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白杨礼赞》2课时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白杨礼赞》2课时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23 10:58:05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5 白杨礼赞
第 1 课 时
新课导入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能够准确描述白杨树的外在形态美。
2.品读课文,勾画能够表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简析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
3.了解欲扬先抑对表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笔名。
茅盾(1896—1981)
长篇小说
《子夜》《蚀》三部曲
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
散 文
《白杨礼赞》《风景谈》
题目解读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说文解字》
礼赞:怀着敬意额度赞扬。
读准字音
锤炼( ) 主宰( ) 倦怠( )
无垠( ) 坦荡如砥( ) 恹恹( )
晕圈( ) 倔强( ) 婆娑( )
虬枝( ) 楠木( ) 秀颀( )
chuí
zǎi
dài
yín

yān
yùn
jué jiànɡ
pó suō
qiú
nán

( )古刹
( )刹车

chà
shā
( )晕倒( )红晕

yūn
yùn
理解词义
纵横决荡
无边无垠
旁逸斜出
潜滋暗长
秀颀
坦荡如砥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
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没有边际,无限广阔。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暗暗地生长。
美而高。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用于写文章。
边际。
只用于树木
析读文本
速读课文找到描写白杨树形态的语段,哪些词语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向上,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外部形态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总的形象




析读文本
从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从第5段中找出能表现其内在品质的词语。
力争上游
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品质
析读文本
作者要赞美的仅仅只是白杨树吗?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拓展延伸
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茅盾受朱德总司令邀请,全家同去延安,在延安参观、访问,到鲁迅艺术学院等处讲学。后来,他们夫妇和董必武同志一起乘八路军军车从延安到重庆。茅盾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而且一直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力量。这次去延安,他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的正直、朴质的品质和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使他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因而萌发了歌颂他们的强烈愿望。
析读文本
作者不只是赞美白杨树,还赞美了什么?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那种精神和意志?
排比反问句,由浅入深,由树及人,层层深入
析读文本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志向、情趣、情感、理想、追求等)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找出所托之物的外部特征
体会所托之物的精神品格
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物联系到人的精神品质。
析读文本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喻(形似)象征(神似)


析读文本
北方的
农民
哨兵
抗日精
神和意志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傲然挺立
靠紧团结
力求上进
象征意义
实践运用
我由……想到……它象征了……
例如:
(1)我由蜡烛想到了老师,它象征着人们要有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2)我由康乃馨,想到了母亲,它象征着无私与真情。
析读文本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析读文本
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又为何贬低它不是树中的好女子?
欲扬先抑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扬”是赞美、褒杨,“抑”是批评、贬低。欲扬先抑是本欲赞美某人某事某物,却并不从褒扬处入手,而是先宕开一笔,用曲解的态度极力渲染刻画对象的反面形象,通过前后的反差来产生强烈的震憾力,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
析读文本
作者赞美白杨树的内在精神,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又为何贬低它不是树中的好女子?
抑:不美,算不得“好女子”
扬:“伟岸、正直、朴质”“伟丈夫”等
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的作用:
使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
更加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突出白杨树的精神风貌。
课堂小结
没有了硝烟四起的战乱纷争,看到白杨树,你会想到什么呢?你在白杨树上找到了哪些人的影子?
课堂小结
难道你就不想到守卫我们国土的边防战士?
课堂小结
难道你就不想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乡村教师?
课堂小结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风雨无阻、傲然挺立的交警?
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将这些句子进行组合,用诗歌的形式将它们呈现。
谢谢(共18张PPT)
15 白杨礼赞
第 2 课 时
复习回顾
将个人之“志”(志向、情趣、情感、理想、追求等)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比喻(形似)
象征(神似)
托物言志
实践运用
选择你熟悉的某个事物,赋予它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次片段写作。
实践运用
例: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花?
难道你就不想到他那种不畏严寒,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这群在操场上挥洒青春的少年吗?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这千千万万的校园里,到处可见这像红梅一样英姿勃发、斗志昂扬的学子们吗?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在风雪中却依然傲然挺立的红梅宛然象征了那新时代积极向上、勇敢拼搏的奋斗精神吗?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能够准确描述白杨树的外在形态美。
2.品读课文,勾画能够表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简析白杨树的象 征意义。
3.了解欲扬先抑手法对表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表达效果。
析读文本
为了更好地描写白杨树,作者还写了什么?速读课文,找到相关段落与内容。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
·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是麦浪。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受 :“雄壮”或“伟大” 单调
高原
麦田
远山的连峰
析读文本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
单调
正衬
反衬
对比
不平凡
黄绿错综

坦荡如砥

无边无垠

衬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不平凡形象。
析读文本
作者写黄土高原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1、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用黄土高原的“雄壮”来正衬白杨树的不平凡;用黄土高原的“单调”来反衬白杨树带给人的惊喜。
2、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
析读文本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直接“礼赞”白杨树的语句,
思考:串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抒情线索)
析读文本
作者礼赞了白杨树哪几方面的不平凡?
不平凡
线索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外部形态的不平凡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形散
神聚
散文特点
析读文本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所赞美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请从文中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中找一找。
极普通而不平凡的树
析读文本
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
西北极常见,极易生长
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请结合内容,用“这是一株极普通的白杨树,它 。”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看到”的白杨树。
极普通
数量多、没地位
易生存、不娇贵
外表平庸。
析读文本
请结合内容,用“这是一株不平凡的白杨树,它 。”这个句式来说说你“看到”的白杨树。(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姿态、内在气质等方面分析)
析读文本
不矛盾。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
“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 “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 矛盾吗?
析读文本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表明自己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显示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和战斗风格;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呼应开头的作用。
楠木
白杨
对比
映衬
楠木贵族化,象征着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如国民党反动派)
课堂小结
不平凡
线索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外部形态的不平凡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形散
神聚
散文特点
作业布置
生长在新时代你,对生活中的真善美有着真切的感触,请你拿起笔尽情地进行礼赞。可以使用象征手法来托物言志,丰富文章内涵。
谢谢