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2 15: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富贵不能淫



反复诵读,理解文意,背诵课文。
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理解“妾妇之道”和“大丈夫”的内涵。
学习目标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即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语言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又精练准确。《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疏通文意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真正,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冠,行冠礼。
怎么,哪里。
父亲给以训导。命,教导、训诲。
告诫。
这里指夫家。
谨慎。
这里指丈夫。
准则,标准。
【译文】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威武:威胁暴力。
贫贱不能移:贫穷卑贱不能使之改变操守。形容意志坚定。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通假字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女”同“汝”,你
丈夫之冠也
( )
父命之( )
与民由之( )
古今异义
古义: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生命
古义:遵循;今义:介词,从
一词多义


妾妇之道也( )
不得志,独行其道( )
法则,规律
道路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名词用作动词,行冠礼。
文言句式
判断句: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者,……也”表判断 )
省略句:
以居天下之广居( 省略主语“大丈夫”)
景春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品读课文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的语气,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可以看出来。应该以一种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谓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3.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有何不同?
“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同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一样。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公孙衍、张仪之流,只是顺从君王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坚守节操、大义凛然。
4.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5.孟子认为成为大丈夫的条件是什么?它们的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孟子认为大丈夫有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
提出观点
分析论述
得出结论
反驳
大丈夫标准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
表明态度:非大丈夫(反问)
类比说理:①____________
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
得志与否,坚守原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妾妇之道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此之谓大丈夫
拓展迁移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标准的论述,对于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在压力面前不卑不亢,不向邪恶的势力低头。只有坚持个人的节操,不屈不挠,才能变压力为动力,进而拥有光明的前途。
要学会在贫贱中忍耐寂寞,在一切困难面前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在贫贱中崛起。
不忘初心,富不忘本。
主旨归纳
孟子通过对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认识的批驳,阐述了做“大丈夫”的标准,告诉我
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况,都要坚持正道,做真正的大丈夫。
1.名句默写
(1)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认为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要坚持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经典,点亮人生。读《论语》,我们应拥有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的大度;读《孟子》,我们应坚守大丈夫“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气节。
当堂检测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对《富贵不能淫》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景春非常崇拜公孙衍、张仪等人的雄才大略,认为他们是大丈夫。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只是一味顺从君王,没有独立之人格。
文章以“妾妇之道”作比,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
讲仁德、守礼法、合道义,穷达有道、威武不屈,才称得上大丈夫。
【解析】“指出顺从君王意志是坚守儒家仁义之道”有误,以“妾妇之道”作比,意在指出公孙衍、张仪之流的本质,表明他们称不上大丈夫。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