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迁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迁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1 11:1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课外类文阅读迁移 强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八级上册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赶走喜鹊
沈石溪
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的院子里飞来一对喜鹊,在那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山茶树上筑巢。我十分欢迎它们来做我的邻居。喜鸛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喜鹊登枝,不就意味着我将交好运了吗?因此,我削了一些短树枝,扔在屋顶上,为它们提供筑巢材料。
一个多月后,我站在山茶树下,听见树梢横枝那只椭圆形的鸟巢里传出雏鸟的叫声,啊哈,它们生儿育女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能看见小喜鹊毛茸茸的小脑袋淘气地伸出窝沿,数了数,共有四只小喜鹊。这是一个兴旺昌盛的喜鹊家庭。我还按照它们的生理特征,给四只小喜鹊起了名,一只叫蓝眼睛,一只叫花翅膀,一只叫白脚杆,一只叫歪脖儿。
添丁增口,雄喜鹊和雌喜鹊自然十分辛劳,从早晨开始,就一刻不停地飞出去觅食,衔来小虫子喂养它们的孩子。
那天中午,我在山茶树下削竹篾编箩筐,突然,听见头顶的鸟巢里传来叽叽喳喳激烈的吵嚷声。雄喜鹊和雌喜鹊都外出觅食去了,我担心小喜鹊的安危,便爬到山茶树上,一看,没有什么外敌入侵,而是刚刚才长出一层绒羽的四只小喜鹊在打闹。它们虽然不能飞,也还站不稳,但它们打斗得却异常火爆:个头最大的蓝眼睛把身体最弱的白脚杆从窝中央一直推到鸟巢边缘,发育最快羽毛油亮的花翅膀,头拱进羽毛稀疏的歪脖儿的肚皮底下,几乎要把歪脖儿抬了起来,还使劲儿往窝外顶。白脚杆和歪脖儿的头与小半个身子已被挤出窝去,大概是意识到生命危在旦夕,竭力挣扎着,喳喳哀叫。蓝眼睛举起稚嫩的翅膀,不断去打已岌岌可危的白脚杆,眼看就要酿成惨祸,我不得不出面干涉,把受欺负的白脚杆捧回窝中央。然而,蓝眼睛仍不肯罢休,我的手一拿开,又故伎重演,开始向白脚杆进攻。
就在这时,雄喜鹊和雌喜鹊回来了,它们嘴里都衔着一条虫子,显然,是赶回来喂食的。
我放心地下了树,我想,雄喜鹊和雌喜鹊看到蓝眼睛和花翅膀以强凌弱,肯定会制止它们胡闹。奇怪的是,雄喜鹊和雌喜鹊却迟迟不进窝去,停栖在鸟巢外的一根横枝上,静静地站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这时候,不管是雄喜鹊还是雌喜鹊,只要朝前跳跃两步,轻而易举地就能终止这场危险的游戏。雌喜鹊扭头往鸟巢望了一眼,轻轻放下嘴里的虫子,竟忙着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雄喜鹊做得更过分,对就在耳边的求救声,仿佛根本没听见似的。
叽——声尖叫,白脚杆从高高的鸟巢跌下来,呜呼哀哉。几秒钟后,歪脖儿也同样死于非命。这哪里是什么游戏啊,分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窝里斗!到了这时候,雄喜鹊和雌喜鹊才停止整饰羽毛,重新叼起虫子,跳到鸟巢边。蓝眼睛和花翅膀同往常那样,急不可耐地伸长脖子,咿呀咿呀讨食吃。雄喜鹊和雌喜鹊很温柔地将食物塞进它们的嘴里,那神情,就像是在犒劳一对有功的小英雄。
我震惊,迷惘。我赶紧跑去找寨子里最有经验的老猎人,请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平静地笑了笑对我说,这种目睹子女坠巢而亡的陋习,其实是一种汰劣留良的自然现象;他说小喜鹊在窝里互相推搡,是要减少竞争对手,独霸食物;他说成年鸟这样做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觅食压力,为了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食物培养更强壮的后代。
一转眼到了秋天,蓝眼睛和花翅膀羽毛长硬会飞了。山茶树上,喜鹊闹枝,可对我却再也引不起任何美感,我趁它们外出之际拆了它们的窝,把它们轰走了。老猎人说的或许有道理,它们消灭弱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技巧,我能理解,但我是人,永远也无法赞同这种残忍。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事发生的环境主要在“我”的院子,院内的山茶树被多次提及,为小说增添了意境美。
B.“我”削了些短树枝,为喜鹊提供筑巢材料,是因为“我”认同喜鹊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
C.本文详写四只小喜鹊的打斗和它们的父母观看打斗的过程,是为了突出“蓝眼睛”的残忍。
D.猎人以平静淡然的态度说鸟类“陋习”是汰劣留良的自然现象,为“我”解开了打斗的疑惑。
2.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我”的感受
①    高兴、欢迎
鹊生儿女 好奇、开心
小鹊打斗 ②   
“父母”坐观 ③   
两鹊毙命 震惊、迷惘
④    不认同残忍
3.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帮助筑巢”与“拆巢”对比,请另略举两例。
4.本文与郑振铎的《猫》相比,都包含“我”对弱者的同情,但同情的原因与内涵不同,请联系两文,简要分析。
失去的兔
郑振铎
①“贼如果来了,他要钱或要衣服,能给的,我都可以给他。”一家人饭后都坐在廊前太阳光中,虽是十月的时候,天气却不觉十分冷。太阳光晒在身上,透进一缕舒适的暖意。微风吹动翠绿的竹,长竿和细碎的叶的影子也跟了在地上动摇着。两只红眼睛的白兔,还有六只小兔,在小小的园中东奔西跑的找寻食物。我心里很高兴,微笑的对着大家忽然谈起贼的问题。
②二妹摇头笑道:“世界上难有这样的好人。”
③我正色的说道:“人到了肚皮饿得叫着时,什么事做不出来。他们饿极了的人,如何能不想法子去偷东西!他们岂是甘心做贼的!”
④“哥哥在替贼打抱不平呢。”三妹道。
⑤大家都默默无语。太阳光还暖暖的晒着,竹影却已经长了不少。
⑥“看那小兔,多有趣!”妻指着墙角引我去看。
⑦约略只有大老鼠大小,长长的两只耳朵,时时耸直起来,好像在听什么,浑身的毛。白得没有一点污瑕,不像它们父母那样已有些淡黄毛间杂着,两只眼睛红得如小火点一样,正如大地为大雪所掩盖时,雪白的水平线上只露出血红的半轮夕阳。
⑧“看小兔,看小兔,在吃菜呢。”几个邻居的孩子立在铁栅门外望着,带着好奇心。
⑨妻道:“天天有许多人在门外望着,如不小心,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兔子。”
⑩“不会的,不会的,他们爬不进门来。”我这样的慰着妻,但心里也怕有失,便叫道:“根才,根才,晚上把铁笼子拿出来,把兔子都赶进笼里去。散在园里怕有人要偷。”根才答应了。
第二天早晨,我下了楼,第一件事便是去看兔子,但是园里不见一只兔子的影子,兔笼子也不见了。
“根才,根才,你把兔笼放在哪里去了?”我吃惊的叫着。“根才不在家,买小菜去了。”张婶说。“该死,该死!一定被什么贼连笼偷走了。”我开始有些愤急了。
我躺在书房中的沙发上,想念着:大兔们还不大可惜,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却被偷走了。贼呀!该死!该死!为什么不偷别的,却偷了兔去!能卖得多少钱?
我失了衣服,失了钱,都不恨,但这一次把可爱的小兔提走了,我却痛痛的恨怒了他!这个损失不是金钱的损失!
“小兔子!是第二胎的小兔子,还很小呢,只生了两只。”是来喜的声音,在园中喊着,我和妻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
墙角的瓦堆中,不知几时又被大兔做了一个窝,底下是用稻草垫着,草上铺了许多从母兔身上落下的柔毛,上面也是柔毛,做成了一个弯形的顶盖,很精巧,很暖和,两只极小的小兔,大约只有小白鼠大小,眼睛还没有睁开,浑身的毛极薄极细,红的肉色显露在外,柔弱的样子,使人一见就难过。
又加了一层的难忍的痛苦与悲悯!
母兔去了,谁给它们乳吃呢?该死的贼,该杀的贼,这简直是犯了万恶不可赦的谋杀罪!
根才在大家忙乱中提了一大盘小菜回来。“根才,兔子连笼子都不见了!”妻道。
根才惶感的说道:“我把它放在廊前的,怎么会被偷了?”我怒责道:“为什么放在廊前?为什么不取来放在客厅上?现在,你看,”我手指着那两个未睁开眼睛的小兔说,“这两只小兔怎么办?都是你害了它们!”
根才无话可答,只摇摇头。半晌,才说道:“平日放在园中都不会失去,太小心了,反倒不好了。”
我走进书房,取了一张名片,写上几个字,叫根才去报巡警,请他们立刻去找……
到了第三天了,竹篮里挣爬的声音略低了些,我晓得这两个小小的可怜的生物,临命之期不远了。但我不敢揭开报纸的盖去望望它们。
妻掩了脸不敢看,我坐在沙发上叹息。
“贼,可诅咒的贼!唉,生生的饿死了这两只可怜的生物,真是万死不足以蔽事!只要我能捉住你呀……”我紧紧的握着双拳,这样想着。如果贼真的到了我的面前,我一定会毫不踌躇的拳打下去。
“哥哥失了兔子,比失了什么都痛心些。他现在很恨贼,大概不肯再替贼打抱不平了。”仿佛是三妹在窗外对着什么人说道。
我心里充满了痛苦,悲悯,愤怒与诅咒,抱了头默默的坐在书房中。
(选自郑振铎《家庭的故事》,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填补下面的思维导图。
1   ②   ③   ④   
6.请告诉小金同学如何朗读表格中的人物台词。
台词脚本 我:(躺在沙发上,眼盯天花板,手扶额头)大兔们还不大可惜,小兔们太可爱了,刚刚是最有趣的时期,却被偷走了。贼呀!该死!该死!为什么不偷别的。却偷了兔去!能卖得多少钱?
台词指导 小金,这段话是“我”的内心独白,   。 (指导支架:把握好重音、停连、语气、节奏,体会人物的情感。)
7.小金同学很想参与微话剧的表演,请根据她的自荐情况和人物言行,为她选择一个角色并说明理由。
自荐演员:小金 自荐情况:我非常喜欢演话剧,也很喜欢小动物,我很想演一个喜欢小动物时人物,请为我推荐一个吧。 可推荐角色:根才 妻 来喜 小金,我推荐你演   这个角色,因为   。
8.小金同学在读书会留言板上提问:“作者为什么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宽容偷兔贼呢?”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回复,80字左右。
读书会留言板
作者为什么不能像之前说的那样宽容偷兔贼呢?
回复:    
【链接1】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郁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选自郑振铎《猫》)
【链接2】郑振铎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主张文学为人生,“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提倡作家应该有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同时关注人的真实想法,注重自我反省。
(沈雁冰《关于文学研究会》)
家有斑鸠
陈忠实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第一声入耳,我便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文学评论家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这座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更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这一排房子的后院连着后面一排小楼房的后院,中间有一排粗大高耸的树木分隔。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在人刚开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梭子黑鸟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儿,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却无法算计。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的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像辨识家乡的各种鸟儿一样,不足为奇。斑鸠在我的滋水家乡的鸟类中,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也是我所见过的鸟窝中最简单最不成型的一种,简单到仅有可以数清的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的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鸟,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在家院的周围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它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入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撒抛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的心里一动,它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鸩。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9.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①【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②【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10.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11.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猫与鼠,也缠绵(选编)
陈忠实
“我要见局长。”小偷居然如此说。
“你说啥?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李警察猛乍从椅子上跳到地上,大声反问。
李警官这辈子没遇到过这么无语的案子,眼前这个小偷不知该说是艺高人胆大还是脑袋有问题,去哪偷不好,居然偷到了公安局,被恰好回来取东西的他逮了个正着。
彼时已经夜深,李警察来到空荡荡的办公楼里拿第二天出差的火车票,却在钥匙插进办公室锁眼的瞬间觉察到了异常,门锁有明显被入侵的痕迹——办公室遭了贼了。
老鼠居然钻到猫窝里偷食了!
李警察努力从震惊中冷静下来,与值班警察合力制服小偷,把他扣在椅子上审讯:
“为什么来公安局偷钱?来偷过几次了?有没有同伙?”
“我要见局长。”
案子实在滑稽,但毕竟发生在市局机关大院里,李警察决定还是告诉局长,而局长,居然也答应了亲自审讯。
“我听说小伙子你是个能干的老实人啊,身边的人都很信任你呀,你的良心到底哪里去了嘛……”
小偷只觉得他废话连篇:我被铐着,你在我面前站着,跟我讲什么情感。
局长见他不为所动,立刻变更策略,啪地一声把桌子拍得声响震天:“我把你狗东西毙了!明天这事儿一传开,看看这些干警把你砸死!”
小偷这才抬起头来,丢出蓄意已久的暗器——
“局长,我偷过你。”
局长躲闪了一下的眼光,标志着他和他的关系的根本性易位,老鼠咬住猫的脖颈了;双方在这一瞬间,都清楚谁对谁更致命。他很快低下头去,就是不要再继续去看局长的那种眼光,只要看见躲闪的那一下就行了。让局长掂一掂分量,尽快做出选择。小偷现在是一位超级心理学家,认为像局长这样有身份的大猫,在这样不容久耽的时限里,要与一个他这样的老鼠做出同流合污的妥协达成一种利害同盟,是十分残酷的。他如果一眼不眨地盯着局长,于局长做出他所期待的选择是不利的,他低下头,就是留给局长一个不受逼视的软空间,对这个无法回避的残酷做出自己的整合。
局长心虚露怯了,却还在强硬地狡辩:“我没丢过钱,再说,我办公室最多就是点儿买烟吃饭的零用钱,谁拿去了都无所谓。”
小偷不以为然,步步紧逼,丢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见血封喉——
“我有两次偷你偷得有五位数。你居然都没有报案。”
其实从李警察给他报告这次案情的时候,局长就预见到了这场横祸,两次被盗取五位数的现金并不致命,致命的是他没有一次报案,而个中不可为外人道的情由,很明显,被小偷猜到了。
这个时候,小偷一改态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局长,我没偷过你。我连你的’零用钱’也没偷过,打死我我都说这话。”
他居然给了局长选择,是选择猫与鼠斗争到底两败俱伤,还是苟且合作互利共赢?
局长没有回答,转身拉开门离去,小偷却在心里一遍遍吟诵:他和我一样,其实都是鼠啊。
三天之后,局长被“双规”。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物对白精简又充满张力,你来我往、步步紧逼的对白与平铺直叙的情节,将故事的悬疑感推到顶峰。
B.开篇陈警官的疑问,这小偷为什么吃了雄心豹子胆敢偷警察局?既是因为前有局长被盗后的隐忍不发,后有猫鼠同谋的致命筹码。
C.情节很简单,写的是一个农民小偷与公安局长之间的故事。一个体制外的小偷将一个体制内的“大偷”给曝光了
D.小说讲述了一个贪污的公安局长的虚伪。在小偷与局长的心理活动和一进一退之间,可见作者文字功底之深。
13.下列对文本结局的改写,哪个版本与作者笔法风格相差最远(  )
A.如果让契诃夫来写,李警官的心理反应一定会更复杂,因为,他也曾给“局长”送过钱,也像局长一样收过钱。他并不比自己的“局长”更干净。
B.如果让果戈理来写,可能会不留情面:李警官曾经替别人转手送钱给局长,结果他从中截留了一部分钱。所以他心里七上八下,惶惶不安。
C.如果让卡夫卡来写,他可能不会让公安局长被“双规”,而是小偷精神失常,语无伦次。最后公安局长是否贪污犯,成了一个无法证实无法证伪的“K式问题”。
D.如果让巴尔扎克来写,公安局长被双规,痛心疾首忏悔;李警官在办案中坚守正义与真理,更坚定要以公正利剑坚守使命。
14.结合小说标题,分析作者的反讽手法。
15.文本多次出现“居然”一词,就此举例分析小说情节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鸟类学家亨德森说:“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16.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17.体会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18.说说第 段的深层含义。
19.为什么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
阅读
海岛的狐狸
①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盛开着火红的山茶花。A.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一朵朵花儿开得很饱满。其中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而山茶花的叶子呈墨绿色,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银帆点点,仿佛一动也不动。
②在这小海岛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寺庙。从寺庙的套廊可以看到很美妙的景色:蔚蓝色的天空、湛蓝色的海、悬崖上的松树、房屋的影子、牛和放牛娃……所有的景色可以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③一天,这里突然来了一个白色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人,是一个像狗但又不是狗的动物,它有一条粗粗的尾巴。是什么呢?是一只狐狸。
④狐狸住在寺庙后草木繁茂的高山里。狐狸见到人,并不惊慌失措,它会悄悄地躲起来。而人也看惯了它,谁也不追赶它。但是,村里有狗,狗见到狐狸,就要凶猛地、不停地吠叫,因此,狐狸格外小心。它总是悄悄地溜出来,趁人不在时,用鼻子在地上嗅着,然后偷偷地把佛坛上的供品吃掉。
⑤现在,白狐狸就是这样用鼻子嗅着,来到佛坛前的。它看到佛坛上的碗里盛着三个大馒头。它饿极了,馋得厉害,吃了一个,又叼起一个吃进去。当它正要叼起最后一个馒头时,突然听到脚步声。它回过头,看到大门口进来一个人,便立刻躲到了柱子后面。
⑥传来一个老人轻轻的说话声。
⑦狐狸从柱子后边缩着脖子再向大门那边望去,看到一位从未见过的老婆婆拄着拐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再仔细一看,老婆婆的眼睛紧闭着。
⑧“怎么,怎么,原来是个盲人老婆婆呀!”
⑨狐狸自言自语地说着,从柱子后面慢腾腾地走到大厅,嘴里叫唤着:“吭,吭。”
⑩“是和尚师父吗?”
“吭,吭——我不是师父呀!”狐狸叫着回答,可是老婆婆的两只耳朵都很聋。她坐在庙门口,虔诚地行起礼来。然后拿出一包东西,原来是布施的钱。
“和尚师父,我请您念经。这是一点儿小意思,请收下吧。
“吭,喀吭,和尚今天不在。”狐狸答道。但是老婆婆一点儿也听不出来。
“是的,是老爷子的忌日。”
因为老婆婆的答非所问,狐狸感到十分为难。
“这样办吧,”白狐狸想道,“我来给她当和尚吧。这位老婆婆好不容易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着,她误以为我是和尚,要我给她念经,要是和尚马上能回来还好,可是看来他晚上之前是不能回来的。他一出去,总是很晚很晚才回来的……”
狐狸站起来吭吭地叫了几声,咬住老婆婆的衣袖,把她带到佛坛前面。
但是当它走到佛坛前面时,却为难了。它没有念珠,没有法衣,什么也没有,怎么像念经的呢?
狐狸跑到和尚的卧室。房门开着,进去一看,屏风上挂着和尚平日穿的法衣和袈裟。狐狸从屏风上取下法衣披在身上,又把袈裟吊在胸前,走出了和尚的卧室。
它的外表多么滑稽,但是没有人笑它。因为那里只有老婆婆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等待着。狐狸觉得让老婆婆无谓地等了一段时间而感到内疚。它赶快坐到佛坛前面,眼睛望着前面,可是,它安不下心来,又站起来,绕着座位转了两三圈儿,随即拘谨地坐到位子上。但是它心情仍平静不下来。它总怕有谁瞧它,又看了看周围。在这微暗的寺庙里,只有它和坐在它后面的老婆婆。狐狸又从走廊望向外面:B.那里一个人也没有,阳光明媚,只有篱笆旁的山茶花下三只公鸡正在沙地上玩耍。这样,狐狸放心了,它拿起钟槌,敲起钟和木鱼。随着钟声和木鱼声,狐狸哼起来:“吭,吭吭,吭,吭……”
狐狸念了一会儿,回头看了后边一眼。只见老婆婆不停地捻着串珠,一心一意地叩拜着,狐狸非常高兴,又喀吭喀吭地哼起来,可是它心里却想:“再念一会儿就不念了,把那个馒头吃进去。”碗里还剩下一个馒头,狐狸死死地盯着馒头,敲着木鱼哼着。
老婆婆知道经念完了,用满是白发的头叩着榻榻米,向狐狸说道:“谢谢您,和尚师父。”
老婆婆默默地站起来,她的袖子又被狐狸咬住,拉到大门口。老婆婆到大门口要穿高齿木屐时,狐狸又帮她穿上。随即狐狸又将掉在地上的拐杖拾起来交给老婆婆。
“谢谢您,和尚师父,实在打搅您了。”
“吭吭,吭吭。”狐狸叫着和老婆婆告别。
白狐狸离开了大门,把法衣和袈裟挂到和尚卧室的屏风上,把老婆婆布施的钱袋就那样放在榻榻米上,然后回到佛坛前,叼了那个馒头走了。
寺院的套廊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C.火红的山茶花静静地开放着,墨绿色的叶子像涂了一层油似的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上,白帆点点,闪着银光。
20.请根据文章内容,从狐狸的角度将下面的情节发展补充完整。
狐狸到庙里找食物——   ——狐狸被老婆婆误当作和尚——   ——狐狸送老婆婆离开寺庙。
21.这篇童话的语言富有趣味。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它赶快坐到佛坛前面,眼睛望着前面,可是,它安不下心来,又站起来,绕着座位转了两三圈儿,随即拘谨地坐到位子上。
22.本文在讲故事时穿插了一些写景的句子。请从文中A、B、C三处景物描写中,任选一处品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我选   处,作用:   。
23.读了这篇童话后,同学们对白狐狸的形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童:我发现童话、神话等想象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小文:是的,本文中的白狐狸就是这样,如   。
小童:你分析得很好!据你的分析,我发现童话、神话中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这样的好处:
   。
答案解析部分
1.C
2.双鹊筑巢;担心;疑惑;喜鹊被驱
3.①白脚杆和歪脖儿危险时喳喳唉叫地求救和父母的坐视不管对比;②面对鸟类世界的汰劣留良的生存法则(或:兄弟相残现象),猎人(或:喜鹊父母)平静淡然的态度和“我”对一切弱者的怜悯态度对比。③“我”最初的欢迎喜鹊和后来讨厌喜鹊的态度对比。
4.本文“同情”是作者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对一切弱者的怜悯,原因是看到喜鹊兄弟相残、父母坐视不管的情景而同情。《猫》“同情”是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对不能言语、不能申辩的动物的同情,原因是错怪了第三只猫。
5.愤急;失兔;叹息;愤怒与诅咒
6.①这部分台词既要读出对“兔子”的思念和惋惜。因此“太可爱” 和 “却”形成反差,需要重读。②同时又要表现出对“ 贼 ”的痛恨情感。因此“ 贼 呀!该死!该死!”语速应急切,读出质问与痛恨的语气。
7.妻;文中的妻子不仅很喜欢小动物,而且非常细心。妻子认为小兔子“多有趣”,之后提醒大家“恐怕要有人来偷我们的免子”。来喜找到两只幼免,妻是立刻跳起来奔出去看。从动作和语言中都反映出她喜爱小动物,关心小兔子。
8.作者失去了三只猫,又遗失了免,同时还目睹两只幼免的天折,内心悲痛,反省自己的遭遇和做法,发现人总是只顾自己的欲望,忽视动物的生命,悲痛于没有做到生命的平等。之前作者想宽容偷衣贼,是因为偷衣贼为了存活而偷,现在偷免贼为了自己而损害了其他的生命,这是作者不能容许的,所以内心更悲痛于生命的脆弱,对生命的感同身受使得他无法宽容偷免贼。
9.①强调了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鸟兽的手段数不胜数,突出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②不能去掉。“探头探脑”并没有丑化斑鸠,而是生动地表现了斑鸠的小心、机警,对人类怀有戒备之心。
10.不多余。第二段讲述了“我”在波士顿城郊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的景象,第三段写了我们对鸟兽的伤害,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这两段文字与前后文关系密切,既回应了“我”重见斑鸠时的惊喜,又对后文斑鸠难以跟“我”建立信任关系的原因做了交待;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重,行文具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级。
11.示例1:能等来。从文中看,“我”与斑鸠的关系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我”觉得假以时日斑鸠会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自然保护鸟兽的意识已越来越强,经常见到人鸟兽和谐相处的情景,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斑鸠定能慢慢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
示例2:不能等来。文中写过去人们对鸟类的伤害,让“斑鸠”一直对人类保持戒心;生活中还有不少人缺乏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伤害鸟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斑鸠要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还很困难。
12.A
13.D
14.①小说运用反讽手法,揭露批判权力与人性的败坏。②鼠一刹那间成了猫,猫一瞬间沦为鼠。猫即鼠,鼠即猫,彼此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两者地位的转换也是迅速的。“缠绵”二字,蕴含幽默,更凸显讽刺意味。
15.①小说情节描写跌宕起伏,多次反转。②小说中6次使用“居然”一词,5次都在反转,两次居然同义。③居然偷盗警察局——居然小偷要求见局长——局长居然同意亲自审案——局长家被偷居然不报案——小偷居然反过来让局长选择,每一次情节反转都把小说推向高潮,步步紧逼主题。
16.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17.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18.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19.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20.狐狸偷吃寺庙里的馒头;狐狸假扮和尚给老婆婆念经
21.“坐、望、站、绕、转”等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狐狸假扮和尚坐到佛坛前面给老婆婆念经时的不安和拘谨。
22.A/B/C;描写了海岛上幽静而美丽的风光,渲染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为狐狸的出场设置了特定的情境。/交代了走廊外的情景,增加真实感,烘托出轻松有趣的气氛,为后文“狐狸放心了”作铺垫。/结尾处景物描写与开头处景物描写相照应,烘托出狐狸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
23.偷吃寺庙的供品,偷吃是狐狸的本性;假扮和尚给老婆婆念经,展现人性的一面。;使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进行拟人化的描写,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