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散文二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散文二篇》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2 15: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散文二篇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促的,如果我们要把短短的生活过程使用得更有效力,我们最好是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华罗庚
生命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古今名人关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无论长短,该怎样度过一生是人们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聆听两位文学家的声音,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古今名人关于生命的思考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疑难字词
大兴味( ) 洗涤( ) 卑微( )
茸毛( ) 蔓延( ) 遏制( )
濒临( ) 俯瞰( ) 星辰( )
xīnɡ

wēi
róng
màn
è
bīn
chén
kàn

词语释义
【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
【遏制】制止,控制。
【臼齿】牙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一个。
【消逝】(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洗涤】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飓风】最初只指加勒比海的热带气旋;后来又可指任何具有狂风的热带气旋。
【缩影】指可以代表同一类型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整体
感知
层次
划分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
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 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课 文 解 读
1、第一段从人的生理变化写起有何妙处?
人们感受最真切,既符合实际,又能感染人。
2、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课 文 解 读
3、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写小草和小牛犊的用意是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从生命的流动性上与小草和小牛犊作比较,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形象生动。
课 文 解 读
4、第三段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指生命离开肉体。
合起来:指生命在下一代延续。
课 文 解 读
4、第三段中“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分开来:指生命离开肉体。
合起来:指生命在下一代延续。
课 文 解 读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生命充满了希望,用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作者感叹生命的不朽与神奇,认为生命存在奇迹。
6、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
远给世界以芬芳。
课 文 解 读
7、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如金声玉振,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主旨归纳
《永久的生命》通过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
板书设计
先抑后扬
哲学思考:人为什么要活着?
为了金钱?
为了名利?
还是 为了梦想?
为了荣誉?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整体
感知
层次
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开门见山地作出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
第二部分(第2-4段):作者对他的人生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
第二部分(第5段):总结,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认为这样的人生值得活
课 文 解 读
1、怎样理解“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的含义?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课 文 解 读
2、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第一条理由?
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①爱情带来狂喜②爱情摆脱孤独③独爱情的结合看到天堂的缩影。
本文所论述的“爱情”,主要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同时又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的亲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纯最浓的情感。它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原动力,所以作者把它放在三大情感的首位。
课 文 解 读
3、第3段作者写追求知识包括了几个方面?
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课 文 解 读
4、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课 文 解 读
5、作者的这三种感情有没有内在的逻辑顺序?
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对知识的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
课 文 解 读
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话的?
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主旨归纳
《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以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板书设计
博大情怀
崇高人格
我为什么而活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两篇课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大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他们用真挚的态度、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看待生命和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永远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希望同学们都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人生追求。
思考
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课堂检测
1.选词填空。
际遇 机遇 遭遇
(1)电影的诞生成就了迪斯尼,而网络的诞生,赋予中国企业同样的 。
(2)人的一生会 各种各样的事,其中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也有不讲道理的事,但都必须予以克服,这就是生活。
(3)我觉得你也许能从我的 中引出恰当的教训。
课堂检测
2.赏析下列句子。
(1)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2)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课堂检测
参考答案:
1.(1)机遇 (2)遭遇 (3)际遇
2.(1)个体虽然消逝了,但生命却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作者心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因此,他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