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13.唐诗五首
导入:
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怀。
评价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掌握律诗的基本知识。
2.能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并理解诗歌蕴含的意境。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gāo
yǐ
zǎi
先行预学
使至塞上(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hòu
jīng
yān
律诗朗读节奏规律:
五律一般为二三节奏;
七律一般为二二三节奏。
先行预学
【示例】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辉”字写错了,应为“晖”。“辉”是“光彩、光辉”的意思,“晖”是“阳光”的意思。“落晖”是指“落日”,与“薄暮”呼应。①相顾无相识,长歌怀彩薇。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③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④度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下列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仿照示例进行讲解。
“彩”字写错了,应为“采”。采薇“是”采食野菜的意思,比喻隐居不仕。
“度”字写错了,应为“渡”。李白此时行船江上,所以应写为“渡”。
“燕”字写错了,应为“雁”。“归雁”是指北归的大雁。“雁”常常寄托着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
“凄凄”写错了,应为“萋萋”是指草木茂盛的样子。
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
先行预学
阅读课本P63关于律诗的介绍,联系五诗,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感受律诗的特点。(1)律诗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 ”或“ ”。本课中,如《 》是一首五言律诗,而《 》是一首七言律诗。(2)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分别称 、 、 、 。(3)一般来说,律诗 、 两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在本课的五首唐诗中,“ , ”“ ,
” 等诗句就很好地表现了律诗的这个特点。(4)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如《黄鹤楼》押的是 韵,《使至塞上》押的是 韵,《钱塘湖春行》押的是 韵。读这三首诗,我们还可以发现,韵都押在第 、 、 、 句。律诗的首句可押可不押。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颔联
颈联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ou
an
i
二 四 六 八
新知研学
诗中有画
使至塞上
王维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讲的就是王维的山水诗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其实很多诗歌都有这个特点,只是王维比较突出,《使至塞上》这首诗就非常典型。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其多咏山水田园诗,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背景链接
唐代诗人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是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疏通文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慰问边关守军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指黄河
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中,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终于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前线统帅已在燕然。
1.小文的哥哥学习中国画,要在假期完成“为诗歌画插图”的作业。他决定选《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作画。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完成对话。小文:哥哥,你为什么要选这句诗呢?哥哥: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选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作画,我认为是诗、画的最佳组合。小文:那你决定用横幅还是竖幅构图呢?哥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 ”与“ ”这两个意象在空间上是平旷、悠远的,在绘图时要表现出延展性。所以,我打算用横幅构图,展现这平、远的景象给人的 的感受。
任务一:诗中有画
【评价标准】能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联系上下文,比较准确地理解《使至塞上》颈联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
大漠
长河
苍茫空旷
小文:这幅画里最有特点的风景当属“孤烟”与“落日”了吧?
哥哥:你说得很对。先是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 的特点,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 之类。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却用一“圆”字,给人以
的感受。
小文:上课时老师说过,这符合大漠的景观特点,果真如此!
任务一:诗中有画
【评价标准】能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联系上下文,比较准确地理解《使至塞上》颈联的意境和感情,体会诗中有画的特点。
单调\空旷\寂寥
劲直挺拔
温暖圆融
《使至塞上》最有画面感的是颈联,颔联和颈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野望》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田园牧歌气息的山野秋景。
作者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Jiàng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酒谱》 。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写作背景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日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徘徊
傍晚。薄,接近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小牛。这里指牛群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泛指猎获的鸟兽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岗。
2.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野望》的颔联和颈联。
(1)动与静(2)人与物(3)情与景 我选 。
(1)树林、山野是静谧的背景,牧人和猎马的特写是动态,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有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画面。
任务一:诗中有画
【评价标准】能根据三个角度的提示,选择一句进行赏析,做到有理有据,规范到位。
(2)山林静谧,在一片秋色、遍野落日余晖中,驱赶牛群的牧人、骑马打猎的猎人回归家园,人与物既形成对比,又融为一体。
(3)举目四望,皆是秋色,余晖下萧瑟、静谧的景色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驱赶牛群返家的牧人、收获猎物归来的猎人更加深了诗人心中徘徊惆怅的情绪。
黄鹤楼是位于湖北武汉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年仕途失意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情怀,加上被神话传说触动,胸中不禁迸发出诗情,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响。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 。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离开
只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故乡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草木茂盛的样子
分明的样子
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不知何处才是我的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发愁!
烟霭笼罩江面
3.《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汉水奔腾,波光粼粼;艳阳之下,树木郁郁葱葱,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如茵,洲边江水激流,惹人情思……
任务一:诗中有画
【评价标准】能通过联想和想象,描述符合诗句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画面,语句生动,感情真挚,富有画面感。
新知研学
诗中情意
1.《黄鹤楼》尾联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请你与同学探讨:诗人“愁”的是什么?
诗人遥望远方,在茫茫的暮色中,不知故乡在何方,思乡之情漫上心头;时光流逝,人去楼空,诗人在凭吊古人、古迹之时,更有岁月飞逝的人生感慨。
任务二:诗中情意
【评价标准】能根据诗歌内容和意象,以及创作地点,准确说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思绪。
2.清代赵臣瑷读《黄鹤楼》这首诗时提出:“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曰黄鹤,令读者不嫌其复,不觉其烦,不讶其何谓。尤妙在一曰黄鹤,再曰黄鹤,三日黄鹤,而忽然接以白云,令读者不嫌其突,不觉其生,不讶其无端。此何故也?”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把你的思考写下来。
三个“黄鹤”的意思有所区别。第一个“黄鹤”是神话中仙人所乘的黄鹤,充满了神话色彩。第二个“黄鹤”是指“黄鹤楼”。第三个“黄鹤”还是指仙人的黄鹤,与第二句的“黄鹤”相接,语气连绵起伏,与第一句的“黄鹤”相呼应,回环往复。第四句的“白云”衬托前三句的“黄鹤”,色彩分明,动静相宜,“白云千载空悠悠”,发出了仙人已去、空余此楼的感慨,自然天成。
任务二:诗中情意
【评价标准】能联系诗歌内容,正确解读“黄鹤”的不同内涵和效果。
3.在游历中,诗人们受到自然的陶冶、事物的启迪,触发情致,创作出优秀的诗作。请你读读《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完成下表。
任务二:诗中情意
【评价标准】能根据表格的提示,结合诗歌内容,正确解读诗歌情感和意境。
唐诗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游历地点 ① 西湖
游历见闻 大山平野、江水荒原、明月海楼 ②
诗中妙语 “随”:随字既写出了人坐船上、船行江中的动感,又让我们感到视野逐渐开阔、心胸舒展 ③
④ “乱”:乱本是凌乱的意思,诗人独具匠心地将其与“花”搭配,写出了春来百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色。
诗人情致 ⑤ 早春游湖务必喜悦,西湖美景令人陶醉
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往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辽远无际的原野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出现并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疏通文意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喜爱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下来一面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 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
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得同堤岸相平,白云重叠,与湖水相连
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
刚刚
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
早早飞回来的黄莺
几处早早飞来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谁家刚飞过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
向阳的树
新飞回的燕子
春天刚刚解冻的泥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随处开放的野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够
五颜六色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没过马蹄。
我最爱西湖的东面,总感到游赏得还不够,那便是碧绿的杨树阴里的白沙堤。
要,使
副词,刚刚
淹没,没过
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3.在游历中,诗人们受到自然的陶冶、事物的启迪,触发情致,创作出优秀的诗作。请你读读《渡荆门送别》和《钱塘湖春行》,完成下表。
唐诗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游历地点 ① 西湖
游历见闻 大山平野、江水荒原、明月海楼 ②
诗中妙语 “随”:随字既写出了人坐船上、船行江中的动感,又让我们感到视野逐渐开阔、心胸舒展 ③
④ “乱”:乱本是凌乱的意思,诗人独具匠心地将其与“花”搭配,写出了春来百花盛开、春光烂漫的景色。
诗人情致 ⑤ 早春游湖务必喜悦,西湖美景令人陶醉
长江
孤山贾亭、春季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
“暖”:可爱的早莺争抢向阳树,显现出春日活泼明快的气息,“暖”既指阳光融融带来的暖意,又指因为活泼可爱的早莺在树上或跳跃或栖息而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暖意。
【评价标准】能根据表格的提示,结合诗歌内容,正确解读诗歌情感和意境。
“飞”:诗人以奇幻的想象,将月亮比作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写出了夜晚舟行江上忽见明月的欣喜,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自水路出蜀,充满了欣喜、幻想与期待
迁移拓学
朗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答问题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诗人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后,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1.根据平时的积累,推测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 )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 ( )( )
④青春作伴好还乡 ( )
黄河
眼泪
回
妻子儿女
春光
2.尾联包含了四个地名,从律诗对偶和诗人情感表达这两个角度说说这一联连用地名的妙处。
尾联四个地名既形成了句内对偶,又形成了句与句的对偶,“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对仗工整,富有美感。更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心中对归家的想象,虚写了一日千里的行程,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评价标准】能结合诗歌背景和律诗特点,正确理解连用地名的妙处。(3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