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他在儿时鲁迅的心中是“质朴、方正、博学”的宿儒,但鲁迅先生却在回忆中说,“在他所认为他的老师之中,最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却是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先生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藤野先生。
评价目标
1.梳理本文内容,能明晰本文结构和线索;
2.通过藤野先生的语言能解析人物形象,朗读时能凸显人物性格,品析对作者的人生影响;
3.能找出本文中的对比之处,体验到作者爱憎分明的个性;
4.能通过探究原稿和定稿的不同,揣摩修改的用意。
先行预学
作 者 简 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预学一
jì
yǎo
fēi
pōu
jī
发
见
读准节奏和字音。
huì
piē
杳 无 消 息
芦 荟
绯 红
畸 形
解 剖
预学二
wǎn
宛
xùn
jié
不 逊
nì
名
责
cuò
抑 扬 顿 挫
wù
深 恶 痛 疾
jiàn
油 光 可
如
髻
瞥
匿
诘
鉴
xié
挟
预学二
鲁迅生活于文言文、白话文更替的时代,许多汉字的书写没有统一的标准,许多词语的书写和现代汉语不一样。请根据课文注解,将下列词语现在的书写形式抄录在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
烂熳
斗乱
利害
模胡
喝采
物以希为贵
新知研学
19世纪中期,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原本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日本,在明治时代初期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复兴举措,“脱亚入欧”的风气大涨,使得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跻身于世界经济、军事强国之列。
同时,也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明治维新
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这篇课文是回忆性散文。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时期写的。
整 体 感 知
任务一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
仙台
离开
仙台
任务一:整体感知
请按照时间和地点转移,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1-3
东京所见所感
4-35
仙台学医生活
36-38
离开仙台以后
往仙台缘由
相识、相处
惜别
朗读课文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形象的句子,细细品读,说说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并为藤野先生画一幅简笔肖像画
品 析 人 物
任务二
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写出其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等外貌特点,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表现其博学,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写出其出场的有趣。
1.藤野先生的首次登场作者以什么样的描写方法抓住了他的哪些特征来写?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如何?
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任务二:品析人物
刚来这个地方没有一个熟识的人
内容新颖
2.鲁迅非常重视对文章的修改。对藤野先生的出场作者就有修改,试着仔细比读原稿和改定稿,结合课文内容,揣摩鲁迅这样修改的用意。
真诚正直、朴实严谨
将外貌描写改为“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增加了“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极有抑扬的声调
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话剧社的同学想把《藤野先生》改编成课本剧,他们觉得原文中藤野先生说的仅有的五段话最能凸显人物的形象,但是要做到准确地朗读表演,很有挑战性。请你住在文中找到这五段话,仔细品读,并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句,为话剧社的同学提供朗读表演的建议。
【示例】
语言:“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建议:这是藤野先生新学期第一次介绍自己,所以语气上是严肃认真的,但他不用“我是XXX”而用“我就是叫作XXX”的结构表达,说明他对别人背后传他穷酸窘迫的“掌故”是心知肚明的,但他毫不在意。朗读时,在“我”字后可以稍作停顿,“就是叫作”可以重读,整体声调要缓慢,有顿挫之感。
语言:“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建议:
因为鲁迅所画的解剖图把血管“移了一点位置”,藤野先生就主动、和蔼地给鲁迅指出错误,这表现出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耐心指导。朗读时,“你看”“自然”“的确”要读出亲切感,体现出先生对待学生亲切和善的态度,“然而”“不是”“全照着”要注意重读或拖长,进行强调,体现出先生治学的严谨。
4.“我”在与藤野先生的相处过程中,直接记叙了哪些几个典型事件,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事件 高贵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正直无私,直挚诚恳
了解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5.结合下列材料,思考,究竟是什么让鲁迅先生认为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周君来日本的时候正好是日清战争以后。尽管日清战争已过去多年,不幸的是那时社会上还有日本人把中国人骂为"梳辫子和尚",说中国人坏话的风气。所以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有这么一伙人以白眼看待周君,把他当成异己。
少年时代我向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所以我很尊敬中国人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周君在小说里、或是对他的朋友,都把我称为恩师,如果我能早些读到他的这些作品就好了。听说周君直到逝世前都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 《谨记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
梳理课文脉络,填补结构图,注意双线特点。
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弃 医 从 文
任务三
1.鲁迅作品的语言充满机智的讽刺,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我们要注意辨别这些语言,理解其讽刺意味,不然可能会误解作者的意思。请根据课文内容和注释,找出文中具有讽刺意味的词语。
标致 、精通时事、 爱国青年 、正人君子
2.分别朗读这些反语所在的段落,说说这些反语背后蕴含着鲁迅怎样的情感?
对东京环境的厌恶
作为弱国子民内心辛酸
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
爱国之情(暗线)
梳理课文脉络,填补结构图,注意双线特点。
初到仙台的所见所闻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匿名信
看电影
激发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坚定改变国民精神的信念
爱国之情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人生写照。文如其人,他的文章也处处透露出他爱憎分明的个性。《藤野先生》一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明鲁迅鲜明的人生态度。请参照①—④,将⑤补充完整。并参照示例,根据自己的阅读思考,从①—⑤中任选两处,做简要赏析。
【对比手法】
①麻木与狂热——中国民众的麻木与日本学生的欢呼
②警醒与狂妄——“我”的民族自尊心与日本学生的狂妄
③享受与艰苦——清国留学生的浮华与“我”的坚毅爱国
④尊重与蔑视——藤野先生的尊重与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⑤……
模糊与认真——藤野先生生活的简朴和治学的严谨
对比:麻木与狂热——中国民众的麻木与日本学生的欢呼
赏析:文章通过日本国民对本民族的狂热和中国国民“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酒醉似的喝采”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国民愚昧、麻木不仁的冷酷现实。这种比死还可怕的麻木与不觉醒,是中国当时衰弱的病根。这种现实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体现了鲁迅冷静而深邃的爱国情感。
【示例】
(1)对比:
赏析:
警醒与狂妄——“我”的民族自尊心与日本学生的狂妄
在“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日本青年学生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而鲁迅认识到民族衰落的根源,承受着弱国子民受歧视的屈辱,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驱使鲁迅寻找改变人们精神的道路。
对比:麻木与狂热——中国民众的麻木与日本学生的欢呼
赏析:文章通过日本国民对本民族的狂热和中国国民“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酒醉似的喝采”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国民愚昧、麻木不仁的冷酷现实。这种比死还可怕的麻木与不觉醒,是中国当时衰弱的病根。这种现实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体现了鲁迅冷静而深邃的爱国情感。
【示例】
(2)对比:
赏析:
享受与艰苦——清国留学生的浮华与“我”的坚毅爱国
清国留学生中,一些人不学无术、尽情享乐,鲁迅却抱定“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信念,在对那些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中,决意离开东京,去重新寻一处能安心学医救国的处所。
对比:麻木与狂热——中国民众的麻木与日本学生的欢呼
赏析:文章通过日本国民对本民族的狂热和中国国民“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酒醉似的喝采”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国民愚昧、麻木不仁的冷酷现实。这种比死还可怕的麻木与不觉醒,是中国当时衰弱的病根。这种现实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体现了鲁迅冷静而深邃的爱国情感。
【示例】
(3)对比:
赏析:
尊重与蔑视——藤野先生的尊重与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与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正是这种行为维护着在异乡的鲁迅那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对比:麻木与狂热——中国民众的麻木与日本学生的欢呼
赏析:文章通过日本国民对本民族的狂热和中国国民“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的“酒醉似的喝采”的对比,揭示了中国国民愚昧、麻木不仁的冷酷现实。这种比死还可怕的麻木与不觉醒,是中国当时衰弱的病根。这种现实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体现了鲁迅冷静而深邃的爱国情感。
【示例】
(4)对比:
赏析:
模糊与认真——藤野先生生活的简朴和治学的严谨
藤野先生穿着不拘小节,会忘打领结,冬天穿一件旧外套,但他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帮鲁迅从头到尾修改讲义,连文法的错误也全都订正,他正直、治学严谨、工作认真的品质令人景仰。
课 堂 小 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迁移拓学
1.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有人认为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无关是多余的可删去,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01
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02
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
作者离开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
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03
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
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
04
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先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名目,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作者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其目的就是寻找救国的道路。总之,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正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2.鲁迅最初在《莽原》杂志发表包括《藤野先生》在内的系列散文,取名“旧事重提”,后又结集为《朝花夕拾》,前后题目不同,但都表明了文章的“回忆”性质。然而,随着对鲁迅作品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鲁迅作品的“回忆”并不那么真实。通过以下任务,我们一起来探讨鲁迅“回忆性文学创作”的实与虚。
(1)比较下列材料和课文内容,请简要概括这些研究资料认为《藤野先生》中鲁迅回忆的哪些细节是“失真的”。
(1) 研究资料认为失真的情节:
①鲁迅回忆从东京到仙台的路上有个叫“日暮里”的驿站;
②鲁迅回忆他到仙台时当地还没有其他中国学生;
③鲁迅回忆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看到过中国“俄探”被处死的幻灯片。
(2)对于《藤野先生》这部作品的“失真”现象,文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在文学创作时会如何处理“细节失真”的问题。
反思结学
鲁迅非常重视对文章的修改。对《藤野先生》的结尾试着仔细比读原稿和改定稿,结合课文内容,揣摩鲁迅这样修改的用意。
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一句
添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把语意推进一层,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力量之大。“于是点上一枝烟”和前文“每当夜间疲倦”相照应,更凸显了鲁迅在藤野先生的影响下希望用行动改变国民精神的决心
藤野先生无疑是对鲁迅先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回望那些我们接触过的鲁迅笔下的人物,结合本文,进行梳理,填写完整下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寿镜吾先生表面严厉实则和蔼,有戒尺但不经常用,要求学生大声读书,他自己也读书,且如痴如醉。他方正博学、宽容淳朴,让童年鲁迅不仅感悟到读书的快乐,且达到神往读书的境界。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
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藤野先生给予求学的鲁迅无私的关爱和热情的鼓励,他正直高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刻影响着为国家民族而艰苦探索的鲁迅。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