱼是如何运动的,以及各种鳍是如何配合的。
3、观察鲫鱼口的张合与鳃盖的张合之间的关系。
4、观察鱼的骨骼标本,了解鱼脊柱的构造特点
实验现象:1、鲫鱼身体呈梭形,背部灰黑、腹部白色,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
2、鲫鱼主要依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动力,依靠鳍协助运动并维持身体平衡。
3、鲫鱼呼吸时口张开,鳃盖闭合,水进入口内;随后口闭合,鳃盖张开,水流出鳃。鲫鱼口和鳃盖交替闭合,完成呼吸运动
4、鱼脊柱由很多脊椎骨构成,起支持身体和保护内部结构之功。
(二)、生活环境:终生生活在水中
(三)、主要特征:
1、身体呈梭形,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
2、用鳃呼吸
3、游泳:
(1)动力:躯干部和尾部摆动
(2)维持平衡:鳍
(3)悬浮:鳔
4、感知:侧线
胸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转换方向。
背鳍:保持竖直方向平衡
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
臀鳍:保持鱼体竖直方向平衡
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
(四)代表
(一)、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和潮湿陆地
两栖类
(二)、青蛙:
(1)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和潮湿陆地
(2)结构:分头、躯干、四肢,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皮肤裸露湿润
(3)呼吸:幼体用鳃,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4)运动:幼体用尾,成体用四肢
(三)、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
2、呼吸:幼体用鳃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
3、皮肤:光滑湿润,可辅助呼吸
4、生殖:体外受精、水中产卵,无卵壳
(三)代表
蟾蜍:蟾蜍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内有毒腺,喜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水沟边,夜晚及黄昏出来活动。
大鲵:栖息于溪涧、池塘。于夜间觅食,以鱼类和甲壳类动物为食粮。它体形扁长,有一短而侧扁的尾巴。皮肤只有黏膜,没有鳞片覆盖。
蝾螈:蝾螈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身体短小,有4条腿,体长大约10-15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广泛分布于全球温暖淡水和沼泽地区。。
(四)两栖动物是水生到陆生过渡动物类群
幼体在水中发育,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依靠皮肤辅助呼吸,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幼体生活在水
中,用鳃呼吸
(一)、生活环境:分布较广,对陆地环境适应性较强
爬行类
(二)、蜥蜴:
1、分布:分布较广,对陆地环境适应性较强
2、结构: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尾;颈较明显,头可灵活转动,皮肤干燥,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四肢强健
3、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卵有坚韧卵壳
(三)、主要特征:
1、生活环境:分布广
2、呼吸:用肺呼吸,
3、皮肤:覆盖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生殖: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具坚韧卵壳
(三)代表
蛇:蛇身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周身被鳞;头部形状各异,舌细长分叉;全世界共有3600多种蛇,广布于世界上除两极外的绝大多数地区。生活方式有陆栖、树栖、半水栖等种类。蛇大多数昼出活动,属于肉食性动物,。
避役: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营树栖生活,体色可随环境改变而改变,又称为变色龙
龟:栖息于溪涧、池塘,有些生活在海洋。有时上岸爬行,以鱼类和植物类动物为食粮。
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比较表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活环境 幼体: 成体:
皮肤和覆盖物
呼吸器官 幼体: 成体:
繁殖和发育 产卵 发育 产卵 发育
产卵
发育
终生生活在水中
黏滑、有
鳞片

水中
水中
陆地
皮肤干燥,覆盖鳞甲

陆地
陆地
水中
水中和陆地
湿润、裸露

肺和皮肤水中
水中
水中
总结
一、鱼类: 1、身体呈梭形,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体表覆盖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
2、用鳃呼吸
3、游泳:(1)动力:躯干部和尾部摆动(2)维持平衡:鳍
(3)悬浮:鳔
4、感知:侧线
生活环境: 呼吸 皮肤 生殖
两栖类 幼体水中,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也可生活在陆地 幼体用鳃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 光滑湿润, 体外受精、水中产卵,无卵壳
爬行类 分布较广 用肺呼吸 覆盖鳞片或甲, 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具坚韧卵壳
二、两栖类、哺乳类
(六)、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
花卉
水果
木材
蔬菜
粮食
1.下列各项中,下列脊椎动物所包含的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A.鱼类  B.爬行类
C.两栖类 D.鸟类
2.下列脊椎动物身体呈梭形的是( )
A.哺乳类 B.鱼类
C.两栖类 D.鸟类
3、由水生到陆生过渡的动物类型是 ( )
A.鱼类 B.两栖类
C.哺乳类 D.鸟类
练习
B
B
A
(六)、被子植物与人类关系
花卉
水果
木材
蔬菜
粮食
4.下列动物中,与青蛙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蛇  B.麻雀
C.蟾蜍 D.兔
5.下列对鲫鱼叙述正确的是( )
A.身体细线形 B.身体分部,附肢分节
C. 用鳍游泳 D.用肺呼吸
6、以下关于几种动物 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鲫鱼用肺呼吸 B.蛇体表覆盖鳞片
C.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 D.龟用肺呼吸
练习
C
C
A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